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寻根共返回3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從取消本籍登記談到 家家立譜人人才能生根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3期  作者:葉國星  出版时间:2005-06-01
    关键字: 族谱 台湾 寻根

    年前后来台者,目前大多数已七、八十岁了,时间宝贵,不能再延缓了,倘本人过世后,在台出生的子孙,不知大陆祖宗名讳,也不认识大陆近亲,根本无从査访,再过一、二代,更淡忘了,那真是无处去寻根了。设谱的方法很简单,以木本水源的表式,依序登载本名、字号、出生年月日、出生地、如有得意的事或珍存照相等,也可记载,以供后世子孙永恒纪念,但必须用毛笔或钢笔蘸墨汁书写,否则,如用原子笔签名笔碰到水渍或潮湿就褪色无痕,那就前功尽弃了。人人能做,时时可做,有了衔接资料,子孙才能寻到深远的根

  • 文章何園舊日往事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6期  作者:董翔飛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何园 祝同中学 寻根之旅

    編按:作者董翔飛鄉長,學殖深厚,著作等身,曾任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大法官並講學上庠、桃李滿門。致仕後穿梭兩岸,熱心學術交流,成果豐碩,近獲台北大學頒贈傑出校友學術成就獎,鄉親故舊同感榮耀與喜悅!

  • 文章台湾吴氏宗亲团——寻根祭祖古梅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51期  作者:顧建明  出版时间:1990-09-20
    关键字: 吴氏宗亲 泰伯庙 祭祖 寻根

    今年五月五日和六月一日,台中、高雄两市的吴氏宗亲,分别在吴干华、吴天裕、吴茂仁团长的率领下,来到无锡的泰伯庙和墓地寻根祭祖。吴泰伯是商朝末年人,为让王位给兄弟而来到江南,随鄕入俗「断发文身」,成为吴地鼻祖,被孔子尊为「至德」,素有南方第一家之誉。如今,吴姓已成为中国十大姓氏之一,吴泰伯的世系已传到一百多代,在海外就有后裔四百六十余万人。随着海峡两岸的开通,台中、高雄两县市的吴氏宗亲捷足先登,瞻仰了位于无锡梅村鎭的泰伯庙和座落在鸿声鄕的泰伯墓,实现了他们

  • 文章寻根——源远流长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7期  作者:劉正信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刘氏 寻根 家谱

    此乃刘氏一脉之幸。我刘家族人来台者,由叔曾祖季洪公至道宗之子,计为六代。均有联系,虽因工作关系,散居台湾各地,但遇有婚丧喜庆,常能聚集一起,骨肉亲情,非任何戚情友谊所能代替。谨将所知家族情形,刋登于丰县文献,藉供年轻族人「寻根」的依据,并请尊长指正。

  • 文章办理八十二年返乡探亲寻根办法草案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94期  出版时间:1993-04-10
    关键字: 返乡探亲 寻根之旅 办法

    一、主旨:本会为增进在台武进鄕亲对家鄕文化环境的认识,透过探亲寻根之旅,以面对面接触,促进海峡两岸鄕亲间情感交流,藉以加深在台鄕亲立足台湾,胸怀大陆的情怀,进而扩大至放眼天下的胸襟,特订定本办法。二、行程主要城市:「武进一「无锡」「上海」「杭州」等地。三、时间:八十二年七、八月间。四、总天数:约十至十二日。五、名额:十六至卅二人。六、费用:约新台币四万元。七、参加人员资格:凡武进鄕亲均可报名参加,并欢迎眷属同行,男性以服完兵役或免服兵役者为原则。(成员以

  • 文章老人也希望去「寻根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01期  作者:莫奕之  出版时间:1993-11-10
    关键字: 寻根活动 老人 支援

    我武进同鄕会在张理事长文彬领导和各位执事先生们的热诚奉献、悉心服务,已使旅台的武进同鄕们,受惠良深,视同鄕会为寒冬暖流,温馨著每个鄕亲的心。尤其値得提起的是,在前此不久,同鄕会对第二、三代的武进人,提供了一个「寻根活动」,不但使流寓海隅的第二、三代,能有机会认识了自己的故鄕,同时也使得他们心有归属,意义实非平凡,尤其是人在故鄕欢晤鄕亲,笑声泪痕,也凸显了血浓于水与生倶来的故鄕情感,有曰:「人回故鄕梦也香」,正可作为此行的写照。对同鄕会的这项盛举,至为钦佩

  • 文章我們要作一個有根的人——湖北棗陽同鄕會第二次會員大會工作報吿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3期  作者:李發强 出版时间:1984-10-10
    关键字: 湖北枣阳 同乡会 会议纪要 寻根

    的服务更为加强,鄕土文化的宏扬受重视。说明枣阳同鄕会是属于枣阳旅外同鄕共有的同鄕会外,应是别无杂质。但是为了明天,实有再加说明的必要。首先就心理状态来说:绝大多数的同鄕,都是避秦来台的刼后余生,离鄕背井,都在三十年以上。由于落叶归根和愼终追远的启示,谁不怀念故鄕,谁无「心在天山,人老苍州」,「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的失落感。即或从未到过老家的新生代,为寻根思源,也一样难于忘本,兴起忧国思鄕之念。可是,目前不仅格于形势,有鄕归不得,而且回去过的人都说:「带回去

  • 文章我協助「同鄉」尋「根」小記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徐秉炎  出版时间:1981-07-15
    关键字: 陕西村 陕西同乡 寻根

    珍贵的资料,民众立可判明台独谬论之非,比那讲姓氏源流考要具体得多,要眞实得多,可惜我为陕西村民寻「根」,除了舆论与村民重视之外有关单位未能进一步扩大为台湾各地民众寻根,我眞有些不解。敎育素材活生生也许有人认为我找「陕西村」有地域观念,如果有此见解,也是极大的错误,我不但没有地域观念,而且此擧正是要打破地域观念,「陕西村」的发现是证明了台湾不但有闽南人,客家人,而且还有来自大陆北方各省的很多人,有此观念,则偏狭的「本省」「外省」的观念不攻自破。因为所谓「本省人

  • 文章滋陽負瑕邑、臨淄巨孝里現屬何鄉鎮?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98-12-20
    关键字: 修缮族谱 寻根念祖 盼望联络

    久聞貴社服務熱忱,造福同鄉良多,故特冒眜奉函,尚望多予示教。弟原籍福建惠安,現台北江氏宗親會即吾等所組成,爲勸勉後人飲水思源,而擬纂修江氏族譜及旅台派系。據云吾等祖先是由河南遷至貴省滋陽縣負瑕邑,然後再遷臨淄縣巨孝里而繁衍爲大族。(祖先爲廿四孝之八江革,皇帝因其孝道遠播,賜名巨孝,後人稱其地的巨里)請問:滋陽負瑕邑和臨淄巨孝里現屬貴省什麼縣什麼鄉鎮?可知該二處有無留下江氏古蹟?如今江姓在當地有多少人嗎?似此典故考查較難,念及當年同爲旅台避難流民,老大不免...

  • 文章追根(堂號)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譚心平  出版时间:1984-11-15
    关键字: 海峡两岸 寻根探源 堂号档案

    年前在報上看到少數盲目不肖份子說:「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實在使人萬分感嘆!他們眞忘了本,其實我們的老祖宗都是來自大陸,祗有先後之分而已。在本省各鄕村尙存之古老房屋大堂正門上,大部有「××堂」,顯示其姓氏,只要內行人一看,就知道這家人來自何地,這就叫做「堂號」。筆者走過大陸二十餘省所見,均有如此「堂號」,因此,對姓氏與堂號之關係略知一二,再根據有「堂號之百家姓及本省文復會之查考所得,堂號與姓氏,以及原堂號之居住地,槪述於後以弘揚「愼終追遠」之優良傳統。一、濟...

共33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