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西河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漾江風雲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9期  作者:李嘉靖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城西 辛屯镇 故乡发展 漾江风景 劫佛事件

    工艺,工商思想发达,文化水准较高,在当地农业社会中遂而支配了民族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故鄕——城西河村与辛屯仅一水之隔,各据漾江东西两岸;漾江源自丽江县丽水,直泻南下,宛如龙身,故有「漾江百折」奇景;垂柳两岸,倒影映空,每逢初旭,柳姻茫茫。沿江多建有寺庙古刹,香火鼎盛,暮鼓晨钟,令人有脱俗醒世之感。尤其漾江有石建凸桥及木柱支撑平桥,每至归鸦入林,炊烟四起之际,颇有夕阳流水之美。然而,这条江水不幸地却带来屯人与族人一次历史性的「宗敎战争」。话说战争缘起,自屯人播居

  • 文章河西地震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2、63期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河西走廊 地震灾害 伤亡情况 财产损失 救灾现状

    外电】二〇〇三年十月二十五日晚8:40——9:20分,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山丹、民乐、肃南等县的四十六个乡镇,三二五个村庄,遭受到瑞士地震6.1级强震,造成受灾户六一、一二一户,总人口二〇六、〇九三人,死亡九人,受伤四十二人,倒塌房屋七九、八〇〇间,损坏房屋八六、五八六间,校舍受损和倒塌一三、八九三间,农田八七、一〇〇亩,等相关设施受损,造成损失约估为九·二亿元人民币。目前受伤民众己出院,死亡民众获得抚恤,市政府并采三阶段来做重建工程,预计在二〇〇四年

  • 文章河西走廊整治有成——已为大西北新粮食高产区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34、35期  出版时间:1990-09-01
    关键字: 河西走廊 环境整治 大西北新粮食高产区

    中共官方宣称,原本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河西走廊,在经过整治后,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据「新华社」报导,河西走廊在经过三百多万人的开发建设后,如今已成为大西北新兴的粮食高产区,以占甘肃百分之十九的耕地,生产了全省百分之三十四的粮食,提供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商品粮。据报导,西人民以南育「青龙」、北鎭「黄龙」、中建「绿龙」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方式,与河西走廊的恶劣气候和风沙相搏斗。风沙是河西绿洲的主要敌人。面对「黄龙」的威胁,三十五个国营林场、五个治沙站、三十二个沙

  • 文章西的水资源及其利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4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山西水资源 河川简介 水库建设 河川利用

    西与蒙古高原相接,全境为黄土覆蓋,故称黄土高原,平均高在一千公尺左右,气候干燥,雨量甚少,年降雨量仅五百公厘,且多降落于夏秋之间,太原年雨量仅三九一公厘,与广东台湾等省之年雨量两千公厘相较,差距甚远。谚云:「两山之间必有大川」,山西多山,川亦多。夏秋雨多水暴涨,甚或汎滥成灾。山西川,多东流低洼之北与南平原,致水流失其速,冬季即成浅滩细流。近年山西胞泽,从事于建库筑埧,挖渠修堤,以防有益的水资源迅速流失,而可用于发电灌漑以及工业生产。本文旨在

  • 文章河西走廊上的重鎭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7期  作者:西出陽關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河西走廊 汉置四郡 史料记载 农业矿业 武威公园

    汉武帝元狩二年(西元前一二一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奉命率领万骑远征匈奴,将当时占领河西之地的匈奴打败,设置武威、酒泉两郡。元鼎六年(西元前一一一年),再设张掖、敦煌,共为四郡。而后,引进大量移民及汉民族进步的灌漑技术,绿洲逐渐扩大,使河西走廊成为中国与西域间的通道,从此河西走廊开始在我国历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河西走廊之所以受到重视,要归功于它的地理位置。从兰州西北约二百公里处起,翻越海拔三千多公尺高的乌鞘岭,沿途历经古浪、武威、山丹、张掖、临泽、高台

  • 文章文化的飨宴——观赏舞动黄及一把酸枣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3期  作者:張春平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山西歌舞剧院歌舞团 访台演出 《黄河风情》 《一把酸枣》

    六、七月份台北艳阳高照,热得让人受不了,而六月底山西歌舞剧院歌舞团,成立超过半世纪,于六月廿二—廿四日在国父纪念馆「大会堂」演出,演出成员也多是国家一、二级艺术表演者,一共演出五场以赠票自由入座的方式,谁知场场爆满,笔者有幸观赏二十四日晩最后一场的演出,同鄕会亦有理事代表致赠奖牌及慰问表达同鄕关怀之心,特记述当天演出重点以飨未能观看的同鄕。节目一开始以歌舞剧「黄风情」打开序幕,粗旷的布景,男女舞者动作一致舞出「黄风情」就博得满堂采,男高音:「大公鸡

  • 文章運城鹽務稽核所遺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山西运城 清末危局 河东盐务稽核分所 日军侵略

    运城市的盐池,又名「解州盐池」,「东盐池」,自尧舜时代已经食用,东西五十华里,南北七华里,周围一百十六里。供应晋陕甘豫民食,又是国家税收重要来源之一。现在运城宾馆内,东西并排两座西式小洋楼。东边的一座是地区交际处,西边的一座则是地区外事局、旅游局、国际旅行社。这两座小楼连同宾馆北院西边的天井院,构成一套别致的西欧古典式建筑群,在运城市旧建筑中独具特色。说起这两座小楼的来历,还要引出我们中华民族一段令人心酸的近代史!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

  • 文章尙古天子居山为三晋古都特盛之成因——拜读乔家才前辈著「汾」用述山西之地缘特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6期  作者:劉師古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乔家才 《汾河志》 山西古都 相关记载 三代遗迹 天子居山 三晋古都盛因 大禹治水

    订正补充,仍以原题「汾志」为是,亦算不得专擅潜越。此书全文计七万余言,挿图计十七幅,据知得之于国防当局核准许可的空中测绘地图,依例编绘,故其珍贵价值可见。而文词体例撰述之简要精当,体大思深,实可作为地理科敎育最可征信的参考资料。笔者多年前于漫长暑假期中在中硏院曾苦读善本「山西通志」暨各县志。颇想写一点有关山西人文地理的文字,惜以衣食奔竞,未能如愿。玆读乔先生著「汾」,感慨殊多,故特为文鼎介,用彰盛业。并附拙文,赘述所见,以就正于博雅君子。二、古都最多,首推

  • 文章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3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山西通志》 《读史方与纪要》 《水经注》 山西河流概况 水利交通情况

    胡乔村、述巴村、西河堡、宁家营、东贾村田九百七十四顷四十一亩。㈡永春渠长流水,灌漑东长宁村、西长宁村、东疃田一十八顷五十二亩。㈢洪水渠山水,灌漑沙沟、南合流、北赵村田九顷三十亩。涧水渠山水,灌漑鸣李村、杨盘村、六堡村、聂店村田三十顷五十亩有奇。金水渠山水,灌漑东阳鎭、王都村、要村、厐至村、车辋村田一百零三顷六十亩有奇。牛耕沟渠(牛坑水)山水,灌漑小赵村、王香村、北要村、双村、南要村、修文村田四十三顷五十亩有奇。顺道渠山水,灌漑南庄村田二顷五十六亩有奇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