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水车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北平的獨輪車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7期  作者:不非 出版时间:1981-02-05
    关键字: 北平 独轮车 交通工具 水车 粪车

    无人敎养的孩子,北平人叫他们做野孩子,他们整天做那些无聊的事。凡是家中有管敎的儿童,谁也做不出这种事情来。「倒水的」推著那笨重的独轮车,压的轮轴,发出「滋牛滋牛」的声音,看起来像是很费力气,他们从没有想过如何改良一下,一直到民国二十几年,始有两轮的水车出现,但是他们仍然怀念那用过很久的独轮车,认为两轮的,每次运水少,而更费劲儿。这些山东大汉,都有一种憨直的态度,受人们的欢迎,有时还和他开开玩笑,比如说,有人得了伤风的病,就在他向水缸里倒水的时候,偸偸地走在

  • 文章我国民间的水车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11期  作者:洪以瑞 出版时间:2003-11-10
    关键字: 水车 诗句 民俗文化 农具 灌溉 劳动

    水车是我国古代农民提水灌田的农具。江南水鄕,入春以后天气晴雨无定,晴则抗旱,雨则排涝,车水之声遍地。在同旱涝抗争中,农民与水车世代相伴,视水车为木龙,是龙的化身,能代龙施雨。农民为颂扬水车的功能,常请鄕村中书法上等的文人或艺师创作出美妙的诗句提写在水车上,这些反映劳动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和企盼粮食丰收的水车诗,深受农民的欢迎。因而水车诗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了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水车诗根植与我国民间,纯属土生土长的地方文学作品,它不受一般诗词格律

  • 文章水车与风柜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5期  作者:王卓羣 出版时间:1979-02-01
    关键字: 水利设施 水车 风柜 农具

    故鄕多山,农家耕种的田地,以丘陵地居多,由于水利设施缺乏,多数的农地都要靠天吃饭,因此,争田水的纠纷时见,倘逢久旱不雨,祗好祈求菩萨的保祐了。水车是故鄕农家最主要的汲水灌漑农田机具,它的材料是上好硬木,非常厚实。分轮架和水漕两部份,轮架上按装一根大轮轴,轴的当中有一个立轮,轮的前方啣接着一条水漕,水漕长丈余,漕内装置一条像脚踏车链条似的叶子板。轮轴的左右两端各有一块十字形的踏脚板。汲水作用,就是人站在踏脚板上,不停地踩动,使轮轴转动。于是立轮亦跟着旋转

  • 文章故鄉拾穗(六四)農業槪況——水利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29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9-05-15
    关键字: 故乡 农业槪况 水利 农田 水车

    久旱不雨,沟塘内之水缺乏来源,自然日渐减少,如再不适时吸取以作灌漑之用,则有干涸之虞,而沟塘四周之禾苗,亦已届非灌漑不可之程度,于是各田主约定时日,分别邀请至亲或左邻右舍,对象均须是年靑力壮者,否则便无法胜任,将九人轴之车水设备,运至田头沟塘边架好,定时进行抢水。抢水也得有一定之条件:一、必须灌漑之田亩面积各户相差无几。二、必须田内是种植禾苗。三、必须沟塘内之水量已不足沟塘四周田亩灌漑一次之时。简单的说,即是相等田亩之数家,在同一时刻,共同以水车在同一沟

  • 文章故鄕憶往戽水與「喊桑」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4期  作者:秋心  出版时间:1972-08-20
    关键字: 故乡 农田灌溉 水车戽水 桑歌 一筹满了

    故鄕的农田灌溉,在没有戽水机器船以前,都是用水车戽水的;水车有用牛拖转的,有用人力脚踏的;现在但谈用人力脚踏的,这种水车有一个用木板拼合制成的水槽,长短不等,视河水与田岸的距离而定,岸高用长槽,岸低用短槽,所以有三、四丈长的,也有一、二丈长的,槽中装以木制戽斗,戽斗一个个用硬木做的活络绞链(俗称凹公头)连起,一端环绕在车轴中心的轮齿上,车轴两端搁以尺多高的架子,装设在沿河边的田岸上,名为「车垜」,车轴两边,各装踏脚二,三具,或三、四具,一具踏脚,就是装

  • 文章憶揚州(續集)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1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83-02-10
    关键字: 邵伯湖 农田水利 米市 诗词作品 水车 水产

    再北到达高邮县境之车逻鎭而与高邮湖毗连。南沿江都北鄕许巷,陈家沟、黄珏桥、戴家洼及庙头东兴圩、堰桥、庙湾一带;西至公道桥、赤岸鄕,而达高邮县属之送驾桥;再西为安徽盱眙县东境。湖之南端窄狭湾曲,多港汊沟渠。西北宽阔,周围约有二百余华里,浩浩荡荡,水天相接,终年帆樯连绵,风光绮丽,沿湖沃野弥望,堪称鱼米之鄕。在往年沿湖水田皆用人工「车水」,每年孟夏初,所谓「鄕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秧」,到处水车辘辘,歌声嚷嚷,小男妇女端茶送饭,充溢着无限的欢欣与尧天舜日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