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戏曲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發揚秦腔藝術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6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91-06-30
    关键字: 秦腔艺术 秦腔实验剧团 戏曲演变

    秦腔戏剧,源达流长,为大家公认是我国最古老,而年代最久远的民间艺术,相传始于商周,盛行于秦汉,到唐明皇黎园子弟发展到高峰,今天戏剧界所祭拜之祖师爷唐明皇与西秦王爷,即因此而来,秦腔实际盛行是在淸朝,因为淸王朝提倡戏曲,宫中经常演唱,各地方之戏曲均至京城演出,一时人才辈出,因秦腔戏曲高昂激起,振奋人心,加之文武场乐器完整,另有梆子助节拍,听起来悦耳,各地方戏均仿设,所以发展有山东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等,因形形色色所以又名叫乱弹,所以说各省地方戏曲

  • 文章天津巿「廣東會館」瑰寶——清代建築展示先民開拓精神與文化藝術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1期  作者:李文慶  出版时间:2008-01-31
    关键字: 天津市 广东会馆 戏曲博物馆 孙中山

    开辟为展览室,展出《中国戏曲发展简史》、《中国京剧发展简史》等展览。戏楼则成为各种精致戏曲演出场所,「广东会馆」这一古老建筑,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天津都巿中心,熠熠生辉。戏剧博物馆成立时,各界名人纷题词祝贺。如名书画家范曾题有「活水流花」匾额、王超题有「粤声津度」匾额,王颂余题了一对精雕对联:「秀才精雕喜粤馆歌楼增色」、「丹青巧绘庆津门舞榭生辉」。另有一书家(姓名看不清楚)所书的精雕对联也颇精采:「粉墨辨忠奸曼舞轻歌皆世态」、「筝琶弹喜怒繁弦急管尽人间。」馆内

  • 文章河南梆子漫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孫秉傑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河南梆子 戏曲 常香玉 豫剧 王海玲

    此次返鄕探親祭祖,原想欣賞一場道地的河南梆子,聆聽「中州鄕音」,以飽眼福耳福。由於來去匆匆,時間上不好安排。離開鄭州家鄕之前,乃由庚身爲我選購了三卷錄音帶,那就是豫劇皇后常香玉的全本「斷橋」、活諸葛申鳳梅的舞台生涯五十年紀念集以及海連池等曲劇「卷席筒」。其中對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常香玉。戰前在開封,戰時在西安,戰後在鄭州,均曾有機會欣賞她的歌唱表演。戲劇是綜合性的形象藝術,是人類文化的一部份,它具有移風易俗,潛移默化的敎育功能,亦爲民族生活方式中休...

  • 文章鄭州:全國最好的曲藝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陳煒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曲艺宫 民族文化 演出 观众 戏曲

    九月八日這天,是値得河南民族文化曲藝宮紀念的日子。從這天始,它的名字又一次走出鄭州,走出河南,遠播世界。因爲這天晩上,有一三〇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來到這裡,幷觀看了演出。他們是曲藝宮今年八月被河南省旅遊局定爲旅遊景點之後接待的第一批客人。這是一批不尋常的客人。他們中許多人的頭髮已經花白,步履已經蹣跚。他們從廣東,從香港、台灣,從日本、泰國、新加坡,從世界各地,不遠萬里來到中原,是爲了了卻一樁心願「尋根」。他們是黃河流淢漢民族的後裔。一六〇〇年前,他們的...

  • 文章會務與鄉情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2卷 第4期  作者:戴昌朝  出版时间:2006-08-01
    关键字: 温州同乡会 同乡动态 访问团 戏曲团

    七月二日温州市药学会访问团,由团长马以市委副书记、温州台办钱进副主任等乙行壹拾伍人来会访问,许多乡亲闻讯赶来欢迎,场面热烈。※七月三日本会兼任副总干事戴昌朝先生,带领「台湾昆曲团」乙行廿一人,来到昆曲的发源地—温州,为温州两地的戏曲与文化踏出第一步的交流,并于四、五两日在温州鹿城区文化中心安排肆场次的演出「昆曲—朱买臣休妻」「民乐演奏欣赏」各两场,演出非常成功,获得观众热烈的赞赏,一致希望主办单位多邀请,并加强多方面的交流,以提升温台两地密切的往来

  • 文章山西戏曲音乐及说唱音乐(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趙璞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山西戏曲音乐 蒲剧 山西梆子 剧目介绍

    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境内传统艺术源远流长而多元化,名闻遐迩。如梆子、落子、道情、鼓书、三弦书、皮影戏、碗碗腔、耍孩儿、杂戏、青戏、锣鼓杂戏、民歌、山曲、腰鼓舞、民间乐器等不胜枚举。戏曲具有流动性,民间戏曲在人民大众口头上不断流动,打破时间、空间、民族及国境限制,传播遥远,脉络相传绵绵长久不绝。民间戏曲是人类文明特征,是硏究、重现古代文化的标志,是一笔可观的文化资产,对于当今的社会进步亦存在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目的是为让大众了解山西戏曲音乐及说唱音乐的基本面

  • 文章河南豫劇團來台公演紀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楊濬彥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河南豫剧团 戏曲 公演 河南梆子 同乡 演员

    一、序言以目前論,在台灣可以稱之爲「河南人」的,可能多達五十萬人,這是包括民國三十七、八年來台及其在台結婚所生的子、孫在內而言,若以對河南豫劇有濃厚興趣之人口言,恐怕仍只有十萬人左右。抗戰勝利,台灣光復,來台接收者,大多爲福建人或廣東人。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戰事逆轉,中央政府播遷來台,大批國軍官兵隨之來台,後幾年又有黃杰部隊自越南歸國,據說當時來台的人口最多的爲「山東人」,約近十萬人,次多的爲「河南人」,約七萬人。這些人中絕大多數都是歷經抗日、戡亂許多慘烈...

  • 文章秦腔演出的話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6期  作者:張曉瑩  出版时间:1991-06-30
    关键字: 大西北秦腔青年实验剧团 《赵氏孤儿》 《二进宫》 戏曲改良 演出通知

    当年轻的朋友们正为如何欢渡美好的假日时,您可曾想到有一群不满二十七岁的靑年朋友,每个假日从新竹以北、基隆以南,在烈焰蒸薰的周日午后,或是凛烈寒风扑面的假期傍晚,风雨无阻的从各地赶来,在老师傅的带领下,正从事著阐扬中国最古老的戏曲—「秦腔」的硏究与发展呢?十二年来,剧团经过无数次的搬迁,从僻处新店半山腰文山国中的大礼堂,到八德路社敎馆,延平分馆,陕甘同鄕提供的场地及目前的排练场,搬迁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学业、工作的影响,不少的朋友因而来了又走了。毕竟,艺术

  • 文章八十七年團拜側記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3期  作者:利芸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春节团拜 北方地方戏曲研究社剧团 摸彩活动 开放探亲 高本钊

    到立竿见影之功。于是八十六年团拜改在台中市举行,由陈星北、王德步、李朴等诸乡长筹划,约有近四百人参加。超出预计人数甚多,场地挤得水泄不通,酒菜桌次增加过多,老板只好向别的馆子求援,其盛况可见一斑。而八十七年团拜更是多彩多姿,略述于后:仪式程序如故,和往年不同者有二:一是特别请来北方地方戏曲研究社剧团助兴。剧团成员大都是河南、安徽、山东等地人士,约数十人,都是爱好家乡戏曲的业余人员。虽是清唱,锣鼓铗子等却是齐全,分别唱了断桥、罗成叫关及洋琴等节目。压台戏是李永康乡长

  • 文章(專論)長路漫漫海燕的心聲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9期  作者:劉海燕 出版时间:1996-01-03
    关键字: 刘海燕 豫剧表演 海峡两岸 河南戏曲

    豫劇。第一小生—劉海燕長輩鄕親們大家好:又是新一年的開始,海燕在此向您們請安,並祝福您們闔家平安、身體健康。回憶去年,海燕歷經兩年的努力,終於將河南省安陽市豫劇團張寶英老師及團員邀請來台聯袂公演,這是兩岸豫劇首次聯袂公演義意非凡。自去年十一月十六日安陽市豫劇團抵台的那一刻起,長輩鄕親們關懷支持的熱情便不斷地湧來,海燕感到無限的欣慰。海燕投身豫劇表演工作至今已三十六年,在這段漫長的豫劇生涯中,雖然無數次的演出,但卻都不比這次兩岸豫劇的聯合公演,此項公演雖然...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