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意义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論直接民權的發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周繼祥  出版时间:1995-09-30
    关键字: 直接民权 涵意 理由 时代意义

    一、前言『直接民权』是中山先生于晚年时所极力提倡的一项政治主张。他认为唯有采行此制,才能体现『主权在民』的意义。否则虽有五权分立、国民大会,仍无法真正落实『民治』。然而八十年来,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显示:大多数民主国家虽未实施先生所主张的直接民权,但实际上,既无碍其国内民主政治的发展,亦无损其人民政治参与的程度,更进一步而言,直接民权并未如中山先生生前所预期,在二十世纪之中,成为当代世界政治思潮的主流。这究竟是因先生的预言有误?还是因历史走上了迂回于

  • 文章從此風波江上定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6卷 第3期  作者:季品三 出版时间:1990-07-10
    关键字: 瑞安飛雲江大桥 历史 交通意义

    阮西震先生生前聽說故鄕的飛雲江上要造大橋,興奮地寫下七絕《夢化身雲江大橋》:〝騰空昔曾施霖雨,復化長虹兩岸橫;從此風波江上定,但聞行客踏歌聲〞。三年後,果然爲人所和的:〝鄕關偉迹添佳夢,天塹通途橋已橫;歸日憑君龍馬躍,凌空踏浪放歌聲。〞源於景寧縣白雲尖南麓的飛雲江,蜿蜒浙南大地一百八十公里,經瑞安入海。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赴閩泛瑞安江時,曾賦下美麗的詩篇:〝俯仰兩靑空,舟行明鏡中,蓬萊定不遠,正要一帆風。〞但過渡行人面對阻隔着南北兩岸的滔滔江水,每每爲小舢舨...

  • 文章廈深鐵路動工三年完成——溫州可乘火車到廣東香港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4卷 第1期  作者:衡之  出版时间:2008-02-01
    关键字: 厦深铁路 动工建设 经济意义

    據中新社報導,廣深鐵路動工,預計三年完成,他是「四縱四橫」濱海快速鐵路的終段,通車後,上海到深圳九小時可達,溫州人可乘火車到廣東、香港。廈門至深圳鐵路位於閩粵兩省的東南濱海地區,正線全長約五百零二公里。線路自廈門鐵路樞紐廈門西站引出,經漳州、漳浦、雲霄、詔安,進入廣東潮汕揭地區、汕尾、惠州,引入深圳鐵路樞紐新深圳站。該線設計等級為國鐵一級雙線電氣化鐵路,按照旅客列車時速二百公里目標值建設,規畫每天可發一百廿對客車,貨運每年一千二百萬噸。投資總額為四百一十...

  • 文章云南翡翠发展之文化意义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5期  作者:周經綸  出版时间:1995-12-25
    关键字: 云南 翡翠 产地 历史 文化意义

    引言在台湾乘公车或火车,视线上多会见到周围男女少年佩挂翡翠玉坠、龙凤、八卦、观音、生肖的图案玉坠,各随人意喜欢,选择佩戴;小姐、夫人的翡翠玉镯,招展于手腕,时常可见,引诱得闲览的眼光,一看再看。翡翠在台湾,实在已经非常流行。各大城市和乡鎭的珠宝店,以及台北市的假日玉市,多展售著各种高级翡翠饰品和雕刻工艺品。这些饰品和工艺品,随着工艺匠心,赋予中国文化意义,融入儒、道、释的精神,妙化图腾,有文化品味的人,得以做玉翠之旅,游艺于玉文化审美,提升精神生活。这种

  • 文章中山先生思想之特色及时代意义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劉眞 出版时间:1994-12-30
    关键字: 孙中山思想 特色 时代意义 前瞻性

    中山先生言论宏富,著作等身,其全部遗著达八百余万言,包括三民主义、革命方略、建国大纲、宣言及文吿、论著、谈话、演讲、函电、公牍、译著、杂文及遗嘱等。研究中山先生思想,自应阅读其全集。中山先生主要的政治思想,大体可窥见于三民主义一书之中,兹试述其特性及时代意义,藉当芹献。关于中山先生思想的特色,最明显的约有左列数点:一、中山先生思想之结晶中山先生自述其思想渊源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蹟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 文章雙十節談燈會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0期  作者:姚蒸民  出版时间:1971-10-01
    关键字: 双十节 灯会 简介 教化意义 娱乐价值

    幼时均曾见之。其后,民间玩乐日多,时局动荡不定,兼以油烛价格上扬,除上元灯会相沿不替而外,余则或罢或辍,或偶一见之矣。惟是民国十八年至二十一年间,曾有双十节提灯会及总理诞辰提灯会之倡办,其盛况不亚于上元灯会,且较上元灯会更富有时代意义,允宜大书特书。故本文拟以双十节提灯会之忆述为主,兼就余外灯会扼敍之。上元灯会,自农历正月初九日开始,至十五日为止。先是各道敎宫观于八日起,即在其广场竖立灯杆及燄火架。灯杆高低大小层次不一,吊灯盏数之多寡有差,初九上灯,以后逐夜

  • 文章韓江鹽運的功績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8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韩江 盐运 盐的产销 历史功绩 经济意义

    鹽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如果長期缺鹽,或管理不當,該地區社會便會不穩定,甚至發生動亂。由於鹽稅又是政府的重要財源,故自漢、唐以來,歷朝政府對鹽的管理都極為嚴格。千百年來,漫長歲月的韓江鹽運,對潮、梅、汀、贛地區經濟的發展,社會穩定,產生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粵東沿海自古就是我國重要的產鹽區。《新唐書·地理志》稱:「天下有產鹽之縣一百五……嶺南道屬之東莞、新會、海陽、瓊山、寧遠、義倫皆有鹽。近海百姓煮海水為鹽,遠近取給」其中海陽所指的,應是韓江入海口及...

  • 文章雲南起義擁護共和八十週年獻辭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5期  作者:簡漢生  出版时间:1995-12-25
    关键字: 云南护国起义 历史意义 八十周年 献词

    西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國民革命軍武昌起義成功,推翻了滿清,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對於南方之選舉總統,袁世凱至爲不滿。爲了促使清廷退位,早日實現共和,孫中山先生乃將總統之位讓給袁世凱。孰知其包藏禍心,妄圖恢復帝制,國父乃發起「二次革命」,可惜未能成功。袁氏稱帝之心已昭然若揭,並訂於民國五年改爲洪獻元年,民國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位處中國西南的雲南省宣布獨立,揭開了護國之役的序幕。貴州、廣西二省首先響...

  • 文章周朝初期的唐國社會文化——唐國的政治制度及經濟政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邱文選 范全虹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周朝初期的唐国 政治制度 经济政策 历史借鉴意义

    当时唐地的特殊地理条件、政治基础和历史背景而作出的。一定意义上讲,唐国的分封以及特殊政治经济政策的制定,使得这个地区成为当时的「经济特区」和西周时代「一国两制」的典范。这种政治宽容性和经济开放性,应该成为后世的有益借鉴。当时唐国的制度和政策:一、设置职官制度,委派各行政部门的长官和僚吏,行使唐地新建立的政治机构。夏朝没有六卿、六事、三政等职官,「六事之人指六卿所统率的人」,「正,长也。三正即是三部酋长」。叔虞根据「职官五正」原则设置的五个行政部门和行政长官

  • 文章國民黨下台內幕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4期  作者:王建民、劉江、曾潤梅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国民党 下台内幕 李登辉掌权 连战“和平之旅” 意义重大

    兵权更有特殊意义,这就是「军中强人」离去,军中存在的、一直被人议论的「郝家班」失去台柱,这为李登辉在军中推行「本土化」、在中高级将领中实施「大换血」、推行以彻底改造「军队蒋家化」为目标的「十年建军计划」提供了前提。李登辉全方位、多层次的清理异已、巩固权力行为,激化了党内矛盾,逼得一再遭到排挤的亲蒋势力起身反扑。一九九〇年二月二十一日,又是国民党临时中央全会提名新一届正、副「总统」的日子。「总统」换届,成为亲蒋势力反扑的极好时机,当然会以「民主选举」、「参选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