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宋元明近體詩選自序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4卷 第2期  作者:吳燦禎 出版时间:1986-04-15
    关键字: 近体诗 中国传统文化 散文诗联

    古來凡具有文化之民族,莫不有詩,我國之詩歌源流,更爲深遠。黃帝時,有斷竹之歌,唐堯時有擊壤之歌,虞舜時有卿雲之頌,夏有五子歌,商有嫁妹詞,周時流傳之詩達三千餘篇,孔子删定爲三百五篇,且風雅頌興比賦六義俱備,是爲我國詩學詩敎之典範。漢宣帝時,以詩爲五經之首,並立於學官,詩遂成爲我國傳統文化文學中最重要之一部份。經魏晉以後各代詩之發展,綿延不絕,迄至於唐,乃集其大成。同時近體詩興,律詩運用對偶,使詩之格律謹嚴,詞句工整,能於寥寥數十字中,描寫難狀之景物,發抒...

  • 文章財團法人臺北縣三峽 長福巖清水祖師公简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2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13-04-01
    关键字: 清水祖师 长福岩 建筑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

    琵琶、雨伞和蛇,是风调雨顺的象征,中殿四尊是祖师公的四大将,神态威武,令人望而生畏。本巖允为一座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馆,也可称为一座雕作的博物馆,常年吸引无数游客及中外艺术专家学者,友邦贵宾莅临观赏,叹为观止。

  • 文章績修四庫全書序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期  作者:張其昀 出版时间:1964-04-01
    关键字: 四库全书 杨家骆 纪昀 中国传统文化

    今日之時代實爲貞下起元、否極泰來之時代。在此擧世滔滔之中,而光明之種子亦孕育於其間。建國大業,經緯萬端,而眞正之原動力,當爲新思想之啓發,是卽中國眞正之文藝復興。語其內容,則爲古與今之大融會,中與外之新綜合。兩柯相接,乃生異卉,此正其時。大陸淪陷,全國賢俊萃集寶島,人文淵藪,於斯爲盛。其於文化建設,致力最勤者,以余所知,則有江寧楊家駱先生。其所手纂學術叢刊,久爲士林所稱道,國際所引重。余近在陽明山華岡新學府,經營締造之際,而家駱先生聲應氣求,翩然蒞臨。承...

  • 文章中國人的己與道(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0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86-06-20
    关键字: 孟子 处世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 人生道理

    (本文為錢鄉長在東吳大學舉辦哲學週中之講詞,足供有興趣硏究哲學的同鄉作參考)

  • 文章詩聯雜詠集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9期  作者:吳賢芳 出版时间:2005-02-19
    关键字: 咏梅 中国传统文化 散文诗联 家宴巧遇

    模里西斯吳賢芳一、詠梅七絕三首其一(詠千年古梅)吐艷爭春獨占魁,名山探古樂徘徊。奇觀寶樹千齡茂;萬朵梅花盛放開。其二(詠紅梅)臘月紅花掛滿枝,凌霜傲雪世稱奇。清香雅麗迎春景;喜報梅開賀歲詩。其三(四季詠梅)夏日枝繁葉茂遮,秋霜露灑質精華。冬寒雪雨繽紛放;春賞梅開五福花。二、七律三首其一 冠頂嵌字(潮塘國寶風霜傲雪)「潮」村古木翠參天,「塘」嶺名花貴奪仙。「國」色紅芳宮粉艷;「寶」珍傳秀五洲邊。「風」姿挺拔歷千年,「霜」雨寒冰浴質妍。「傲」骨清高蒼獨秀;「...

  • 文章中原文化涵光播熱香散天涯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1期  作者:溫懷粦 出版时间:2007-02-25
    关键字: 黄遵宪 客家文化 历史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 散文诗联

    中原有舊族,遷徙名客人;過江入八閩,輾轉來海濱。(清·黃遵憲:《送女弟》)篳路桃弧輾轉遷,南來遠過一千年;方言足證中原韻,禮俗猶存三代前。(清.黃遵憲:《己亥雜詩》)一上面所錄的是黃遵憲《人境廬詩草》中的兩首。黃氏係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市)客家人,是晩清時期「詩的改革者」、外交家、文學家。由於他是客家人,對客家淵源來自中原輾轉南遷有深切的了解。客家人的先祖在東漢末年董卓之亂、西晉八王之亂、司馬氏一家祖孫三代,宗室相殘,群王相互戰伐。永嘉之亂(三一一年),懷帝...

  • 文章中華客屬書畫聯展緒言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0期  作者:溫懷粦  出版时间:1996-03-05
    关键字: 中华客属书画联展 中国传统文化 绪言 展会简介

    編者按:中華客屬書畫聯展地點在台北市中正紀念堂懷恩畫廊。展出時間自民八十四年四月十一日至十八日。

  • 文章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朱玖瑩  出版时间:1976-07-15
    关键字: 中国传统文化 科学技术 衣食住行 古代生物 伦理道德

    中國古史稱,夏朝的禹王「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來朝貢者萬國」。此語雖無詳細的史實,可資參證,但至周朝開國之初,餘千八百國,至春秋時代,尙有二百四十國,至戰國僅賸七雄,則歷史班班可考。究之中國古代種族,千差萬別,非吾儕今日所可想像,卽留存至秦漢以後的,若匈奴、若鮮卑、若羌、若胡、若突厥、若沙陀、若契丹、若女眞、若蒙古、若羯靺等等,已指不勝屈,五方之民,膚色不同,言語不同,風俗習慣無一相同。兼以高山大河,崎嶇阻隔,非今日世界任何一地,可以相提並論。謀求統一之難...

  • 文章湖南地方劇與復興文化的關係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唐正一  出版时间:1976-07-15
    关键字: 湖南大剧 历史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复兴 看剧感受

    我在「湖南文獻」第三卷第四期,談過湖南花鼓,這一次再來談談湖南大劇。湖南大劇,又名「漢劇」,牠的意思有二,一說是指由湖北傳過來的,如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陽春白雪」,郢中卽郢都,楚文王建都所在之地,現屬湖北江陵郢縣。陽春白雪等,卽今日的湖南劇。再一說,漢劇的意思,而是指古代相傳,正如今日台灣人,叫中醫爲漢醫,叫中藥爲漢藥的意思一樣。還有一個名稱,叫做人劇,意思是唱詞、做工和表演動作等,都是由人工。今日在台灣,因爲各省都有地方...

  • 文章漂泊遊子的鄕思傳統詩文的意境——周伯乃思鄕散文隨感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刋》 第8期  作者:梵林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随感 周伯乃 中国传统文化 思乡散文 本土性与民族性

    在作者的笔下,既是生他育他的一隅穷乡僻壤,更是那具有五千年历史与文化传统的祖国山河。「家」与「国」,在作者的情感里,是无法分开的一个整体。他怀念竹头塘黄昏,大坪岭的「瑄公圳」,树旁那口小小的水井,怀念重阳的风筝,琴江的秋夜,以及那灾荒岁月的乡村教育,母亲给自己读书时做的「私菜」,也无法忘情乡村的拜祖仪式,那飘荡在古老山村的朴素山歌……这曾经的一切,都渗揉著作者的汨汨乡愁。毕竟是一个饱受中国传统文化濡沐的炎黄子民,一个承袭著「愼终追远」祖训的客家裔孙,因而作者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