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华民国共返回7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革命元勋 尢列手定中华民国国号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1期  作者:鄭弼儀  出版时间:2004-01-31
    关键字: 尤列 中华民国 革命先贤

    一、前言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成功,十二月廿九日全国各省代表,在南京召开选举会议,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翌年一九一二年元月一日就职,于是「申令颁布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元为中华民国元年」(孙文学说)。而「中华民国」国号,则系依照一九〇一年革命元勋尢列与 孙中山早经商定。一八八八年十月十日 孙中山、尢列、陈少白、杨鹤龄四人,为表示坚决革命,特合影一张留芳千古照片,时人称之为「革命四大寇」,其中尢列因年长于各人,且被列为「四大寇之首」。故以后在民国

  • 文章中華民國開國紀念簡史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鄒蜀樵  出版时间:1981-10-15
    关键字: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 孙中山

    的革命同志曾先后发动广州之役,惠州之役,临安之役,长沙之役,均受挫败,嗣于一九〇五年,国父将兴中会扩大改组,于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同盟会」,确立了「中华民国」之名称,并定「靑天白日满地红」旗帜为国旗,决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四大政纲,并以「军政、训政、宪政」为革命建国的三大程序。于是继续对满淸政府发难,连次发动萍鄕、浏阳、潮、惠、钦、廉、云南河口、鎭南关、黄花冈诸役,亦均遭失败。其中尤以一九一一年三月廿九日黄花冈之役为最烈。国父黄花冈烈士

  • 文章民初各省的「省議會」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81-10-15
    关键字: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 省议会

    本文選自「山西文献」第九期,郭榮生先生所撰「山西省議會議員」一文之前半。値玆建國七十年紀念,供鄕親們瞭解民國初年,省級民權槪況,彌具意義。同時向郭先生致謝!編者敬識。

  • 文章武昌起義史略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53期  作者:布衣  出版时间:1979-10-1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武昌首义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的肇造,为 国父孙中山先生领道革命运动,经过十次挫败,终在武昌揭起义旗,(其时为旧历八月十九日,恰是阳历十月十日),推翻了四千年专制的政体,奠定民主中华,产生了辉煌的双十国庆日,迄今已有六十八年了。其间国事时局无论如何演变,以及现在的局势,我们只记着「多难兴邦」的古训,才不会辜负了这个伟大的纪念日。辛亥革命宗旨和精神祗是以挞虏兴华与雪耻复国,所以当时革命先烈继续黄花岗战役之后,因牺牲壮烈,从容就义的果敢,一股浩然正气,抱敌忾同仇之心。武昌起义胜利

  • 文章中华民国最高机构——总统府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4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88-05-15
    关键字: 总统府 历史沿革 中华民国

    一九一九年三月完成。太平洋战争末期,曾被盟军炸毁部份,光复后着手修复,才又恢复旧观。总统府从空中看呈「日」字型,面积约二千一百坪,为五层楼的文艺复兴式,中央塔高约六十公尺,有廻梯可登。坐向为东向,影响后来北市若干公共建筑也采东向或北向,这与淸代规划台北城为南向有所不同。台湾光复后,总统府先后有蒋中正先生、严家淦先生、蒋经国先生及现任的李登辉先生,在此担任中华民国的总统,日理万机,领导我国国政,使我们从贫穷走向富裕,从混乱中获得安定,从外人占领欺侮中迈向民主自由

  • 文章邱創煥闡釋國歌歌辭吾黨:我們大家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3期  出版时间:1984-07-01
    关键字: 中华民国 邱创焕 歌词阐释

    新近台湾省政府主席邱创焕六月十九日表示:国歌中「吾党所宗」的党字,系指「我们大家」而言,凡是中华民国的同胞都可以说是「吾党」。省议员黄玉娇在质询时指称,国歌中「吾党所宗」之党是指「中国国民党」而言,应该作修正。邱主席进一步说明党字的意义。他说明凡是血缘团体如家族,地缘团体如县、鄕、村等,均可称为党,广义而言,凡是中华民国的国民,都可以说是吾党之人。邱主席又说,周礼地官上说:「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闾为族,五族为党。」又说:「睦于父母之党」,都指的是血缘

  • 文章金縷曲(中華民國百年頌)——並賀如海理事長合府春釐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9卷 第2期  作者:許大路  出版时间:2011-04-30
    关键字: 中华民国 和平团结

    偉烈哉民國。百年前,孫公肇造,屢興而躓。憑幾許先賢英哲,熱血頭顱抛擲。纔喜見,新邦初立。掃閥抗倭方奏凱,汛洪潮,勝利全淹失。喪霸業,版圖赤。元戎百戰威仍赫。率群豪,營台更始,緞精儲力。孤島建成強堡壘,民主規模有尺。從內外,消除仇隙。文化為揚宗王道,尚和平,四海親如一。期萬載,永無敵。

  • 文章美國與辛亥革命理想與現實外交政策的制定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9期  作者:李本京 出版时间:1983-10-10
    关键字: 外交 美国 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

    前言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革命一举成功。翌年元旦,中华民国政府肇基于南京, 中山先生应众所请出任临时大总统,这一亚洲首先创立民国的政府乃积极地寻求与国的协助及外交上的承认。不幸的是,民国建立的第一年,没有一个国家予以外交承认,一直要等到一九一三年五月二日,美国始率先单独承认北京的袁世凯政府,中华民国才能得到国际的承认。这一迟来的承认代表了西方国家在其理想主义与现实利益之间的矛盾,也象征了未来中华民国在进入国际社会必是路途崎岖,艰苦万状。美国独立迄今不过

  • 文章國父民初建國的新理念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莊政  出版时间:2002-10-31
    关键字: 孙中山 中华民国 建国理念

    壹、简述开国的政治规画一、就任总统组织政府中华民国元年元旦(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孙文先生偕随员等,自上海抵南京。午后十时就任临时大总统,行宣誓礼于总统府(原江苏咨议局)。代表团推举景耀月报告:今日之举,为中国五千年所未有。我国今日所希望者,在共和政府之成立,以扫除满洲专制政府,使人人得到自由。孙先生为近代革命之先觉,富有政治学识。今日就临时大总统之职,愿孙先生始终爱护民国,毋负国民期望。并请大总统向全国国民宣誓。孙大总统在中,郑重表示「巩固中华民国,图谋

  • 文章孫逸仙傳記——中國的偉大鬥士(十二)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Arnulf&Sterer 汪錫鐸  出版时间:1982-09-30
    关键字: 孙中山 中华民国 奋斗 形势分析

    第十二篇 伟大的奋鬪华盛顿(一七八九—一七九七,美国第一任总统)给约翰杰伊(JohnJay—美国政治家及法学家)的信裏,曾有这样的记述:「在联合制度中,也许我们对人性的见解与信念方面,有着太多的表现。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外力的干预,人们通常都不会采用最好的策略和谋算,去为他们自己的利益着想。又说:「最强者和最弱者共同去谋求发展同一个目标的时候,那就是表示人类自然力的结合」。中华民国的成立,乃是孙逸仙博士勇敢的雄心和连续不断惨澹耕耘所得来的果实。新

共73条记录 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