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诗人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永恆的鄉愁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9期  作者:羅馬 出版时间:2004-01-20
    关键字: 乡愁 台湾诗人 乡愁作品 诗人介绍

    乡恋,是人们高尚伟大的感情。恋乡情结,是世人圣洁朴实的情操,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从古到今,它是作家诗人歌吟不绝的主题。在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中,自(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五四」前后的新诗,灿若珠贝的珍贵之作,光照世人。近代的思乡歌吟,更是传唱不绝。一、万斤沉重的乡愁众所所知,海峡两岸隔绝封锁了数十年。在海峡一隅的骨肉同胞,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思家乡念故土的殷切盼望,产生了痛彻肝肠的呼喊,从诗人的悲歌中呼唤中展示出来。这些从血管

  • 文章簡介李彤河的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張性荃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李彤河 河南诗人 两岸文化

    李彤河先生,河南巩县人,在巩县文化馆工作,他爱好诗作,近年来在河南报刊发表过不少作品,他的诗蕴含着深远意义,读之令人深思构造之美。新诗之难在于结构,既像散文又像缀句,但韵律自然词意畅达,不讲究文意连贯。前后呼应而却能突显出艺术气氛之美。我与李君有数面之缘,曾寄来两篇诗作在河南「故鄕月明」中原诗人新作选上刊载过,我认为很有意义,更因我们现在是须要两岸文化交流的启端,也是文化的探索不可多得的;因此我才秉承这个意思来推行这位年轻诗人的作品,以此沟通两岸的心声

  • 文章芝麻叶·粗瓷碗·胡辣汤诗人痖弦回乡探亲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周熠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王庆麟 诗人 探亲 同乡 痖弦 芝麻叶 思乡

    台湾著名的现代派诗人痖弦(本名王庆麟)先生,于金秋时节回到隔绝四十余年的故鄕——河南南阳县陆营鄕杨庄营省亲祭祖,我和几个文友有幸拜访了他。王庆麟先生一九三二年出生于南阳城南五十余里的杨庄营,一九五一年以痖弦笔名发表诗作而登上台湾诗坛,多次获奖,出诗集多部。一九七七年出任台湾【联合报】副刊主笔至今,在海外颇有盛名。这次王先生回到故里与其说是寻根祭祖,毋宁说是偕妇挈女回老家感受故土亲情和家鄕风韵。听他说一口南阳土话,我暗暗吃惊他少小离家,四十多年鄕音未改

  • 文章五月双修:诗人节·母亲节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湯宜諧  出版时间:1999-09-01
    关键字: 诗人节 母亲节 端午 屈原 格律诗

    诗,言志也,为了舒发心臆,笔之为诗。而名随诗传者,史不绝书,留下千古佳话美谈。历代读书人,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汉高祖刘邦,到「礼乐衣冠第,诗书孔孟家」的郑延平成功,可谓一脉相承。五月双修—诗人节民国廿八年陪都重庆文化界,为了激发全国同胞反抗暴日,特选定农历五月端午为「诗人节」,用以纪念历史上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今年是此一意义深远节日六十周年,笔者谨选录海州文献社前任社长,现已望九之龄,齿德俱尊的汤景德敬人先生最近的诗章,既是对时代的感怀与追念,也为文献廿

  • 文章大理放歌·麗江采風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1期  作者:金筑 出版时间:2006-01-28
    关键字: 大理 “第十届国际诗人笔会” 活动集锦

    贵阳 金筑诗人向明、尹玲,金筑夫妇于五月十四日从台北经香港下午飞抵昆明,由蔡克霖兄安排进住樱花酒店。蔡克霖兄是南京诗人,是一位热心、活泼的好友。偏偏我们的行李延误上班机,要过两天才能运来,梳洗非常不方便。昆明年轻的诗人前来相叙,有白云、于坚等人,他们为我们设宴洗尘。席间畅谈诗的创作走向,两岸诗坛活动情形。向明兄是首席发言代表,温文尔雅,对诗坛形势了若指掌,胸有成竹,聆听他的高论,增长见闻不少。晚上我们四人连袂到酒店楼上小饮,翕然尘外,十分愉快。昆明名诗

  • 文章追懷總統 蔣公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4期  作者:方豪 出版时间:1975-04-30
    关键字: 追怀 蒋介石 翻译圣经 关心下属 制定诗人节

    所以我向 蒋公建议,请政府官员中的诗翁如于右任先生等,多与地方故老接触,互相唱和。 蒋公听了大为满意,连说:「好!好!好好!我就叫他们做。」不久就制定了诗人节,全国性的诗人大会也年年擧行,迄今勿衰。 总统言犹在耳,而今人天永隔,曷胜悲怆!

  • 文章民族诗人钱名山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72期  作者:鄭远梅  出版时间:1991-06-05
    关键字: 民族诗人 钱名山 水利工程 悼念亡妻 程沧波

    他又瘁力奔走,爲了改善芙蓉墟的水利工程,鄕民感德,特製「曲全水利」一匾,懸諸錢家堂上,鄕民離去,他立卽卸下,不欲居功。他在鄕里,爲衆望所歸,對之無不加以敬禮,衢道間遇之,輒垂手恭立,不敢先行。某歲盜至,聞名山里居,避而它去。他作書不擇紙,隨處揮毫,室壁初堊很潔白,他就壁爲擘窠大字,童穉效之,東塗西抹,他也不加禁止。因此粉飾工作,歲必數次。他平素喜讀明代李笠翁「十二種曲」,藉以解悶他的夫人費沂,字墨仙,能詩,懿德賢淑,爲親戚所稱頌。名山喜刻書,喜助人,常在...

  • 文章參加陶侃一七五〇周年誕辰紀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陶士君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陶姓家族 陶渊明 桃花源记 中国古代诗人第一 采菊东篱下 悠悠见南山

    一次选出三人都姓陶,这是陶姓的骄傲也是光荣。我这次不远千里来参加大会,其目的是来追求「眞理」来学习祖先处事作人的方法传薪,让陶姓子子孙孙向祖先学习作好人、做好事、为父母争光。我们陶姓一门三贤:⒈陶母截发待宾,封鲊教子。⒉陶侃尽忠报国、勤政爱民、搬砖健身、禁赌戒酒。⒊陶渊明田园诗人第一人名留千古,为官清廉、不为五斗米折腰。现在社会正义不彰,道德沉沦,我陶姓三大贤人的事迹,可以作为改善社会的教材,应该扩大宣传。」最后是陶至锦提案重修陶母墓园圆满通过。下午全体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