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支流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黃河水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陳昇輝 李鴻杰 王喜彥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黄河 水域 支流 水利

    集中,是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区。尤其是托克托至龙门河段,流域面积只占十五%,来沙量则占五六%,是泥沙来量最为集中的地区。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道长七八六公里,流域面积仅二·三万平方公里。流经华北平原,平均每年约有三—四亿吨泥沙淤在河道内,成为地上河;其余大部分泥沙淤在滨海地区,使河口三角洲的面积不断向海域延伸。黄河支流众多,直接入黄支流中,大于一〇〇平方公里的有二二〇条,流域面积共六二·七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面积的八三·四%。其中大于一、〇〇〇平方公里的支流七六

  • 文章(名勝題詠)觀都江堰開堰歌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48期  作者:易君左 出版时间:1966-08-01
    关键字: 都江堰 诗句 李冰 岷山 支流

    岷江来自万山丛,奔腾澎湃如神龙,凿此离堆成大堰,伟哉蜀守李冰功。岷江自此分为二,内外两江流各异,岷江正统号外江,沱江之原内江出。内江分为三支河,外江六支河更多。九大支流齐灌漑,二千万石黄云窠。调节分配何由见?全恃开闭都江堰,六字遗规万古师,二郞伟业七人战。蜀中从兹天府成,不忧旱涝与阴晴,伏龙观内香烟盛,驻马堤前草木荣。元有吉当普,淸有丁寳桢,疏导修濬俱有名,悉缘秦制为权衡。吁嗟乎,岷山导江自大禹,周季鼈灵相杜宇,决开灌江玉垒山,水患始除安蜀土。治蜀张仪荐

  • 文章滹沱河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8期  作者:喬家才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滹沱河 相关记载 各地区支流 通志

    滹沱为北方重要河流之一,流经两省二十多县,容纳许多支流,然水经注独缺滹沱河。寰宇记鎭州眞定县蒲泽下,引水经注:「滹沱河水东经常山城北,又东南为蒲泽济水,有梁焉,俗谓之蒲泽口。」又滋水下引水经:「滋水又东至新市县,入滹沱河。」又瀛州河间县大浦淀下引水经注:「大浦淀下导,陂沟竞奔,咸注滹沱河。」可知宋初水经注尙有滹沱河,大概以后散失,致有缺漏。赵一淸「水经注释」虽有补滹沱河,然极简略,不足以供参考。故本文仅依据通志、纪要及各县县志撰写,不及水经注。滹沱河发源

  • 文章汾河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4期  出版时间:1979-07-01
    关键字: 汾河 汾水支流 水利 通志

    平遥县汾河通志:「平遥县西北四十里汾河,由文水县石永庄界入河东县境郝庄村,西流经赵坦村五里,折西南流,经安固村三里,又折东南流,经香乐村二里,又折西南流,经羌城村八里,共三曲,袤十八里,入汾阳县界韩家桥。」纪要:「汾水县西五十里与汾阳接界,县境诸水悉流入焉。」水经:「(汾水)又南过平陶县东,文水从西来,流注之。」平遥县汾水各支流中都水——通志:「中都河在县东南三十里,图经源出中都谷横岭下,西南合源祠水,迳城南,西入邬城泊,复入汾河。洪善驿决堤取水,遂北流

  • 文章洛河流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王文俊 李鴻杰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洛河 支流 黄河 水库 自然资源 水利

    撰文:王文俊 李鸿杰洛河,古称雒水,是黄河三门峡以下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华山南麓蓝田县境(以往通称发源于洛南县),流经陕西省洛南和河南省卢氏、洛宁、宜阳、洛阳、偃师等县市,于巩县巴家关注入黄河。河道长四四七公里,流域面积一八、八八一平方公里,其中河南省占八四·%,陕西省占一五·五%。最大支流伊河,发源于河南省伏牛山北麓栾川县境,流经嵩县、伊川,于偃师枣庄入洛河,河道长二六五公里,流域面积六、〇二九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三二%。洛河流域北以华山、崤山与

  • 文章沁河域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温存德 王文俊 史洪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沁河 支流 黄河 中游 自然资源 水力资源

    撰文:温存德 王文俊 史洪沁河是黄河中游最下端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平遥县黑城村(通称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自北而南,过沁潞高原,穿太行山,进入冲积平原,于河南省武陟县流入黄河。河长四八五公里,流域面积一二、八九四平方公里,其中山西省面积占九四%,河南省占六%。流域边缘山岭海拔多在一、五〇〇米以上,中部山地海拔约一、〇〇〇米。流域内地形地貌分为四种类型:①石山林区。占流域面积的五三%,其中太岳、太行山区,山高坡陡林密;沁水、阳城的大部分及翼城一部分

  • 文章漳河(續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0期  作者:喬家才 出版时间:1982-07-01
    关键字: 漳河 浊漳河支流 相关记载 《县志》 《通志》

    长治县浊漳河及其支流浊漳水——长治县志:「浊漳水自长子鹿谷山发源,东流经县治之南,又东入长治界,折而北,经屯留潞城界入襄垣。至县治东北隅,又折而东入黎城界,至平顺鄕,东出太行漳义口,达河南彰德府界,合淸漳,又合衞,北流直达天津。」通志:「长治县县西南、县西北浊漳河,由长子县李莫村入县境西南高河鎭,廻绕三十里,至县治西北张沂村界,北流入屯留县下韩村境。」水经:「又过壶关县北。」淘水——县志:「淘水县东南八十里,源出雄山东坡,北流合淘淸河,西至长子界入漳水

  • 文章沁河與丹河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1期  作者:喬家才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沁河 丹河 河流简介 相关记载 各地区支流

    晋东南的河流,除了漳河,还有沁河和丹河,不能不写。汾河是山西的主要河流,因汾河而得名的也不过四县。沁河远不及汾河,但因沁河而得名的也有四县,山西三县:沁源、沁县、沁水,河南一县沁阳。沁河在山西流经沁源、安泽、沁水、阳城,旁及长子、武鄕、沁县、灵石、晋城、浮山;丹河在山西流经高平、晋城,出太行山,经豫此,合流入黄河。沁源县沁河及其支流沁河——山西通志:「沁河发源县东北浴凤村,一源出西北绵山,又一源出东北马圈沟。西南流,经县城一百一十里,又南流四十里,至岳阳

  • 文章桑乾河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6期  作者:喬家才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桑乾河 流经地区 各地区桑乾河支流 相关记载 《通志》 《水经注》 分布地图

    」观上所述:㈠通志及马邑县志既说桑干河发源于黄道泉,又说发源于喇河口西北,自相矛盾。应从前说,黄道泉与金龙池为桑干河源,夏季喇河口洪水注桑干河。㈡水经注所说之桑乾泉即志书所说之黄道泉。㈢按照水经注所说「㶟水又东北流,左会干桑水」,桑干河应是㶟水之支流。惟「池水又东北注桑干水与㶟水,并受通称矣」。是水经注以后,㶟水之名不显,通称桑干河。㈣㶟水出累头山,桑干河发源洪涛山,而志书误以为黄道泉即㶟水,混为一谈。洪涛山通志:「洪涛山在(马邑)县北十里雷山东,高三里

  • 文章漳河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9期  作者:喬家才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漳河释义 河流起源 相关记载 分布地区 各支流记载 《通志》 《县志》

    」县志、通志都说浊漳和淸漳在林县会合,而潞安府志说在涉县会合,似误。和顺县漳河及其支流和顺县志:「漳水有二,一出县西一百里八赋岭,名小漳水,流经楡社县合黄花岭水,至武鄕县西五里,合湼水,至襄垣县东北合浊漳。一出(淸漳)乐平县少山大渑谷,流经县东合梁余水,转流至交漳村合流东注。」小漳水——通志:「小漳水在县西百里,源出八赋岭(在县西百二十里,岭分二支,一名八缚岭。)流经楡社县合黄花岭(在县西五十里,岭多黄花)水,至武鄕县西合湼水,至襄垣县东北三十五里合浊漳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