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侨乡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八閩勝景集錦——龍鳳名區話安溪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6  作者:黄英傑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安溪 风景名胜 侨乡

    安溪,前臨藍溪,後倚鳳山。設治於五代後周顯德二年〔公元九五五年〕,稱爲淸溪縣。至南宋宣和三年〔公元一一二一年〕取溪水安流之意,易名安溪縣至今己垂八七五年矣。安溪地處閩南廈門、泉州、漳州三角地區,雨量充沛四季如春,是聞名中外鐵觀音茶的原始產地。境内河川縱橫,山脈連綿,礦產豐富。居民在海外建功立業者頗多,亦是著名的僑鄕。安溪有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足證在四千年前己有先民在此地繁衍生息。數千年來,居民秉其智慧,胼手胝足,世代相傳,創造輝煌燦爛的科學文化,留下多彩...

  • 文章談溫州與樂清的旅遊景點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9卷 第5期  作者:王輔羊  出版时间:2013-10-01
    关键字: 侨乡 温州 山水名胜 景点介绍

    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虽隆冬而恒燠」(音玉,和暖的),故名温州。传说建城时有白鹿衔花经过,故又叫鹿城。辖瑞安、乐清二市,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六县。著名的侨乡,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东汉永和三年(一三八年)置永宁县,是温州建县之始。东晋太宁元年(三二三年)置永嘉郡。唐上元二年(六七五年)置温州,温州之名始此。南宋为瑞安府,元为温州路,明为温州府。温州港江阔水深,少雾不冻。南宋时在此专设舶务官署,对外贸易。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辟为对外

  • 文章「堅如磐石」歷滄桑,東海良港展新姿 樂淸磐石古鎭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6期  作者:牧野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磐石镇 历史 港口 侨乡

    〇多名男女。二十七日倭寇从水路攻磐石,戚继光沿磐石布防十里,二十九日大败倭寇,威名大振,侯一元在《重修磐石城记》:「彝中歌之曰:不畏磐石城,所畏磐石兵。」(乾隆《温州府志》卷二十八《艺文》)增高城墙三尺,濠河一六二丈,阔5丈,深9尺,水门2门,城门4座。明代磐石城遂成为温州府军事指挥中心,温州府参将驻次于磐石。磐石城墙经过了多次战火的洗礼,巍然挺立,《明史》称之:「和所筑,沿海城戌皆坚致久且不圯,浙人赖以自保,多歌思之。」(《明史·汤和传》)清顺治三年(另说是

  • 文章风光绮丽的侨乡——新会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謝燕鳴 出版时间:1991-03-30
    关键字: 新会 侨乡 风景名胜

    新會縣位於廣東省西南部,珠江三角洲的西部。東與順德、中山、斗門縣巿相隣,西靠茂名巿、電白縣,北與新興、高明縣接壤,南臨南海,是廣州和湛江的走廊地帶。新會與開平、台山及恩平等縣合稱為「四邑」地區,亦是著名的僑鄕。四邑名勝古蹟多集中在新會縣境內,其餘各縣的風景則略為遜色。徜徉新會縣內,到處一片葵林蕉影,山光水色,鮮綠奪目,故又有「葵鄕」之稱。葵扇及葵製品是新會的名產,頗受消費大衆所歡迎。新會另一名產是甜橙,「新會甜橙」不僅全國聞名,在華僑社會中亦一致推崇、讚...

  • 文章大埔遭受特大水災損失慘重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大埔水灾 灾情统计 抗洪救灾 侨乡捐资 灾后重建

    災情統計滿目瘡痍民房成瓦鑠本年八月七至八日,剛遭受颱風肆虐的大埔縣,又受到強烈颱風(賀伯)的侵害,境內普降一一〇毫米的大雨,汀江上游福建長汀縣降雨量達到三八五毫米,造成大埔境內的汀江、漳溪河、梅潭河及韓江河水暴漲,全縣二十一個鎮場,一〇六個管理區,受災人數一五、九八萬人,被洪水圍困五、二三萬人,死亡八十八人,傷病災民一、八〇〇餘人,倒塌房屋二、八六〇間,損壞房屋五、二三〇間,一〇、六六六人無家可歸,沖毀農田一七、六三〇畝難以復耕,橋樑損壞一二一座,沖垮二...

  • 文章「僑鄕」莆田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43期  作者:江聰 出版时间:1990-03-01
    关键字: 福建莆田 莆田历史沿革 莆田名人 侨乡

    莆田是福建省沿海著名的僑鄕,早在西元一四七年當地籍的黃乾亨、林元甫就旅居異域,明代天啓四年(一六二四)莆田人洪陛參加廣東海外貿集團,前往日本,開了莆田人旅外經商的先例。到了十九世紀末,莆田人更是大量外出謀生,他們以遠赴東南亞各國居多,其在僑居地的奮鬥歷程,與其他各國的華僑無異,總是倍極辛勤;熬受逼迫,直到本世紀的四〇年代後期,才開始在事業上有所發展,而逐漸成爲在當地有影響力的企業家;莆田縣僑居東南亞和世界其他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有廿五萬之多。莆田縣,在...

  • 文章人傑地靈話容縣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04期  作者:黃武良 出版时间:2004-04-10
    关键字: 广西容县 著名侨乡 风景名胜 乡音乡情

    我的老家容縣,是廣西著名的僑鄕,在外華僑和港、澳、台同胞達三十多萬人。華僑主要分佈在東南亞一帶及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縣內僑眷和港澳台屬也達十七萬人。容縣風景秀麗,名勝古跡衆多。屹立縣城東隅的眞武閣,建於明萬歷年間,被譽爲「天南傑構」,是國家重文物保護單位;離容縣城五公里的都嶠山,曾是道教福地,道書中稱爲中國的「二十洞天」。除此外,還有楊貴妃遺址,西山古煉銅遺址、綉江古瓷窯址、黎村溫泉等景點八處。一九八四年,容縣被列爲全國乙級開放縣。容縣名人甚多,無...

  • 文章侨乡忆俗」刊出赘言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7期  作者:李碧廉 出版时间:1993-01-31
    关键字: 侨乡忆俗 丘氏祭祖大典 风土习俗 艺文选粹

    民國八十一年(一九九二)十月上旬,余第十八次自南非洲留尼旺島東來台灣,參加十月慶典。十月四日(星期日)爲世界河南堂丘氏宗親會一年一度祭祖大典吉日。摯友丘秀强、丘尙堯兩先生因先慈丘太夫人系出梅縣西陽望族,故特盛意拳拳柬邀觀禮,余欣然應命,並約同機抵台之陳德輝、楊宜錚、李鴻楷三友一同參加。是日上午十時,抵達丘氏祭祖地點——台北市悅賓樓飯店大禮堂,受到熱烈歡迎。丘氏祭祖大典採古禮進行,執事人員全部穿著古裝長衫,行三獻禮。其最令人讚嘆者,厥爲純客家風格的八音齊奏...

  • 文章人杰地灵的侨乡—和顺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1期  作者:盧彩文 出版时间:2001-12-25
    关键字: 和顺 侨乡 山川文物 历史沿革 杰出人物

    在中國的西南邊陲,有一條通往緬甸經印度可達西亞,被稱爲西南絲綢之路的蜀身毒道,它延伸的終點就是騰越古鎭(今騰衝),繼而又通過若干條邊沿通道幅射向緬甸。於是騰越古鎭也就成爲古道上的重鎭。再向西南方向約四公里處就是遐爾聞名的邊陲明珠—雲南第一僑鄕和順鄕。和順鄕處在通往緬甸的交通要道上,出入緬甸非常便捷。這裡山環水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旱澇保收。境內有大盈江水系從中穿過,一條由多處地下水洭成的小河在村前汨汨流淌蜿蜒悠緩地交匯於大盈江。它的源頭,地下...

  • 文章大埔是大使們的故鄕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楊朴羽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大埔县 外交人才 侨乡文化 名人乡贤 人物简介

    在近代、现代,大埔有一批乡亲从事外交工作。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肩负重任,活跃国际。可以说,这是一个大使群。当然,在全国众多的外交人员中,就绝对人数来说,它不算是个很大的量,但如果按全国二千多个县的平均数来计数,作为一个较偏僻的山区小县,能涌现这样一批人才,则又是引人瞩目的。这和大埔是侨乡、文化之乡的背景有关。作为侨乡,一百多年来,它对外往来密切,乡人接触、了解外面世界的机会比较多,眼界开阔;它重教兴学,传统文化浓厚,新式学校又办得早,办得多,因此,乡人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