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现代共返回6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浅谈现代货柜化运输系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7期  作者:劉論林 出版时间:1976-07-06
    关键字: 现代 货柜化 运输系统

    壹、前言由于现代经济快速发展,消费增加,物资供求数量庞大,运输频繁,码头仓栈,常感不敷使用,因此装卸费用增加,码头劳工缺乏,且工资昻贵,每每影响货物装卸,妨碍船舶营运和周转,阻滞货物递送。更由于转运过程中常有货物损坏失窃,致使货主与运送业者均蒙损失,运送业者与保险业者赔偿案件,层出不穷。基于时代需要,于是发明了货柜化运输,此一运输系统已被公认为运输史上的一大革新。这种新的运输方式的优点,是把大小、重量、形式不一的货物,包装加以统一组织,装入标准的货柜

  • 文章矮房变高楼 近乡不识路故乡无锡蜕变得多彩多姿未来将是长江三角洲最现代化的城市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49期  作者:陳界明  出版时间:1998-11-20
    关键字: 无锡 现代化 城市规划

    【十月二十八日是重陽佳節,同鄉會於臺北市信義路榮榮園餐廳舉辦的敬老茶會中,邀請九月底才自無錫返回臺北的陳界明鄉長報告家鄉無錫的近況。——編者】

  • 文章我們正在寫歷史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6期  作者:車輪  出版时间:1990-01-27
    关键字: 今之视昔 经济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 历史

    经济成长的基础开展民主宪政,来影响大陆走向民主自由之大道,正迎合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之时代潮流,达成历史任务。我们从经济现代化到政治现代化,这正是现在所要写的历史。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已经写出亚洲四小龙的成绩,现在所要写的民主宪政,更非用重笔描述不可。兹就民族文化,与政治团体之运作,析言之:亚洲四小龙的经济现代化,不是得力于基督敎的文化,而是以儒敎传统的,孔子圣圣相传的文化道统,洋溢于中国,施及蛮貊之邦,实践于伦理政治,成为民族文化之命脉,尤为解救混乱世界之适时雨露

  • 文章论湖北省政府在早期现代化中的主导角色(一九二九——一九三六)——以财政为中心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3期  作者:江滿情  出版时间:2002-04-10
    关键字: 湖北省政府 现代化 财政制度

    现代化,其基本内容应该是指实现工业社会。无论是早发、内生型现代化,还是后发、外源型现代化,都需要政府行为。由于实现工业社会的基本过程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确立和发展完善的过程,在现代化的不同阶段,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政府的行为有不同的要求。成功的后发、外源型现代化,一般要求政府在现代化中依次扮演四种角色。在现代化的肇始阶段,要求政府「包办」,由政府直接创办大工业,创办近代学校,从而奠定现代工业在本国发展的初步基础。在现代化的初期,要求政府承担

  • 文章现代化与中国文化复兴问题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7期  作者:陳啓天  出版时间:1968-04-10
    关键字: 现代化问题 中国文化复兴问题

    应以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主要内容。如果忽略现代化,而单讲文化复兴,便难免误入歧途了。所以本文拟用现代化的观点,试行说明复兴中国文化的两大途径如下:第一、须以现代化充实中国文化,使中国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能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存。三十年前,我在「新中国与现代化问题」一篇论文中曾说:新中国所要建设的现代化国家,即是要建设成功一个国家化、国防化、科学化、工业化、法治化和民主化的国家。过去数十年,我国一切改革,都是朝着这个大方向走。今后改革的要务,也不外朝着这个大方向走

  • 文章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硏讨会在武汉举行两岸学者共同硏讨孙中山与中国现代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5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5-04-10
    关键字: 学术研讨会 孙中山 中国现代化

    十月九日,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硏讨会在湖北武汉举行。硏讨会由民革中央孙中山硏究学会和湖北大学、台北国父纪念馆、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周铁农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周铁农指出,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是一个重大而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孙中山不但提出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许多远见卓识,而且对中国的现代化作了宏观而具体的规划。中山先生这些丰富的思想,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在他在世时没有能够实施,但对于今天的中国,包括海峡两岸的现代化进程却依然

  • 文章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与武汉的现代经济建设成就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5期  作者:于建軍  出版时间:2007-10-10
    关键字: 孙中山 《建国方略》 现代经济建设 成就

    现代化建设中重视孙中山当年提出的各种建设方案,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必将在中国中心地带出现。[1] 《孙中山全集》第六卷第一五八页[2] 陈荠云《中山先生五日驻鄂记》(湖北军政府文献汇编)第二六三页[3] 陈荠云《中山先生五日驻鄂记》(湖北军政府文献汇编)第二六六页[4] 《孙中山全集》第六卷第二九四页[5] 《孙中山全集》第六卷第二六二页[6] 《孙中山全集》第六卷第二六三页[7] 《孙中山全集》第六卷

  • 文章现代英国的迷思与建设镜鉴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1期  作者:鄭隆炎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现代英国 农业建设 农业科技 环境区域 改变计划

    後者之需要日後已非常明顯易見,同時也在一九六八年鄕村法案中規定可以都市附近之鄕村小而可愛之地方作爲娛樂用場地,到一九七七年,已有一百四十處鄕村公園及一百八十八個野餐場地建立起來,而這些休閒去處都是由當地政府所建立,再加上英格蘭、威爾斯鄕村建設委員會之捐助使此等休閒處所得底於成。在蘇格蘭有一個獨立的相似的委員會,它制定一個根據蘇格蘭顯著地形地物特性的計劃,並包括邊界以南之不同路徑,此一計劃値得吾人仔細硏究。史谷脫委員會也聲稱良好土質之農田不宜用來作爲都市發...

  • 文章蒋中正先生与经济现代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0期  作者:魏蕚 出版时间:1987-06-01
    关键字: 蒋介石 民生主义 经济现代化

    财政措施与经济发展之配合:现代财政学理论,早已从狭义的「管理政府财务」,扩大至广义的「国家资源配置」、「就业水准」、「所得分配」、「经济成长与稳定」等目标。蒋中正先生早就注意到财政与经济配合的重要,他说:「要使经济能稳定发展,还须配合财政上的策画,例如租税政策、公债政策,以及金融的管制,和通货的管理,与收支的调节等等,都能促使生产增加,和消费节约,使国民经济趋于稳定。同时更必须经济能够稳定,然后财政上的收入,才能源源有济。所以我说,财政与经济,应相辅相成

  • 文章平陽在開放中躍騰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1卷 第4期  作者:董希華  出版时间:1995-08-01
    关键字: 平阳县 改革开放 发展概况 现代化 投资开发

    经济增长方式以扩大规模为主。特别是近几年经济发展出现了家庭工业向规模经营转化、舖摊子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化、生产联合向资本联合转化的良好趋势,运行机制富有活力。同时,平阳有一个政通人和的环境,一批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善于经营的企业家、实业家,一、二万仍心系家乡事业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全县人民正齐心协力,务实创新,奋发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建设现代化城市去年初,根据温州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全县上下进行声势浩大的第二次创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

共60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