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水库共返回3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黃河下游防洪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郝守英 高克昌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黄河 防洪 堤防工程 水库

    后的滞洪区涉及豫、鲁两省的滑县、长垣、濮阳、范县、台前、莘县、阳谷等七市、县,人口一三一·八万人,耕地二三四·六万亩。一九五一年在长垣县石头庄修建溢洪堰作为分洪口门;一九七六年废除石头庄溢洪堰,改建渠村分洪闸,分洪能力一〇、〇〇〇立方米/秒。滞洪区围堤南依临黄堤,北靠北金堤。北金堤长一二三·三公里,设计堤防超高二·五米,顶宽十米,临背河边坡一:三。滞洪区面积为二、三一六平方公里,有效分洪库容二〇亿立方米,分洪后由张庄闸及其附近破堤退水入黄。2、东平湖水库

  • 文章三峽圓夢話夷陵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25期  作者:李建國 出版时间:1997-10-10
    关键字: 三峡水库 追溯历史 宜昌景观

    了我们这个古老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文明,由衷地崇敬感谢大自然给我们的厚爱和恩赐。我们面对滔滔江水白白地流走;三峡这段航道,历来船舶从不愿夜过,扼腕、惆怅、浩叹!天长日久,萦绕成一个朦胧的梦。……时光流驶到本世纪初,伟人孙中山先生雄才大略科学地明确提出,建造三峡水库。抗日战争正酣的四十年代初期,美国水利专家萨凡奇曾到长江三峡实地勘察过。狼烟四起,全国上下逐倭图存,无暇顾及。昙花一现。三峡水库,只在当时人们心中漾起微微涟漪,像梦形晃动一下罢了。战争的硝烟散去

  • 文章造福萬民的珊溪水利工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3卷 第6期  作者:牧鹿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珊溪水利工程 供水 送电 水库 引水

    向东流至九十公里的地方便是珊溪水库坝址所在珊溪。飞云江是浙江省暴雨中心之一,风调雨顺时它是一位温柔抚媚的少女,而台风暴雨频繁的季节,由于干流上游没有控制性骨干枢纽工程,洪水灾害不断发生。一九九〇年的十二号台风和一九九四年的十七号台风造成了山洪暴发,沿江两岸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六十八人死亡一万余间房屋倒塌,四十三万亩农田受淹,二万群众无家可归。如果飞云江上建水库,有防洪抗灾的能力,这些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早在一九五六年,浙江省水利厅和上海勘测设计院

  • 文章隧道建设创奇迹——水库底部七十厘米建隧道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5期  作者:陳殿升·陳孟陽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隧道建设 黄土岭水库 “眼镜法”

    在浙江宁、台、温高速公路三标段内,使两条并行的隧道从水库底部成功通过,创造了中国隧道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精心设计这支建筑队伍是铁道部十九局第二工程处,他们承担的三标段有一段要从黄土岭水库底下穿过。黄土岭水库是一个汇流面积七·四平方公里、库容为三十万立方的泄洪水库。由于水库地势不是很高,隧道顶部离水库底部最薄处只有七十多厘米,而按照标准要求,类似隧道顶部必须有三十米厚岩石层。凭借多年隧道施工经验,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邀请浙江大学、西南交大及铁道部专家云集

  • 文章益塘水库简介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2期  作者:魏新華 出版时间:2012-12-23
    关键字: 益塘水库 风光景色 功能作用

    魏新华供稿益塘水库是饮水、休闲旅游兼风景区,位于五华县转水鎭和潭下鎭之间,距县城19公里,始建于1971年,面积22平方公里,蓄水量1.6亿立方米,益塘水库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越,库区有300多个大小库弯,10多座特色各异的孤山小岛,就象一颗颗碧绿耀眼的珊瑚嵌在明镜似的湖面上,一年4季碧水盈盈,花果飘香,景色迷人,有“千岛湖“之称。游益塘水库可以乘坐飞艇、游船、作环库游览,观赏大小三百多个库弯和栽满荔枝、柑橙等水果的翠绿群山,游客置身于船在飘、山在转、鸟

  • 文章珊溪水库下闸蓄水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3期  作者:董孔甫  出版时间:2000-06-01
    关键字: 珊溪水库 蓄水 水利工程 发电 灌溉

    温州珊溪水库是浙江省最大的水利工程,位于飞云江主干流中游河段的文成县珊溪镇以西一公里处,距温州市区一百十七公里。工程于一九九六年九月开始筹建,一九九七年一月动工建设,同年十一月一日实现飞云江截流。三年多来,广大建设者夜以继日的奋战,已于二〇〇〇年五月十一日下闸蓄水了。珊溪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一千五百二十多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黄海高程一百四十二米,相应库容水为十二亿九千一百立方米。水库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泄洪隧洞、发电引水系统、发电厂房、升压站和排水系统等

  • 文章內鄉八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3期  作者:龐俊爵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旅游景观 丹江口水库 宁西铁路

    由西安出轨经临潼、蓝田、商州、丹凤(原龙驹寨)、商南、西峡、内乡、镇平到南阳与焦枝铁路交汇,向东经信阳、合肥到南京。全线沿途共设一〇一个车站,河南省境内设五十一站,其中南阳境内三十个,信阳境内二十一个。丹江口水库及南水北调地跨邓、内、淅、均等县的丹江口水利枢纽,于一九五八年九月开工兴建,第一期工程于一九七四年二月建成,第二期工程于一九八四年完工。大坝建于湖北均县汉水与丹江汇流处但蓄水区却大部份在淅川、内乡(我县李官桥附近即被淹没)、邓县间。混凝土大坝高

  • 文章黃河下游河床沖淤演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趙業安 潘賢第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黄河 下游 淤泥 三门峡水库 决口

    附近的新滩地还低于一八五五年老滩地二·五—三·〇米,花园口附近老滩已不很明显。孟津至沁河口河段一八五五—一九三四年一般淤积厚度为一—二米;一九三五—一九八五年因受花园口决口改道后的溯源冲刷和三峡水库的影响,五〇年来河道冲淤基本平衡。㈡东坝头至陶城埠河段一八五五—一八七五年的二十年间,北岸以北金堤作屛障,南岸无堤防,黄河在长达二〇〇公里宽约一〇〇公里的范围内自由泛滥,泛区内普遍淤积一—二米。一八七五开始修筑堤防。一八七五—一九六〇年淤积厚度达二—三米,到

  • 文章黃河防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蔡琳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黄河 凌汛 灾害 水利建设 水库

    灾害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一八八三—一九三六年的五四年中,就有二十一年凌汛发生决口,平均两年半一次。建国后,一九五一年、一九五五年凌情严重,河道封冻长度分别为五五〇公里和六二三公里,最大冰量多达〇·五三亿立方米和一·〇亿立方米,加之大堤出现漏洞,抢护不及也曾发生凌汛决口。防治凌汛的办法,建国初期主要是融冰、爆冰、破冰、分水等,其作用是减少冰凌在窄河道卡塞的机会。六十年代初期和末期,黄河上中游刘家峡、三门峡水库相继建成,利用水库调节,凌汛危害已大为减轻

  • 文章洛河流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王文俊 李鴻杰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洛河 支流 黄河 水库 自然资源 水利

    三门峡—花园口间五天供量三一亿立方米,黑石关站即占五八%。据调査魏黄初四年(公元二二三年)伊河龙门鎭洪峰流量达二〇、〇〇〇立方米/秒。流域内共有五六九万人,耕地七八五万亩,占流域总土地面积的二八%,人均耕地只有一·四亩。洛河水利开发历史悠久,东汉张纯开阳渠,引洛水为漕,绕洛阳,过偃师,退水回洛河。隋建通津渠,明建大明渠,清代又有发展,但时建时废,到建国前夕流域内灌漑面积约三〇万亩。建国后对原有渠系进行了改善,幷新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主要有:伊河陆浑水库,总库

共36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