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东汉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东汉太尉杨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杨震 东汉太尉 东汉名臣

    卿大夫之服象也,其三者应三台也。自此升矣!今有堂址,泉渠,均在阌乡县。阌底鎭西南。杨震教授生徒二十余年,不应州郡聘礼,以其品格高超不出仕。众人皆为之婉惜!安帝时大将军邓骘,闻杨震之贤,乃征为幕府,时震年已逾五十岁矣。累迁至荆州刺史,东荣太守,赴任途中,道径昌邑县,县令王密夜访以金十斤餽赠,震起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曰:暮夜无知,震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而退。因王密是荆州茂才,茂才就是秀才,为避光武帝刘秀讳,东汉时称秀才为茂才

  • 文章光武兴为东汉(续二)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5期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刘秀 东汉 光武中兴

    现代枣阳人:杨宗聪撰述历史舂陵人:刘秀故事一、前言(一)光武兴,为东汉前篇,始自王莾篡汉后,地皇三年元月,刘氏兄弟于南阳郡白水乡起义,中由刘縯夜袭蓝乡,突杀泚水莾将、甄阜等,刘玄淯水登基,更始建年,刘秀昆阳大胜,引发新市、平林诸渠目嫉妒,诈谋杀害刘縯,计谋夺权刘秀成功后,乃至困顿刘秀于新野止,是为上篇内容撰述之结集。(二)欣蒙我枣阳旅台同乡会,「枣阳文献」年刊总编辑李发强乡亲,编辑颜嘉德君二位纳爱,于九十六年度第二十四期「枣阳文献」年刊中登载共飨乡亲

  • 文章漢長城考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1期  作者:朱丕生 全振綍  出版时间:1982-07-01
    关键字: 汉长城 武帝 宣帝 居延 东汉长城

    掩覆的城墙。③长城倒塌得只賸一堆低直的土堆。④被河流冲毁的城墙。⑤芦柴束已成半化石状之长城。⑥疏勤河及党河之洪水泛滥,一切遗蹟全遭湮没,长城形成断断续续者。二、东汉长城后汉书卷二十二(鼎文本第七七九页)杜茂列传:「建武九年(公元三十四年)诏茂引兵北屯因晋阳,广武(县名,属太原郡,遣谒者段忠将众郡施刑配发,鎭守北边(察哈尔省南端长城),因发边卒,筑亭候,修烽水,又发委输锦,绘絮供给军士,幷锡边民,冠盖相望,茂亦建屯田,驴车转勇。马成列传:「建武十四年,屯常山

  • 文章進貢荔枝 不始自楊貴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3、4期  作者:徐潔波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进贡荔枝 杨贵妃 东汉和帝 纳谏停贡

    汝南唐羌,县接南海,乃上书陈状。帝下诏曰:远国珍馐,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由是遂省焉。」由此段正史所载,始知远从南海,向朝廷进贡龙眼荔枝,早自东汉即有此事,只不过进贡目的,是荐奉太庙的祭祀之用,而非专为满足某一人的口腹之欲。但残害民众的举措,则如出一辙也。所幸,汉和帝刘肇尙属英明,在接到地方父母官的奏章后,立即废止,史书予以称道。反观唐玄宗李隆基的荒谬举措,能不愧乎?最后,附带谈谈《后汉书》的注解,现存惟一的《后汉书

  • 文章把守好廉潔第一關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汪誠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杨震 廉政建设 东汉历史

    近期看到一篇拒绝贿赂、把守廉洁第一关的短文。记叙了我国东汉时期名叫杨震的拒贿事例。杨曾任荆州刺史,后调任东莱太守。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今山东东部)县,昌邑县令王密,恰巧是杨在荆州任上向朝廷推荐的官员。因而王非常热情地招待,深夜,王怀揣黄金十斤送给杨震,杨推辞道:「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大意是我是你的老朋友,知道你的为人,才向朝廷推荐你,你今天难道不知我吗?)王说:「暮夜无人知者。」杨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愧而出。因而

  • 文章中興漢室的劉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7期  作者:秦萍 出版时间:1974-07-25
    关键字: 刘秀 东汉 传记 领袖风范 中兴汉室

    中国历史上,很多面临覆亡,或是已告覆亡的朝代,由于一二英雄豪杰的出现而造成中兴局面的史实。刘秀的堀起造成东汉的中兴,便是一个例子。二千年前,权臣王莾纂夺了西汉刘氏的统治权,建立了他的新朝暴政,但是,不过十多年,几个汉帝室远亲的刘家子弟,单凭了赤手空拳,艰苦奋斗,终于重建了汉室。我们单从绵延了刘氏统治权的一点来看,东汉的中兴,比起其他的朝代中同样的例子也许并没有什么特色,但在国力的继续发展,政治的更为进步上来说,东汉的中兴运动便算特别成功。这当然不是偶然

  • 文章东汉末年的乱世造就三国鼎立的时代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5期  作者:姚建業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三国时代 东汉 三国鼎立 董卓 曹操

    前言从古到今,总观在历史运转的轨迹中,盛久必衰乃是一项周而复始的法则:高祖刘邦历尽艰辛建国四百余年的汉朝,人尽皆知,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曾创下伟大辉煌的一页,但终究难免于历史的铁则。其因导源于东汉末年的几位黄帝,诸多年幼即位者,纷纷受限于外戚和宦官掌权专政,给予有利的时机。于是宫廷里成为宦官等官僚以及外戚和皇后这一组群,相互争权夺利的场所,使得朝政日益败坏。而在地方上,全国各地相继发生洪水、旱灾、蝗祸、瘟疫等灾害连绵漫天,再加上官吏横征暴敛、鱼肉百姓,使得

  • 文章一扇历史之窗东汉画像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翟羽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石刻 东汉 画像石 文物 考古

    和「画像石」,顾名思画。画像砖盛行于东汉,在四川、山东、河南等地发现较多。表现形式有:阳刻线条、阳刻平面、浅浮雕相互结合;或用模型印制,或直接雕刻在砖上的,有的则施加色彩。画像石的图像·故事画像石起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公元前二〇六—公元二二〇年),表现形式可分凸出线条和块面阳刻,以及线条凹进的阴刻两类。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方巨大的画像砖,刻着凤凰花纹,是十分大型的汉砖,内中有孔,便于砖砖连接。波士顿美术馆有一组画像砖,作五人交谈状,是东汉物,造型和线条朴质生动

  • 文章國之瑰寶漢熹平石經殘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趙鐵寒 出版时间:1971-02-01
    关键字: 出土文物 东汉 石经残石

    一、石经刊立之目的及其经营东汉本初(西元一四六)间,太学学生多至三万余人,学生既众,争尙浮华,不以章句为意。加以家法之学,口耳相传,以致五经文字多有异同。博士试经,诸生争第高下,遂至纷争辩讼不休,以求胜人,甚至有贿通兰台官吏,窜改漆书经字,以合其私文者。似此情形,倘不加以厘正,审定是非,非至诸经文字错乱,意义混淆不可。时议郞陈留蔡邕,校书于东观,惧俗儒穿凿经义,贻误后学,于是于熹平四年(一七五)与堂谿典、扬赐、马日禅等,奏准灵帝,正定五经文字。迺以征求而

  • 文章漢隸

    来源期刊:《連聲》 第3期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吴振彬 千字文隶书 东汉曹全碑临本

    吴振彬乡长喜爱书法,平日勤于练习,对隶书成就不凡,曾经先后出版「千字文隶书」曁「东汉曹全碑临本」,销路甚畅,字体秀丽,别有风格,获得一般爱好者之赞赏。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