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族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试谈海州谢氏家族的兴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0卷 第3、4期  作者:張學賢  出版时间:2008-12-01
    关键字: 谢氏家族 家族发展 谢氏事迹 衰败分析

    清末民初,古城海州形成「殷、葛、沈、杨、谢」五大家族,上了年纪的海州人几乎无人不晓。谢家代表人物名叫谢希愚,由于皮肤较黑,排行第二,老百姓背后都称他为「谢二黑」。由于家父曾在谢家打工多年,经常给我讲述谢家的往事;一九三九年夏我们搬进谢家大院,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又亲眼目睹许多有关谢家的事实。近期又查阅了已故黄永言老师撰写的《谢希愚二三事》一文,所以才拿起笔来,决定为谢氏家族的兴衰整理一份资料,供专家学者研究参考。一、祖上留下赫赫家业谢氏家族祖居海州城

  • 文章故鄉風物憶當年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7期  作者:戴澍霖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大埔名胜 大埔习俗 物产交通 家族世系

    余少小離鄕,寓居馬來西亞之檳城、怡保等地,迄今幾六十年矣。昔時孩提,今則白髮,雖歲時伏臘,亦曾囘鄕省視,而來去匆匆,輙未能多留;且離亂飽經,曩日釣遊之跡,亦祗能形諸夢寐,蘇東坡云:「事如春夢了無痕!」若不記諸筆墨,未免有負彼蒼生我之厚。適祖國臺北市大埔會刊遠道貽書徵稿,因作斯篇以應命焉。故鄕形勢余世居大埔縣在城區永興甲之汶上鄕,其先自中州遷安徽、江西、福建,再遷粤之五華,十餘傳至福正公,更由五華、興寧、梅縣、松口、沿梅江至三河壩、滸田,輾轉卜居於永興甲之...

  • 文章萬里茶路話常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韓桂五、常士暄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茶文化 常氏家族 茶叶贸易

    村的常氏家族,其商事活动即起步于康熙初年,由于常氏八世常盛与其子万屺、万达的精准算度和苦心经营,迅速地成为晋商中的一支生力军。据常氏万史资料记载,最初常家原以贩布起家,后来便很快转入茶业贸易了。真如《崇安县志》所述:「晋商直接入闽,设栈收购、建厂制茶」了。据常家祖辈传说,先人曾在福建买过茶山。为了保证在恰克图市场的贸易份额,保证茶源充足和质量的稳定,这种自采、自制、自运、自销的方式,应当是必不可少的。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数百年的栽培技术,还有当时闽省

  • 文章沭陽吳氏呈獻「泰伯墓」歸宗碑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吳誦清  出版时间:2003-09-01
    关键字: 江苏沭阳 吴氏家族 泰伯墓 归宗碑

    吳氏始祖「泰伯墓」,位於無錫梅里之鴻山,方志記載,頗爲壯觀,因兵燹而年久失修,至明朝弘治間,縣令姜文魁重建碑亭,歷經天啓及淸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陸續整建,極具規模;海峽兩岸開放文化交流,世界各地宗親尋根,絡繹於途,海內外吳氏後裔呈獻歸宗碑,以示崇敬,茲抄錄沭陽吳氏碑文如後:始祖泰伯 偕弟仲雍 襲位三讓 仰體親衷 遠走荆蠻 立國開宗 聖云至德 著我家聲 季札遜國 封於延陵 掛劍贈徐 信義尤崇 孝悌爲本 事親畢恭 鄱陽遷歙 曰少微公 仕唐御史 蕃衍皖中 傳廿七世 明徙沭...

  • 文章福建人開發臺灣紀略(續)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7期  作者:李漢青  出版时间:1969-09-30
    关键字: 台湾开发 家族介绍 商业金融

    屯墾補誌臺灣之開墾,有屯墾與移殖兩種,鄭延平王率師復臺,令所部擇地屯墾,此其一,他省人民浮海來臺,從事拓殖,此又其一也。上文曾紀民間移殖先輩十餘人,而對鄭部屯墾,僅載莊名地址,其中有姓名者三人,只陳永華有傳略,至林杞、(或作林圯),林鳳兩人,均未紀其事蹟。按林杞以拓荒而爲番所殺,林鳳旣屯墾而戰死沙場,各有可歌可泣之史實,不應令其湮沒不彰!吾閩鄕賢沈葆楨視師東來,奏建延平王祠於臺南,以明季諸臣一百十四人從祀,林杞、林鳳竟未列祀典,殆爲一時疏忽。幸連橫著臺灣...

  • 文章寅賔——靈石王家大院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羅强智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灵石王家大院 王氏家族 汉字密码 风景名胜

    两个红色大字,曾照耀着王家数百年光辉,及仁民爱物之精神砥柱。而「寅宾」门标,涵义深远。令其子孙必须人人日出而作之意,未审然否?灵石静升王氏家族,王实先生在明代是卖豆腐营生,曾经救助因贫穷潦倒的过客及鄕人。后来发扬晋商文化,官商结合,致富后,兴建王家住宅。其先祖王实迁至灵石后,由农而商,人丁渐旺,继而读书入仕,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大家族。鼎盛于清代康、干、嘉年间,其时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茔和店舖等作坊外,在当地兴办义学、设立义仓,而且修桥

  • 文章老家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8期  作者:王尊親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丰县王屯 祖籍山西 家族先贤 故乡风光

    無論是在故鄕,或是異鄕,只要是住的時間長久了,對於這個地方,不免就會生出深厚的感情來。譬如說現在我住的台北市木柵,這裹是群山環抱、綠水縈繞,風景秀麗。並且有大、中、小學及指南山宮,環境優美,是一個著名的遊覽勝地。我這個家,是政大學校配住的一棟兩層小樓房的眷舍,在這裹已經住了有二十多個年頭了,我對於它有說不出的親切。我對這個家,固然是這麼樣的深情依戀,可是對於我的故鄕—豐縣王屯老家、又怎能忘懷呢。那裹有我歷代先人的祠墓,父母兄弟及一切親人,是我根生土長的地...

  • 文章艱難兄弟自相親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4期  作者:沈雲龍 出版时间:1986-04-01
    关键字: 海峡两岸 寻人 俞姓家族 兄弟 团聚 筵席

    去年十一月,我在本刋四十五卷五期發表一篇文章,題目是「留東外史又一章」,副題是「記革命先進兪應麓與日人安間勇的親子關係」。其中若干照片,係民國七十二年春,我在東京由陳重孝學棣介紹相識的安間勇君所提供,意在替他找尋兪氏在臺的親族,以便覓根歸宗。以一異國遺胤,事隔七十餘年,仍然不忘親情,我重其人,不忍拂其意,乃漫應之。其實,他那裏知道「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的苦難中國,海峽兩岸,人海茫茫,老弱轉乎溝壑,少壯流於四方,又從那裏去找自己的親人?尤其這一...

  • 文章顧氏北徙廟灣始祖紀念碑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3期  作者:顧爲邦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庙湾顾氏宗谱 家族史 始祖纪念碑 碑记全文

    自「廟灣顧氏宗譜」三修本問世後,三修譜主修人之一的思義公十六世裔孫我先公十分關注顧氏北徒廟灣三位始祖塋墓之事。他幼時經常聽長輩說:「顧氏廟灣始祖是明初由蘇州閶門北徙江淮,居添差鄉馬垛村,始祖墓地亦葬在阜寧西鄉馬垛地區。」清光緒丁亥年間續修的廟灣顧氏宗譜明白地記載著:「伯齡公明末初創譜時,後跋云:「邱壟之在馬垛者叩問土人,茫然莫識」。當未附圖譜內,亦未載明某公墳墓,迄今又二百餘年,相沿祭掃,皆以始祖之墓即在三座之中,究竟某公某墓,仍難辨識。今恐後世子孫,年...

  • 文章力大無比的曾祖文儀公故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何秉秀  出版时间:1999-03-01
    关键字: 何氏家族 力气 石滚 何文殿 私盐 兴修水利

    腾空飞起,岸上的人拽住紧拴在砣轴上的绳索一拉,即上了岸,大家都说他的力气比水牛还大。曾祖文仪公力大在地方上、家族中也是闻名的,但很少显示过,他也不因此而盛气凌人,傲慢他人。为人处事,谦恭正直,很受族中老幼之敬重。成家立业后更是克勤克俭,坚守祖业已非平生之愿,立下宏扬祖业,使家庭兴旺发达之志。农忙时,带领家人收割栽种,不误农时。农闲时出外经商,东奔西走,贩运货物,以图蝇头,充实囊铗,买田治产。过去交通落后,且本钱小,只靠自家喂养的小毛驴进行短途贩运,经常贩运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