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庐山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看到庐山真面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3期  作者:魏仰賢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庐山 旅游 自然风光

    大诗人苏东坡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很难看到庐山的真面目。民国廿六年 先总统蒋公曾在庐山发表文告,宣示全国对日抗战。迄民国卅四年抗战胜利,中央政府还都南京后,政府经常在庐山举行重要军事会议,此一圣地可谓与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在我幼、壮年代,即对庐山一直有讳莫若深,高不可攀的感觉。民国九十年九月初,笔者曾赴东北三省旅游,返抵杭州市,在内兄家暂住两旬,时承江西省星子县孙副县长恳邀,乃与

  • 文章伊蘆山之奇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1997-06-01
    关键字:庐山 奇泉 风景名胜

    伊蘆山,橫臥黃海之濱灌雲縣伊蘆鄕,綿亙十餘里。商代名相伊尹,政道中落時,隱於此山,當時名爲伊來山。後海岸東遷,沼澤蘆葦,環抱其山,伊尹在此以蘆結廬,以蔽風雨,遂演名「伊蘆山」。山之西端,亂石排空,荊棘叢生。此處有題字群,皆歷代文人墨客,留下千古不朽之瑰寶。伊蘆山之陽,有兩崖突兀於山坡之中,圓脊般之崖岸,夾著寬闊大澗,澗腰有平臺,約二十餘丈見方,石平如鑿,地理開闊。因楚霸王大將鍾離昧係伊蘆山人,古代之伊蘆山人民爲懷念其功德,於此建有一座鍾庵。歲月滄桑,斗轉...

  • 文章绍田詞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3、4期  作者:葛紹田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沭河公园 沭城 醉翁亭 庐山 妙高台

    影幽幽,恋人相对语,窃窃话温柔。●登醉翁亭(临江仙)惬意凭栏庭上望,林间微起松涛,峰回路转更妖娆。山禽时掠过,欢唱越溪桥。回首当年同读记,油灯残卷寒宵,奇文共赏互操毫。眼前浮旧事,冷雨滴芭蕉。●登庐山(临江仙)闻道庐山风景好,我来旋上天梯,层峦叠翠到瑶池,长江如练白,一泻接天低。五老峰前飞暮霭,阴晴变幻难知,云翻雨覆太离奇,修成仙界客,也未识天机。●溪口(鹧鸪天)老树横枝挂碧萝,剡溪流水净如玻。平沙芳草千年秀,奎阁凌霄一曲歌。香馥郁,影婆娑。撩人景色莫蹉跎。瞻

  • 文章江西勝景八日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8卷 第3期  作者:唐秀政 出版时间:2010-07-31
    关键字: 江西 游记 南昌 庐山 九江 景德镇 三清山 悬棺

    江西八日游。二、南昌之旅第一天:正午我们出了机场后,车驶往市区;路经赣江之滨,导游曹表妹随即介绍远处一座巨大的摩天轮,她说:这是「世界最大的摩天轮」高一六〇公尺,比英国的一三五公尺高的「伦敦眼」鹰天轮还高出二十五公尺。因原定行程没有包括在内,致无缘前往观赏,只能在车行中眺望。江西简称为「赣」,因赣江流贯其中而得名,被唐代诗人王勃誉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昌盛之地」和「文章节义之邦」。不但拥有如人间仙境般的庐山、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村、神秘

  • 文章探亲游庐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0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1995-04-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旅游见闻 庐山 自然风景 景观古迹

    夜宿省卫生厅招待所,次晨八时乘火车往九江庐山。我为了个人游览不受拘束,即单独行动,谨将参观庐山名胜略述如下:庐山,古称匡庐。位于九江巿南,紧傍鄱阳湖,相传殷周间有匡姓兄弟,结庐隐居于此故名,山体面积八百平方公里,人口一万余,属九江巿庐山风景名胜区管辖。高峰奇岭,飞泉瀑布,雾山云海,凉爽气候等自然风貌的「奇、特、秀、丽」,使庐山自古就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盛誉。庐山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风韵,夏季,最高气温只有三十二度,成为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

  • 文章九蓮路百年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0期  作者:馮傳銀 出版时间:2010-08-01
    关键字: 九莲路 历史沿革 庐山 道路交通 工业发展

    九莲路是一条从九江至莲花洞的公路,到今年(二〇〇九)有一百年的历史,由于九江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五十年的发展更为突出,使九莲路发生了变化,将九莲路发展现状做个记述。在清朝光绪年间(一八七五—一九〇八),庐山就已经繁华。很多的外国人和中国人在庐山建造别墅。达官贵人在这里避暑、休闲、享福。牯岭街上鳞次栉比的商店林立在路之南一侧。琳琅满目的商品,供给庐山人尽量享用,粮食、食品、吃喝、穿着、瓷器等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庐山。为上山方便,于一八九五年,拓修一条从

  • 文章江西十日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6期  作者:張輝誠 出版时间:2009-08-01
    关键字: 白鹿洞书院 朱熹 陆九渊 庐山游记 寻稼轩墓

    摄照片中国四大书院,白鹿洞(江西庐山)、嵩阳(河南登封)、岳麓(湖南长沙)、睢阳(河南商丘)书院,大多依附名山而建,又各有著名学者主持讲学而著称,书院教育本有别于国家制式教育,崇尚自由讲学学风,久而久之便为当权者所不容。明朝张居正、魏忠贤皆曾禁毁天下书院,清代则透过收编书院,纳入国家教育体制,以收拢士心,消除异说,此风一行,书院风貌自原本精神有所不同了。四大书院中,又以朱熹曾重建、住讲过的白鹿洞书院尤为著名。白鹿洞书院位于名胜庐山五老峰东南山麓,据陈舜俞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