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诗经》共返回4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自由風筝?俯仰由人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4卷 第2期  作者:郭中一 出版时间:2008-04-01
    关键字: 飞翔 诗经 风筝

    东吴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郭中一诗经里面有两首诗,谈到飞翔的类型。(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两者都谈到了虽然鸡鸣,但是诗中的男主角不愿

  • 文章研读诗经记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2期  作者:劉仙根 出版时间:2003-04-01
    关键字:诗经 研读 成语 摘录

    笔者近日为探求我国古籍《诗经》的底蕴,重新翻阅了五经、四书等典籍。对于古典文学之源的《诗经》,暂不碰触甚艰涩的史学部分;仅先从浅近地、文艺欣赏的角度,笔录其要点,作为踏入诗学堂奥的初阶,尔后视领悟程度再逐步寻求增益。一、诗经内容提要诗经乃先秦诗歌总集,称或;至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作者姓名不传。约为周代史官采纳,经孔子校订整理者。收周初至春秋(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前六世纪)五百年间之诗歌三〇五篇,共四万余字。诗的内容

  • 文章于著诗经新义跋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陳紀瀅 出版时间:1972-11-01
    关键字: 《诗经新义》 于浣非 诗经

    诗经全部的诗,为二千五百年前,至三千年间作品。因为语言变迁,世事转移,有些语句,似乎古奥难通,涵义不明。其实这些语句,都是当时流行的话。这部诗经,原无注释。语句意义,多用口传。到了西汉,毛亨作了解释,名之曰传。东汉郑玄,认为传也不易懂,又作了解释,名之曰笺。但毛传郑笺,依然很多人不明白……」「从东汉到宋初,一千年间,很多人们尊崇汉人旧注。从元初到淸末,六百多年,以诗经集注为科擧定本。到了民初唱废经之说,诗经这部书,便成了图书馆中陈列品。政府迁台

  • 文章李辰冬谈研究诗经的方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7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79-07-25
    关键字: 李辰冬 诗经研究 研究方法

    几年来,国立师范大学敎李辰冬一直盼望着有学者和他「打笔仗」,好好谈谈「诗经」。因为,两千多年来,历代的读书人都还猜不透「诗经」裏的每个地名,每个人名,每件史事,甚至每个字,到底是怎么囘事。而李敎授钻硏了几十年,确定了「诗经」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文学伟著,也是一部活生生的宣王复兴史与幽王亡国史后,他更为后世硏究「诗经」的人,寻出一套方法,而且非常大方的公诸于世。不过,李敎授还是有些寂寞,如果学术界对他的「诗经硏究」有异议,或是表示赞同,都应该有反应。为什么

  • 文章石破天惊识吉甫(二)李辰冬的《诗经通释》、《诗经研究》、《诗经研究方法论》读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9期  作者:黃國彬 出版时间:1982-09-30
    关键字: 李辰冬 诗经 通释 朱熹 读后感

    之妄、明人之凿[1],不过许多问题,他仍不能解答。到了李辰冬先生的《诗经通释》,《诗经》二千多年的翳障才全被扫淸,千百年来的问题诗篇才有了明确合理的诠释。在《诗经》硏究史上,如果郑玄、朱熹是牛顿,马瑞辰和姚际恒是普朗克(Max Planck),那麽,李辰冬就是爱恩斯坦了。二十年来,李先生一直惨澹经营,受尽世人的奚落、排斥、嘲讽,基金会的衮衮诸公看了他的新论,更吓得马上停止该会在经济上对李先生的一切支助。[2]因此,李先生的论点,短期内大槪仍不会为一般人接受

  • 文章石破天惊识吉甫(一)李辰冬的《诗经通释》、《诗经研究》、《诗经研究方法论》读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8期  作者:黃國彬 出版时间:1982-08-30
    关键字: 李辰冬 诗经 通释 朱熹 读后感

    自一九七八年起,《诗风》每年六月都为中国的古典大诗人出专号作为创刋纪念。由于我一向希望重评中国的古典诗,所以每年都乘专号之便,撰文详论这些大师的艺术。讨论这些诗人前,所做的准备工夫都差不多;先读诗人的全集,记下个人的见解,然后把其他的评论浏览一遍,看看前人有哪些论点需要调整,哪些卓见値得推崇。做完了准备工夫,我就会轻骑挺进,开始用艺术的标准全面衡量诗人的成就。上述的批评方法,四年来一直无往而不利。可是到了今年的《诗经专号》,准备工夫做完了好久,我仍勒着马

  • 文章于著诗经新义序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蔡運辰 出版时间:1972-05-01
    关键字: 于浣非 诗经新义 序文

    于君浣非曩著屈赋正义,余既读而序之矣。寒暑二更,又以所著诗经新义稿本见示,受而读之,不禁重有感也。古之有诗,祇为里巷之歌谣。庙堂之赞颂,本无所谓经也。自孔子删定,毛郑笺注,诸儒昌言家法,不惟正文不容有一字怀疑,即所以解释正文者,亦不容有一字怀疑。朱注以后,家法渐弛,然不过小有参差,未敢广事斟酌也。晚近新学肇兴,则又倡为废经之说,务拉杂摧烧之而后快。夫此二千五百年前之古书,为当时思想风俗与典章文物之所寄托,正以象征我国文化之悠久。尊重叹赏,不敢稍有推求

  • 文章夏聲與秦腔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2期  作者:犀牛望月  出版时间:1984-08-01
    关键字: 秦腔 夏声 雅声 诗经

    左襄公二十九年傳,季扎聞歌秦,曰:「此夏聲也」。夏聲即荀子王制篇所謂的「雅聲」。詩,大雅、小雅均是夏聲。近人施之勉謂:「詩三百篇皆爲夏聲」。孔子惡紫之奪朱,惡鄭 (黄梅調)之亂雅樂,雅樂亦即夏聲也。是所謂夏聲者,猶言中夏之正聲,而異於夷俗邪音者也。孔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是謂殷商文化自夏文化發展而來。章太炎在中華民國解中云:「夏之爲名,實因夏水而得,是水或謂之夏,或謂之漢,或謂之漾,或謂之沔凡皆小别互名。本出武都,至漢中而始盛。地在雍梁之際...

  • 文章哀鴻遍野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78期  作者:陳界明  出版时间:2009-08-20
    关键字: 哀鸿遍野 鸿雁 诗经 战争

    中国春秋时代,诸侯互攻,战争不息,老百姓经常被派遣在外服役,诗人以「鸿雁」为题写了一首替人民诉说劳苦的诗,说出了人民和苦难。该诗曾选入「诗经」「小雅篇」,诗之内容如下:「鸿雁于飞,萧萧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鸿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鸿,游禽类飞鸟,似雁,常聚集湖边,大者称鸿,小者称雁。于飞,喻雌雄同飞。萧萧,羽毛摩擦声。之子,流离人民

  • 文章英译诗经八章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4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76-04-15
    关键字: 英文翻译 诗经 艺文选粹

    be played in her sight!The cresses may spread thick or thin;She picks them from her left and right.A charming,modest maid's to win;The bells and drums to her delight!2.Some Plums Have FallenSome plums have fallen from the tree;Still

共41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