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儒学共返回4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荀子的政治思想(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9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2-09-30
    关键字: 荀子 儒学 治国理政

    四、治人儒家为政尙德治。德治就是贤人政治,由贤德的人从政,以身作则以德化民,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子率以正,熟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荀子为儒学钜子,故亦尙治人,崇德治;主张『有治人,无治法』;因『徒法不足以自行』;且治人为治法之源,必有治人,始能有良法的制订。荀子曰:「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君道篇);又说:「有治人,无治法」(君道篇)。他进而指出治人的重要说:「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

  • 文章荀子的政治思想(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8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2-08-30
    关键字: 荀子 儒学 治国理政

    贤人,所去之国,其不安乎!春申君使人聘孙卿,孙卿乃行,复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孙卿废,因家兰陵。李斯曾为弟子,已而相秦。及韩非号韩子,又浮丘伯,皆受业为名儒。孙卿之应聘于诸侯,见秦昭王,昭王方喜战伐,而孙卿以三王之法说之。及秦相应侯,皆不能用也。至赵,与孙膑议兵赵孝王前,孙膑为诈变之兵,孙卿以王兵难之,不能对也。孙卿后于孟子三十余年。卒不用于世,著有荀子一书传世,分三十二篇。老于兰陵」。由右述两种记载,荀子于仕途,并未大用,但学术地位甚高,为儒学钜子,荀、孟

  • 文章寫春聯以自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7-03-25
    关键字: 春联 儒学 教育

    近二十年來每於舊曆年節,書寫春聯,張貼大門,藉以自況。有的是成語,有的是自撰。或係自我吹噓,或屬自我解嘲,貽笑大方,不足言文。茲予錄出,以助興趣,並供識者譏評。

  • 文章東漢光武儒術思想的探索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6期  作者:馬雲龍 出版时间:1981-12-01
    关键字: 先秦儒学 西汉经学 光武儒学 谶纬神学

    东汉光武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是一位宅心仁厚的君主。以儒者的风范待人处世,以诚恳、认真和专心的态度处理国政:「讲论经理,乐此不疲」的精神,尤足显示了治理政务的理念。究竟光武帝儒术思想的风貌如何呢?就笔者读书一得之愚,依先秦儒学、西汉经学、东汉谶纬学与光武儒术作粗浅的探索。一、先秦儒学先秦儒学是原始儒学,其学说思想是以孔子为开创人,所尊崇及实践者为六经。由后起之孟子、荀子奠定儒家学术的地位并扩大其基础。春秋学术思想发展到战国末期,儒家学派已成为道、法等学派之首

  • 文章宋元明清四朝學案中之川儒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3期  作者:維明 出版时间:1977-04-01
    关键字: 眉山学案 诸儒学案 华阳学案 鹤山学案 清儒学案

    学案中之川儒学案,分志如次:卷十四,眉山学案,(旧题苏氐蜀学略):苏老泉先生洵(庐陵学侣);苏东坡先生轼(老泉家学);苏颍滨先生辙(老泉家学);吕元钧先生陶(东坡同调);任德翁先生伯雨附子象先、曾孙尽言(任氏家学)。卷十五,范(鎭)、吕(公著)诸儒学案:范景仁先生鎭(涑水同调);张才叔先生庭坚(淸敏门人)。卷十七,华阳学案:范华阳先生祖禹(涑水门人)。附子冲。卷二十一,龟山学案:王竹西先生居正(龟山门人),卷二十六,刘(绚)、李(吁)诸儒学案:谯天授先生定

  • 文章走進孔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6期  作者:楊秉正·鄭群威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曲阜 孔庙 棂星门 碑林 儒学

    孔庙前后九进院落,共有殿堂阁庑四六六间,南北长一公里多,总面积三二七亩,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孔庙第二道门叫圣时门。门名取孟子颂孔子为「圣之时者也」语义,形同古堡。院内玉带河贯穿东西,河水涣涣,荇菜参差,夹岸有透雕莲柱石栏,中通三桥,名璧水桥。院内东出为快睹门,寓先睹为快之意;西出为仰高门,取《伦语》「仰之弥高」之义。璧水桥前,竖立圆雕石人两尊,各2米多高,上覆以亭,皆为汉代遗物,故称汉石人亭。通过弘道门,进入大中门,院两侧各有角楼一座,与庙北墙两端的角楼

  • 文章文學史辯宗論《中國文學史與宗教論集》代序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7卷 第6期  作者:張乘健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文学史 辩宗论 儒学 理学

    編者按:張乘健先生係我溫籍學者,治學態度嚴謹,論題廣涉文、史、哲各領域。此書為張乘健論文集之文學卷,出版時易名為《古代文學與宗教論集》。該文雖為此書之序言,實為中國文學思想史之論綱,自有其獨立之學術價值。

  • 文章至聖先師——孔子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7卷 第5期  作者:董訓 出版时间:1991-10-10
    关键字: 孔子 儒学 思想文化 哲学

    注:魏敬先发绣)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昌平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二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二年。曾问礼于老聃,归而教授弟子。并周游列国,删诗书,定礼乐,晚年尤好周易,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并修春秋,享寿七十三岁。孔子为儒学之祖,其思想之博大,实古今之罕见。其对于宇宙论、知识论、人生哲学,教育等均有高深奥妙之见解。一、宇宙论—孔子之学说,最玄奥的是易经。易之基本概念为易、象、辞。易之言变易,天地万物无处不变,无时不变。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

  • 文章唐河陽韓愈的政治思想(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7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2-07-30
    关键字: 韩愈 治国理政 师道尊严 儒学

    ⒍論師道—韓愈爲名儒,爲政重敎化。推行敎化,不能不有良師。故韓愈對師道提出自己的見解。其言曰:『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也,欲人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

  • 文章儒学渊源及其传承衍派——论人性善、恶问题之硏析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7期  作者:謝世寧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孔子简介 孟子简介 荀子简介 儒学传承 儒学衍派 孟荀两派异同

    一、儒学之渊源:孔子上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文教道统,施政规模;如:典、谟、训、诰及诗、书、礼、乐;尤重在于周文王、周公旦时代较完备之养民、教民、保民……王道仁政;孔子将之综合汇为儒学之本源、基础,而进以丰富发扬之。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为宋国人,后迁至鲁,生于鲁襄公廿二年九月廿八日,周灵王廿一年,(公元前五五一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享年七十三岁。孔子自述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曾学古官制于郯子,问礼于老聃(老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以

共45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