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灌溉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對於水土資源共同經濟利用與雜糧增産提供淺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1期  作者:朱光彩  出版时间:1977-11-25
    关键字: 灌溉 水利 台湾 农业

    政府爲提高農民收益,繼續發展農村,行政院在十一月十日院會中通過有關糧食問題的改進措施,共有以下兩要項:一、是調整稻米生產目標,並輔導轉作雜量。二、是降低糧食生產成本,以提高農民所得。這兩項改進措施,內容兼顧周至,都能針對當前需要,具見政府提高農民收益的決心。本文係國際聞名水利專家朱光彩敎授十年前所寫,與政府當前所採措施不謀而合。足見朱敎授智珠在握,洞察機先,惜早未能爲當局所採納,迄今亡羊補牢,亦屬常事。朱敎授之意願實現,農民之收益增加,「發展寓於硏究」,...

  • 文章簡述四十年來台省灌漑及防洪工程建設成功之經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朱光彩 出版时间:1991-04-01
    关键字: 台湾 灌溉工程 防洪工程 水利

    一、民国三十八年秋光彩经政府洽商「联合国」资送荷兰作半年的水利考察,包括「海埔地」在内,三十九年三月返台,初任经济部水利实验处处长,继任经济部水利司司长。二、此时台湾省水利局在台北办公,局长为章锡绶,副手为章光彩君,均为光彩至交,大家统力合作,数年之内,恢复日据时代因战争无暇顾及的各处灌溉工程。台湾的稻米也达到一五〇万公吨,超过日据时期的产量,足敷台省需要。三、民国四十八年春,杨继曾先生任经济部部长,问我:「今后水利工程应注意那一方面」?我答复

  • 文章江蘇水利事業的展望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7期  作者:吳寧海 出版时间:1979-01-10
    关键字: 江苏 水运 防洪 灌溉 水道

    循蔷薇河至临洪口入海。在排洪水道工程未经完成前,中运河及里运河同为分洪主要水道,因是运河堤防应予加强保养。⒉灌溉工程:⑴以洪泽湖为水源,导经里运河通扬运河并自泾河闸东至串场河。入海水道自淮运至周门。盐河经周门南下串场河。均为灌漑干渠,以供应里下河区高宝河区运河区及滨海垦区之水源。⑵以微山湖为水源,导经不牢河中运河,为灌漑淮河入海水道以北及中运河东西两岸各地区之主要水源。高宝河区为新辟入江水道完成后新涸出之垦殖区,可为稻田区域,应兴辟有系统之沟渠,为漑田排涝

  • 文章漫談山西水利建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7期  作者:王友誠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水利建设 灌溉问题 灌溉方式 水力发电

    中華民國四十六年九月至四十七年八月,光復大陸設計硏究委員會有光復大陸各省重建計畫方案之硏究。山西省重建計畫小組在硏究山西水利時,以時在臺灣任教之前山西大學校長、山西省政府建設廳廳長王錄勳(字獻丞後改友誠)先生,在抗日戰前對於山西水利建設計畫,曾有實務上之參與,爰請其提供資料,本文卽爲王先生提出之意見。係由王先生口述,魯幸之先生筆記。

  • 文章苏北灌溉总渠和中山河的由来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9期  作者:劉大衛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苏北 灌溉水利 中山河

    作者簡介劉大衛鄉長,文學修養有素,對鄉土風物有深入研究,鹽屬各縣方志、文史刊物屢見其佳作,本刊八期載有「一彈擊毀三架日機的梅映波」一文即為其手筆。劉鄉長現仍執教於濱海中學,與旅台之熊岫雲,單繩武諸鄉長有同窗之誼,本刊為充實内容於本期再選其佳構二篇,並承其授權作文字調適。

  • 文章珊溪水庫下閘蓄水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3期  作者:董孔甫  出版时间:2000-06-01
    关键字: 珊溪水库 蓄水 水利工程 发电 灌溉

    建筑物组成。静态投资十八亿九千六百多万元人民币,动态投资二十七亿一千九百多万元人民币。水库大坝坝型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长度计四百四十八米,宽十米,坝顶黄海高程一百五十六点八米,大坝总填筑量为五百七十六万二千立方米土方,第一台五万千瓦发电机组将于今年七月一日发电。明年底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峻工后大大造福了人民,有四台机组二十万千瓦发电;文成、瑞安、平阳等县一部分农田得到灌溉,变水害为水利;温州市区自来水日供应量可以超过一百二十万吨,超前于城市所需用水;泰顺县

  • 文章我國民間的水車詩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11期  作者:洪以瑞 出版时间:2003-11-10
    关键字: 水车 诗句 民俗文化 农具 灌溉 劳动

    水車是我國古代農民提水灌田的農具。江南水鄕,入春以後天氣晴雨無定,晴則抗旱,雨則排澇,車水之聲遍地。在同旱澇抗爭中,農民與水車世代相伴,視水車爲木龍,是龍的化身,能代龍施雨。農民爲頌揚水車的功能,常請鄕村中書法上等的文人或藝師創作出美妙的詩句提寫在水車上,這些反映勞動人民與大自然作鬥爭和企盼糧食豐收的水車詩,深受農民的歡迎。因而水車詩在民間廣泛流傳,成了我國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水車詩根植與我國民間,純屬土生土長的地方文學作品,它不受一般詩詞格律的...

  • 文章渠水流年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6期  作者:臧科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江苏灌溉总渠 总渠情结 往事回眸

    读书的年代,每当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的乡情歌时,我就会唱不由衷地「移情别恋」,我的家乡另有大河——江苏灌溉总渠。那是我童年的视野里最大的一条河。半个多世纪来,怀乡恋水的总渠情结,历历如初。飮水思源,就是这条大河,因为她的横空出世,我们滨海、阜宁一带,才「风吹稻花香两岸」。古来上苍赐予的一条自然、流畅的「射阳河」,养育盐阜人,世世代代到如今,成了这方土地的「母亲河」。刚建国时,共产党又为老百姓开了一条灌溉渠。这河大,水多,能灌溉。排资论辈,她也算得

  • 文章故鄕憶往戽水與「喊桑」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4期  作者:秋心  出版时间:1972-08-20
    关键字: 故乡 农田灌溉 水车戽水 桑歌 一筹满了

    故鄕的农田灌溉,在没有戽水机器船以前,都是用水车戽水的;水车有用牛拖转的,有用人力脚踏的;现在但谈用人力脚踏的,这种水车有一个用木板拼合制成的水槽,长短不等,视河水与田岸的距离而定,岸高用长槽,岸低用短槽,所以有三、四丈长的,也有一、二丈长的,槽中装以木制戽斗,戽斗一个个用硬木做的活络绞链(俗称凹公头)连起,一端环绕在车轴中心的轮齿上,车轴两端搁以尺多高的架子,装设在沿河边的田岸上,名为「车垜」,车轴两边,各装踏脚二,三具,或三、四具,一具踏脚,就是装

  • 文章甘肅「引水入秦工程」通水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1期  作者:張聖岱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大通河 引水灌溉 水磨沟隧洞 秦王川地区 引大入秦工程

    工程—「引大入秦」工程,十月十日正式落成通水。这项工程将使甘肃省部分地区饮水、灌溉、生态改变。左上图为工程水磨沟隧洞。通水前,隧洞可以行走一辆中型巴士。左下图为水磨沟隧洞前的倒虹吸引水道。)(注:↑「引大入秦」工程鸟瞰。图由左至右分别为大通河(①)、庄浪河(②)、秦王川地区(③)、兰州中川机场(④):其间横走白色细长条为引水渠道(⑤)。 电脑合成绘图/曾隆明)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