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捐资共返回4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爱鄕楷模」赵安中捐资兴学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8卷 第4期  作者:馮宗木 出版时间:1996-04-10
    关键字: 爱乡楷模 赵安中 捐资兴学

    宁波山明水秀,地灵人杰,人民勇于进取,尤善经商,过去上海金融就是由宁波帮执牛耳,在外事业有成的宁波人不忘囘馈家鄕是良好的传统,例如过去赤手空拳到上海去奋鬪的实业家叶澄衷捐资兴学、创办宁属鎭海县中兴学校为当年四大名校之一,人才辈出,鼎鼎大名的船王包玉刚就是这所名校培植出来的学生,前十年包玉刚慷慨解囊,独资创办宁波大学,为家鄕造福,此事过去浙江月刊仿佛有过报导,现在无独有偶,一位与包玉刚在中兴学校同窗负笈的赵安中,和船王一样在海外开创事业,有非凡成就,同样

  • 文章沈星耀三兄弟捐资修复横林家鄕石桥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69期  作者:方小龍·錢太康  出版时间:1999-07-15
    关键字: 翠华桥 三兄弟 捐资 修桥 公益

    武进市横林鎭江村村的一座已有八十年历史的石桥——翠华桥,日前由台胞沈星耀、沈中耀和武进市台谊会副会长沈德耀三兄弟捐资修复。江村地处泸宁铁路北旁,设有横林火车站。景华联圩、芙蓉圩区的崔桥、横山桥、芙蓉及无锡玉祁等地的村民都要到横林火车站乘车往上海、上南京。但到火车站有一条西自横林水塔桥,东至玉祁连通大运河的荷花塘河阻隔。要过河只能靠小船和采菱盆或划水渡过,来往极为不便。一九二〇年,一位名叫翠华的女人,一生未嫁,捐出所有积蓄,在荷花塘河上建造了一座三孔条石

  • 文章創業興學 造福桑梓——台僑胞顧懷袓先生一家捐(投)資辦學側記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0期  作者:殷志耕 潘世卿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顾怀祖 台湾侨胞 捐资办学 创业兴学

    射阳籍台侨胞顾怀袓先生一家情系袓国教育事业,先后在家乡捐资,投资一亿多元人民币开办明达幼儿园、明达小学、明达双语小学、明达中学和明达学院,建成了明达系列学校,促进了苏北地区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顾怀祖先生2119年4月出生于阜宁汇水乡,后随父亲迁居射阳河南岸仁水乡,即今通洋鎭。5419年随国民党军队渡海去台湾。顾先生步入不惑之年始致力兴学育才,在经办实业的同时,自己也忙里偷闲,刻苦攻读,取得了淡江大学商学学士学位。8915年11月

  • 文章寫給陝西同鄕一封信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4期  作者:馮廷珩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同乡信函 陕西村文物馆 兴建捐资 捐资改建

    各位鄕長:好久不見你好,彰化秀水鄕陝西村文物館興建,當初我是第一個發起人,各位鄕長支持,熱心捐獻,文物館終於落成了!落成典禮的那天各位到陝西村去參觀,大家心中都有說不出愉快!曾已何時?本月七日(十月二十三日)烏面將軍生日大拜,我到文物館一看,面目全非了!學校捐的桌椅全不易而飛了!門窗的玻璃也被打破了!叫人看了實在痛心!我們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有始有終,不能虎頭蛇尾,叫别人笑我們五分鐘的熱度,當初是我發起的,我以台北市一級平民的身份,捐了貳仟圓,現在我再來發...

  • 文章福建漳浦縣興敎寺廟發起援助台灣震災樂捐義舉壹百十一歲老和尚蔡松蒼捐獻人民幣壹仟元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5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台湾地震 爱心捐资 蔡松苍 慷慨解囊

    本刊讯)公元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台湾发生强烈地震消息传至大陆福建省漳浦县后,当地佛敎界人士于同月三十日,云集三百多人,在漳浦县「兴敎寺庙」大门前举行为台湾发生强烈地震而遭受灾害的骨肉同胞伸出援助之手的献爱心捐资活动。把捐资金额汇往北京「中国红十字总会」转寄台湾「台湾红十字会」收。漳浦县旧鎭乌石紫微寺庙的老(和尚)寿星一百一十一岁蔡松苍先生,他从二十公里之外的「乌石紫微寺庙」乘车赶来县城「兴敎寺庙」,参加赈灾捐资活动,他老人家手里拿着十张面额各一百

  • 文章毛君強捐台幣40多萬元在故鄉小學興建敎學樓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4、45期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捐资助学 希望工程 回馈故乡

    回饋故裡毛君強鄕長爲了回饋故鄕,特籌得台幣四十多萬元,折合人民幣十三萬元,慨贈他的故里甘肅省天水市北道區中灘鄕毛家村,在當地小學,蓋了一座敎學樓。該樓爲兩層磚造建築,有六間敎室和兩間辦公室。每間敎室可容納五十名學生,並且配備了全新的課桌椅。另外,毛家村小學操場,也比原來擴大了五倍,使學生活動天地,更爲廣闊。毛君還捐款增建一座新式校門,和敎學樓相匹配。九四年九月十二日,舉行敎學樓落成典禮時,天水市各有關機關首長,毛家村民衆及學生一千多人,參加了盛典。在會上...

  • 文章甘谷柳湖小學全校師生來函 感謝甘肅同鄕會捐款建大樓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4、45期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感谢函 甘肃同乡会 捐资助学

    台北市甘肃同鄕会各位先生:你们好!首先,让我们全校师生向你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承蒙贵会各位先生的热情支助,你们所捐赠的贰万叁仟贰佰元人民币已如数用于学校敎学楼建设之中,该楼于今年四月初开工,八月底竣工,现已交付学校使用。敎学楼为两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五四〇平方米,共有6间敎室,2间敎师办公室。有6个班的学生已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敎室。敎学楼的建成已成为我校的一件大喜事,当地群众也无不交口称赞。修建此敎学楼,当地各级政府、敎育部门和学校十分重视

  • 文章白手起家与捐资兴学的叶澄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8期  作者:王杰謀 出版时间:1978-08-06
    关键字: 叶澄衷 捐资兴学 平生事略

    在淸季光緖年间,我国内有三位贫民出身,而又孜孜捐资兴学育才的知名人物,那就是:叶成忠、武训、杨斯盛三人。在「淸史孝义传」和「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对这三人都有简略的记载。武训是山东省堂邑县人,乳名叫「粘磨」,人称武七。幼时以乞食为活,稍长自痛身世遭遇之坎坷不幸与不识字之苦,故而下定决心立志以行乞兴学;以三十年的漫长时间,积赀达万余串之钜,营田产至数百亩之多。在山东省内的堂邑、舘陶、高唐、临淸各县,都设有义学。山东省的官吏自张曜、袁树勋以次,均旌赏他的义行

  • 文章大埔的路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大埔 道路建设 发展过程 交通建设 侨乡捐资

    开放的春风,才能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呢?大埔县委、县政府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关系千秋万代的宏伟事业。制订了“九五”公路建路规划,要求继续完成梅湖线和三河至湖寮的二级公路改造,全面完成县城到八个镇的公路硬底化改造任务,再接再励掀起公路建设新热潮,促使公路建设走向新台阶。“众人拾柴火焰高”。修公路的巨额资金,根据大埔多年的经验是靠民办公助、民工建勤、部门和地方自筹,以及侨胞、台港澳同胞、国内乡亲、干部职工踊跃捐资等办法,群策群力发展公路事业。据统计,10多年来

  • 文章大埔遭受特大水災損失慘重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大埔水灾 灾情统计 抗洪救灾 侨乡捐资 灾后重建

    被冲断,西河信合社及一五〇多间商店被冲毁。茶阳十九个管理区,其中八个严重受灾,毁决堤围三条四九二公尺,桥梁六座,倒塌房屋二、七三一间,受灾三、九八〇户,三、〇五七人无家可归。抗洪救灾,乡侨捐资大埔水灾严重,立刻传遍海外,社会各界十分关心,侨界纷纷捐助,旅港大埔同乡会组团回乡考察灾情,饶竞新会长独捐一三〇万元,田家炳先生捐助一五〇万元,姚美良捐款十万,新加坡茶阳会馆捐五十多万,其他各地侨团陆续捐款中,仍然是杯水车薪,有待爱乡乡亲踊跃捐输。水毁家园,自强重建

共44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