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七夕习俗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七七巧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8期  作者:雙桂 出版时间:1985-08-10
    关键字: 七夕习俗 史料记载 牛郎织女传说

    在我国最富于罗曼蒂克的节日,就是农历七月七日的情人节;由因于相传此夕是天上牛郞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良辰,所以七夕佳节,又名巧夕、乞巧节、女儿节。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我国民间始终兴趣浓郁。虽然自阿姆斯壮登上月球后,以科学的实证,破除了神话的迷信,但月亮在文学家的笔下,仍然是値得歌颂的神秘象征,以及是描写不尽的美好题材。古时吟诵七夕的诗词,更不胜敉擧。例如秦少游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更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

  • 文章宁波七夕的绮丽风光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01期  作者:袁定華遺作 出版时间:2002-08-01
    关键字: 七夕 牛郎 织女 《宁波习俗丛谈》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距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一则七夕故事,全国皆知,若以天文学家,用天文学说来算出「相去距几许」的里程公布,则好好一幅画面,恐要破坏殆尽矣。但以我国是以农立国,男耕女织,份内之事,怕有小俩口成对后,荒时废业,故来此一个惩罚的故事,迄今人们终觉罚得太荷刻,还抱以同情之心。据说这位牛郎哥,实在懒性太厉害,终日吃罢饭即看牛,将所有饭碗不洗。待难得一年一

  • 文章初秋民俗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4期  作者:屛叟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风土习俗 民俗 七夕 中元节

    和糖搓成丸,以油炸脆,谓之巧果,用以上供并分食。诗云:「几多女伴拜前庭,艳说银河驾鹊翎,巧果堆盘卿负腹,年年乞巧靳双星。」这种习俗大河南北皆然,惟吴中则有僧尼主持乞巧会,陈瓜果,焚香庭中,聚妇女烧香罗拜,谓之女儿节。七夕后,人们多看天河之显晦,以卜米价之高低,谓晦则米贵,显则米贱。戴石屛有诗云:「独坐观星斗,一襟秋思长,天河司米价,太乙照时康。」七夕一过,接着就是中元节了,中元是道家的名词,佛家谓之为盂兰盆法会,名称虽有不同,都是为超度亡魂而设,但一般人都习

  • 文章七夕话俗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0期  作者:吳宏仁  出版时间:1977-07-15
    关键字: 风土习俗 七夕 乞巧节 历史

    有人统计出五六十种,现在只把比较普遍的几种介绍一下:乞巧:七夕之夜,习俗相传可以向织女求愿,不论求富、求贵、求子、求寿,都很灵验,但是只限求一样。往昔妇女们认为织女所织的「云锦」最精巧,所求的心愿多半是求巧,但也有求子的。男人们不太重视这回事,而「天河配」「鹊桥会」这类浪漫的故事,妇女们易受感动,从前女儿们的心愿,不便对人说,也祗有利用这机会对天一表,所以七夕也叫「女儿节」。巧果:七夕乞巧,除了焚香祈祷之外,也有供品,不外糕饼之类,出自妇女手制,都非常精巧

  • 文章七夕漫谈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6期  作者:黃勝雄  出版时间:1984-08-15
    关键字: 七夕源考 风土习俗 社会风貌

    传颂千古的要算是北宋秦少游的「鹊桥仙」词了。「鹊桥仙」为咏七夕,其词曰:「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看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此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情词相称,悠悠含情,不愧是千古名作。四、七夕景象与民间习俗每年七夕,天公总是下着霏霏的细雨,是应景?抑是巧合?不得而知。「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许是季节使然吧。至于民间习俗,则是「乞巧」的传俗了。旧时妇女以为七夕是牛郞

  • 文章七夕漫谈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7卷 第4期  作者:鄭祥鼎  出版时间:1991-08-10
    关键字: 七夕 风土习俗 乞巧节 神话传说 历史

    宫女亦热衷取乐。七夕乞巧节俗,那是故去农业社会的产物,在农业社会里,一般女子难得有正当的娱乐,利用节俗做番乞巧活动以娱心灵,谁曰不宜呢?现代潮流衍进,社会生活情趣与过去迥异,现代青年子女那有像过去的情怀,重拾乞巧活动的情趣呢?故乞巧节俗自然渐趋没落不足为怪。但这个节俗在古代却是传统习俗,历代相沿未歇,有不少文籍记载,足供后人追思:汉人《西京杂记》:「汉彩女,尝以七月七日,穿针于开襟楼」晋人《风土记》:「七月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

  • 文章浪漫七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8期  作者:金建楷 出版时间:2007-08-10
    关键字: 七夕节 风土习俗 《鹊桥仙》 牛郎织女

    七夕风俗情农历七月初七夜,是我们民间节日里独呈异彩的七夕。清人王士祯《香祖笔记》称:「七夕之说自三代以来,相沿旧矣。」我们虽无法肯定夏商周是否有此节日,但至少可以肯定秦汉时已有节日雏型。《西京杂记》云:「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针于开襟楼,倶以习俗。」古人认为:「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太平御览》卷卅一引《风土记》)这天是一个吉庆的日子,因此有一些与农事相关的活动。人们「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祈请于河鼓织女。」「牵牛星,主关粱;织女星,主瓜果。」(《太平

  • 文章泛谈「七夕」与「中元节」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68-09-15
    关键字: 七夕牛郎织女的传说 乞巧节 七夕鹊桥 七夕的民间谚语 中元祭祀的民间习俗 祭祖先 东京梦笔录

    今年农历闰七月,不但有双中元的佳节,同样是有双七夕的美景;我们旅台人士,久别鄕关,却有每逢佳节倍思鄕的感叹!更何况一年中有同样的双重佳节。因此,我草就此文为浙江月刋来凑个热閙。不过,我国各地之岁时节物,依据禆史纪载,实大同而小异。祇以昔日吴越接壤,(今之苏杭)风土习俗,更较相同。当否,尙冀风俗通专家鄕长,不吝指正!一、七夕良宵的意义七夕,是一个富有诗意的美景良宵,尝读唐、诗人杜牧咏七夕云:「银烛秋光冷画屛,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

  • 文章詩草二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尹方  出版时间:2003-09-01
    关键字: 七夕感悟 风土习俗 民间传说 李士椿艺术瓷瓶收藏展 贺诗友人

    一、咏七夕中国情人节鹊驾银河一座桥,牛郞织女会今宵;投怀互诉分离怅,送抱相言欲火烧。月淡云遮欢乐态,星稀露盖喜羞娇;民间乞巧穿针女,玉匣掀开置线条!二、贺李士椿鄕长艺术瓷瓶收藏展宏观文物界,艺品画廊开;倡导收藏展,提升意识该。椿公扬国粹,喜爱不凡才;享誉蓬仙岛,鄕亲祝贺哉!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