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龙门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丁丑年感賦

    来源期刊:《同安》 第63期  作者:周文梯  出版时间:1998-03-01
    关键字: 丁丑年 三峽 中华 龙门

    七律一首喜见故园添紫荆,欣逢三峡截流成。承前启后辟新宇,继往开来擎巨旌。庆厦奠粧基础固,大舸起碇指针明。中华跃出龙门日,两岸晴空望月盈。

  • 文章悠悠龙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龙门 游览胜地 风景介绍 改革发展

    龙门,是黄河流经黄土高原「争流出门」之处。相传每年阳春三月,鲤鱼逆流而上,跃登其门,化而为龙,故称龙门。据载,龙门为大禹治水时所凿,因而又称禹门,龙门风光在我的心目中是神奇而壮美的。单是李白那「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诗句,便足以令人情绪激荡,心向往之。驱车出河津市区,沿一〇八国道向西驰去,须臾间已是翠峰映目,惊涛贯耳。站在黄河岸边,只见层蛮对峙,连山横断,滔滔的河水宛如一条巨龙在刀劈斧凿般的峡谷中乘风挟浪,奔腾翻卷,雷霆万钧,气势磅礴。在那山

  • 文章古都龙门槪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7-02-25
    关键字: 龙门 施工程序 西崖文化

    一、禹凿龙门施工程序考⒈龙门由来洛城南二十五华里的龙门,在隋朝前,历代统称为伊阙。史记秦昭襄王遣白起攻韩魏于伊阙,东汉灵帝置八关以备黄巾,伊阙居其一,全是今称的龙门。自隋炀帝登邙山而望伊阙,时去北魏未远,十大寺院犹存,苍松翠柏,蓊郁参天,南北道上,行人如织;由伏牛山满载山珍的舟船,复似穿梭,竹木筏篺,亦飞驰而通过伊阙。炀帝顾谓苏峻曰:「此天下之龙门也。」遂发山东民伕三十万人,重建洛阳而都之,为伊阙改称龙门的由来。⒉大禹所凿邵康节的击壤集有绝句云:「山有禹

  • 文章壶口龙门与砥柱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7期  作者:易叔寒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壶口 龙门 水利问题 相关记载 砥柱山 水利发电

    黄河中游的壶口龙门,正有如长江中游的三峡,是整条河流中滩险水急之处,也是有名的风光佳胜之处。不过黄河上游,大多是黄土堆积的高原地带,悬岩绝壁间,中多深广的沟谷,一道中通,黄河挟大量泥沙滚滚而下,特别显得气势豪迈,无与伦比。「黄河之水天上来」,正是最有力的形容。黄河从晋陕边境滚滚南流,一泻千里,两岸的黄土断岩,紧迫河岸,水行峡谷,坡陡水急。峡谷之中,最有名当数壶口与龙门。大禹治河时,这两处是费尽心智的地方,也留下了千秋不朽的事业及传说神话,和供后人观光瞻仰

  • 文章豫魯之旅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11期  作者:徐正冶 出版时间:2003-11-10
    关键字: 旅游 相国寺 包公祠 少林寺 龙门石窟 孔府 泰山 趵突泉

    神态严肃,令人景仰。后殿神像则黄袍文装,左室卧房小憩,右室秉烛夜读,儒将之风,高雅可敬,殿左并有五虎将塑像,祭堂幽寂,静穆异常,游客至此无不肃然,其中有柱联:「三分疆域此坏土,万古纲上第一人,浩然之气塞天地,忠义之行澈古今」关公的陵墓为一小山丘,高数十公尺,丘上植有松柏,四周围有红墙。关林游客众多,当地居民经常朝拜,香烛鼎盛。「龙门石窟」在伊水河畔,洛阳南十二公里。龙门山壮丽,伊水清澈,垂柳娜姿,龙门桥有如长虹,景致极美。著名的雕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就是

  • 文章春哲詩稿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3、4期  作者:朱春哲  出版时间:2010-12-01
    关键字: 海峡两岸 经济合作 毛正方 龙门石窟 故乡新貌

    ●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一、一从两岸补鸿沟,实现三通解百忧。商贸探亲皆便捷,共谋福祉两丰收。二、今朝合作上层楼,协议签成壮九州。互利双赢同发展,炎黄儿女谱春秋。●谢毛正方老师惠赠墨宝一、遐龄九四向期颐,久历沧桑情未移。墨宝赏心如雨露,难忘教诲谢恩师。二、立雪程门亦自豪,书林翰苑赖薰陶。仁风厚德人人敬,福寿绵绵岱岳高。●参观龙门石窟洛阳赏罢牡丹花,又赴龙门访释家。峭壁嶙峋高万丈,神龛仙殿满山崖。尊尊佛像慈容美,栩栩如生仪态嘉。石窟精深涵古韵,文明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