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捐建家乡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甌水蕩蕩憶先賢 雁山巍巍聳豐碑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11期  作者:王微方 金丹霞 楊笑 出版时间:2008-11-10
    关键字: 何朝育 何啸秋 人物追忆 捐建家乡 创办学校

    捐献钜资造福桑梓的爱国温籍台胞何朝育先生,于八月十日十七时三十八分在其台北家中安详地于睡梦中去世,享寿九十三岁,他在弥留之际仍牵挂著家乡,并问儿子何纪豪:「你什么时候再到温州去?」噩耗传来,温州举城悲痛,各界纷纷举行悼念活动,唁电如雪花般不断飘向台湾。这位老人何以要对温州的公益事业倾其所有,并无时或忘家乡,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呢?为此,记者于日前走访何朝育先生的亲属及相关人士,在此为读者舖陈老人可歌可泣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画卷。行善美德 父母传承何朝育先生

  • 文章懷念姚美良先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李偉誠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姚美良 追思缅怀 捐建家乡 母亲河公祭 家乡情怀

    美良先生离开我们五年了,可是,他的音容、笑貌常常显现在我眼前!他英年早逝是我们大埔人乃至整个客家人的共同损失!他热爱祖国,情系华夏,为弘扬中华文化,振兴民族,呕心沥血,身体力行,付出无数精力!他在我们大埔县里,第一个捐资建公路的就是他,以他父亲的名号「永芳路」。县里不少乡鎭都有「永芳小学」、中学,特别是银江鎭更为普通,成为家喻户晓的三贤之一。由于自己带头为家乡作公益事业,大大影响和带动其他华侨,华人为家乡修桥、造路、建学校、建医院、办厂、商贸。组织两次

  • 文章田翁愛桑梓,百橋架萬川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劉旺彬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田家炳 捐建家乡 公益事业 交通建设 桥梁公路

    至九九年共捐建桥梁一一一座,遍布全县,平均每七·七公里就有一座家炳桥,大小桥梁连结千山万水,交通网路四通八达,路通财通,大埔从此蜕变,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 文章古村的戊辰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適觀·調古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戊辰桥 家乡建设 纪念亭 乡情乡谊 捐建过程

    古村北向約一公里,有一座鋼筋混凝土建造的拱形橋樑—戊辰僑,其前身是木質的〝端陽橋〞,由於是木橋,每遇山洪暴發輒被洪水沖掉,或夜行人遺下火種(當時鄉村尚未使用電筒,夜行一般點燃松光和竹子作照明)而被燒毀,時令行人裹足。此橋地處交通孔道,南下太寧、茶陽、北往大覺、豐溪以至永定,行商、肩挑者每日絡繹於途,對交通十分重要。古村先賢們有鑒及此,遂商討建橋計劃,並組織班子,經理人有鍾柏澄、鍾詞臣、鍾基然、曾玉亭、鍾子澄、鍾子亭等六人,經過多方籌集資金,於一九二八年(...

  • 文章橋橋見僑心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作者:秀香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家乡建设 桥梁交通 华侨政策 侨胞捐建 旅外乡亲

    河川架新橋山村變新貌僑鄕的僑字,與橋樑的橋字,在漢語拼音上是同音不同義。但在僑鄕梅州市的「僑」與「橋」卻有不可分割的淵源。粤東邊沿山區的嘉應州,(梅州市的舊稱)無論在地勢平坦的江河之濱,還是峰巒疊嶂的山村,到處都可看到一座座鋼筋水泥橋、石拱橋,縱橫交錯,似彩虹飛架於江河、峽谷之上。這些橋樑大都是由旅外鄕親捐資建造的。十多年來,海外僑胞投資建橋鋪路達三億多元人民幣,共建大小橋樑九六〇多座,公路鄕道三六〇〇多公里。路通橋通財通,使城鄕經濟更形活躍。開放的春風...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