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兰州共返回4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瓜菓兰州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0期  作者:國語日報  出版时间:1987-04-01
    关键字: 甘肃 兰州 瓜果

    在地理环境上说,兰州是中国的核心地带,也是西北的国门,为甘肃的省会所在地;奔腾澎湃,一泻千里的黄河,沿北面的城墙脚下流过,因之一出北门,除一条仅有的环城马路外,惟有滚滚黄河,渺无人烟。对面是白塔山,陡峭雄伟,高耸云霄。居民各就地势,依山建屋,玲珑壮观,气象万千。夜暮一垂,灯火辉煌,隔水临堤遥望,宛如一座灯山,全幅美景,倒映于黄水波涛间,灯影随波浮动,更为壮观。涉足其间,确有令人如入幻境,宠辱皆忘。似置身画船,随波浮荡,渺不知其所至之感。记得当地山歌中有

  • 文章兰州的由来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4、65期  作者:張克復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兰州的由来 兰州介绍 历史资料 兰州发展 兰州地貌

    兰州的地貌特征,是新生代第三纪中期的造山运动—陇山运动形成的。这里原是个内陆湖盆,构造运动使地面隆起,黄河遂出口于桑圆峡,不断切割地面,形成河谷阶地。在今安宁区发现的德永氏菱齿象牙齿和骨骼化石,红古区海石湾发现的马门溪恐龙化石以及兴隆山古鹿古犀化石,说明那时这里气候温暖潮湿,适宜古动物生息。到了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狩猎、耕牧、捕鱼和制陶。自商周时起,今兰州周围河湟一带,即为西戎、氏、羌等多民族与中国远退角逐之地。秦穆公时攻伐西戎,益国

  • 文章贺四老兰州团聚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4期  作者:梁學良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四老 兰州

    五十年間仍滄桑,今聚皋蘭淚沾裳;四老把盞祈福壽,八子繞膝斟瓊漿;回眸疑是昨夜夢,執手始覺日正長;如煙往事倶散盡,且待捷報西傳涼。

  • 文章兰州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2、83期  作者:陳師仲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兰州位置 游览见闻 赞歌《兰州好》

    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城濒黄河南岸,东出平凉入陕西,西出嘉峪关通新疆,扼内地与西域交通之要冲,是我国西陲重镇。我在服务西北的四年之中,曾经几度到兰州,都因为公务在身,匆匆来去,直到民国卅七年五月离开西北到台湾来的时候,最后一次路过兰州,全家住在兰中城内唯一设备较佳的「西北大厦」旅社,等候飞机达一星期之久,总算有了「一睹兰州真面目」的机会。首先,我在一个久居兰州的朋友家里,看到一幅题为「兰州好」的立轴,传为清乾隆时举人江徨所作,诗凡十一首写尽兰州的风光景物

  • 文章国父建都兰州之研究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5期  作者:姜雪峯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孙中山 建都兰州 建都条件

    本文作者姜雪峯先生,靑岛人,法学硕士,现任辅仁大学敎授,著作宏敷,享誉士林。「国父建都兰州硏究」一书,二十余万言,分上中下三篇,十二章,论证精审,见解独到,辅仁大学七十六年三月印行。定价台币一八〇元,邮拨〇一五二六四九—七号。—编著—夫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岁有时而尽,文章传之万世。先圣有言曰:「太上曰立德,其次曰立言,再次曰立功」。昔周公制礼作乐述周易,典章文物灿然大备,开华夏文明之先河,奠周室八百年之宏基,孔子删诗定礼、赞周易、作春秋、述

  • 文章兰州城郊 两座靑山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3期  作者:田國秦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兰州 巴糜山 兴隆山 风景

    四十多年前我正当靑少年,很幸运的踏过城郊的两座靑山;西北雨量少大多的山都是光秃的,但兰州城东西郊独有两座靑山,那时的我家住城北黄河北岸,每日在田野务农必然会看见城西南方有座矗插天空的靑山,名为巴糜山「当地人称为见山子」,目视约为四、五十华里,靑蓝色的山上每日必有白云环绕着山腰,冉冉向上慢慢的升,又时云彩将靑山分隔为两段,顶端缥缈于碧空中,现得格外神密迷人,凸出的山尖形似日本的富士山,不同的是富士山为火山破顶,巴糜山为人字形的尖山顶四面拱衞着矮山,旭日初升

  • 文章兰州与河西走廊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1期  作者:劉傑佛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兰州古城 甘肃概况 名胜古迹 成吉思汗 河西走廊

    甘肃形势 甘肃省是由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而得名。又当陇山之西,别称陇。这一个骆驼形的甘肃省,地脊民贫,但其面积达三十九万方公里。几达山东、山西、河北三省面积的总和。在地质上是黄土高原山岳和沙漠,气候干燥,多年受旱灾之祸。以六盘山为分界点,成为陇东陇西二部,人民都集居于兰州盆地和河西走廊上几何绿州。其余的大都是荒山碛石流沙,以及部份的绿地牧场。在中国历史上,兰州是西北的国门,河西走廊是历代的经边的战略通路,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自从近代

  • 文章詩二首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梁存厚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父母 姨父母 兰州 相聚 两岸交流

    贺四老亲人聚兰州(父母及姨父母)思念伯父数十年,喜听佳音捷报传。四老今日重相会,他乡团聚在皋兰。久别岁月苍桑事,悲喜交加泪满衫。儿孙绕膝天伦乐,人生一世有几天。送别四老聚会在皋兰,相逢容易离别难。半生奔波他乡苦,泪流如泉湿衣衫。一水相隔难相见,两岸思亲泪不干。再敬伯父三杯酒,不知相会是何年。

  • 文章陸都——金城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期  作者:張其昀  出版时间:1973-02-01
    关键字: 兰州 中国中心 黄河 地理位置

    在台湾未光复以前,我国疆域之中心点在甘肃之凉州(武威),而兰州(皋兰)为一最近中心之省会。台湾现;已回到祖国怀抱,兰州实为全国疆域之几何中心。民国元年双十节,国父为英文大陆报撰文,称未来,之兰州,为十三条铁路线汇合之处,其意即为中国大陆之交通中心。陆都之称,由此而起。由兰州往西北,属于麦钦德所谓心脏地带,由兰州往东南,则属于海疆地带。若于兰州建设陆都,以东南之所盈,补西北之所绌,复以西北之物质,供东南之需求,而使全国人地关孙得以平均调和,其意义何等深长

  • 文章全国的几何中心——兰州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8期  作者:劉震慰 出版时间:1982-10-01
    关键字: 兰州 方言 交通情况 太平鼓

    每年秋收农闲之后,农家子弟们拥进城来,练拳的练拳,游玩的游玩,下棋的下棋,兰州市内又注入了一股兴奋的血液,一直到过了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各种「社火」陆续出笼表演,才算高潮。接下去,桃李花泛,瓜果上市,渐渐进入了热的季节,兰州就是这样一个多采多姿的地方。兰州名自兰山兰州是在靑康藏高原的东北边缘上,恰是我国版图的几何中心。黄河从源头东流,经过兰州城北而折向东北流,兰山连接马啣山,即兰州的东南面,是逼着黄河偏北而入桑园峡去的原因。兰州即在河山之间的一片平原上

共46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