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治学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李儀祉先生傳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4期  作者:宋希尚  出版时间:1971-01-15
    关键字: 李仪祉 川漢路工程師 治學 從政

    得博士学位,三代相承,陕之人多称为科学世家。二、治学先生秉性聪颖,幼承庭训。凡所授书,悉能成诵,而智慧过人,自幼即具科学头脑。举止言行,更异于常童。十岁,读完四书五经,学诗作论。其于「颖考叔论」中,有「凡事贵有本,有本乃有恒,颖考叔之孝,无本也,故夺轮而忘其亲。」业师刘时轩大为赞赏。十六岁,应小考列榜,受官饭款待。是年,从父仲特,尝敎先生之兄博,(字约之)以几何代数,先生旁立,凝神听讲。问:汝亦能解乎?曰:能。仲特奇之,乃为之讲述算学,先几何原本,后李士叔

  • 文章山居野語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梁子衡  出版时间:2002-10-31
    关键字: 孙中山 政治学说 浅析

    圣人与弟子智慧的对语,并恭聆 国父革命的誓言,和爱上陶渊明的宁淡,葡萄美酒夜光杯,城巿的妩媚向小城招手,是往日繁华的容貌?抑是已失去情人的丰姿?仰天一笑,明天又得与天下英雄豪杰同游。」我常细吟这首自以为诗而不成之诗的杂语!(二)我平日读书,因常写政论杂文的关系,故对孔子的文化思想和 国父孙中山的政治学术特别重视。国父曾说:「余所治者乃革命之学问也。凡一切学术,有可以助余革命之智识及能力者,余皆用以为研究之原料,而组成余之『革命学』也。(治学杂谈话)我常有

  • 文章記李儀祉一近代水利工程的導師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90期  作者:宋布尚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人物传记 水利工程 李仪祉 黄河 治学

    或习医事,皆留学德意志,得博士学位。从事应用科学,三代相承,陕之人至今盛称为「科学世家」。二、治学先生秉性聪颕,幼承庭训。凡所授书,悉能成诵,而智慧过人,自幼即具科学头脑。举止言行,更异于常童。十岁,读完四书五经,学诗作论。其于「颍考叔论」中,有「凡事贵有本,有本乃有恒,颍考叔之孝,无本也,故夺轮而忘其亲。」业师刘时轩大为赞赏。十六岁,应小考列榜,受官饭款待。是年,从父仲特尝教先生之兄博(字约之)以几何代数,先生旁立,凝神谛听。问:汝亦能解乎?曰:能。仲特

  • 文章汪敬虞先生學術傳略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7期  作者:杜恂誠  出版时间:2008-04-10
    关键字: 汪敬虞 学术生涯 经济史学 治学

    汪敬虞先生,湖北省蘄春縣張榜鎮人,為著名中國經濟史學家。著作等身,迄今九十高齡,仍筆耕寫作不輟。其公子汪同三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研究所所長,並為學部委員,父子二人同為當前經濟學學者,皆負盛名,飲譽學界。二〇〇七年,欣逢九十華誕大慶,北京學界特出版「汪敬虞教授九十華誕紀念文集」以資慶賀。—編者

  • 文章楊隣葛(宇霆)將軍軼事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3卷 第2期  作者:張聲 出版时间:1982-11-01
    关键字: 杨宇霆 人物轶事 教育 法库平治学校 实业

    督办等职。杨将军事亲至孝,父母有所指示,必唯唯听命遵照办理,甚而有时父母所指办者,不合人情法理,难于立即照办者,亦必委婉陈辞,转变情势,最后仍能达成使命,以顺亲心。杨将军于公务繁忙之中,常抽出时间,专返故鄕,探望双亲,不论身着中式服装或西装笔挺,一定到父母面前,双膝跪地,行叩首大礼,拜候起居,回答双亲垂询事项。每次回到法库,第一,先要探望双亲。第二,到他所创办的平治学校视察。第三,则视察他所主持兴办的发电厂、电灯厂等。然后才接见地方首长及士绅亲友等。这个顺序

  • 文章海峡來風——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4期  作者:華高 出版时间:2003-11-01
    关键字: 两岸交流 台湾学者 书画作品展览 治学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

    瑞金 华高九月初学校安排我和殷老师、刘老师,为台湾学者的书画作品办展览。学者们人还没有到,作品就已经先送来了。见到放在办公室里的书画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好,让同是美术、书法爱好者的我为之汗颜。这些数量众多的作品,每一件都可圈可点,凝聚著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认识,体现出作者严谨的治学之道。书法作品中,字体有楷、隶、魏碑、行、草等。有的笔法凝重,浑茂,险绝奇逸而气势深沉;有的结构平实,严谨,疏朗宽厚又骨力润达。于苍朴之中透出一种畅达的情致;有的温和而不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