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教育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台胞捐资助学·振兴家乡教育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9期  作者:宋勤實 出版时间:2004-01-20
    关键字: 金沙县 台湾同胞 家乡教育

    之情溢于言表,家乡子弟受益不浅,父老乡亲亦深受鼓舞!为此,鄙人特赋古风一首,以志纪念:重教尊师新地天,育才兴邦忆当年;厚德载物地势坤,自强不息天行健;道德文章承先圣,人品学识启后贤;地厚天高乡情重,水远山长青史绵;人生易老天难老,古稀犹记乡国篇;团结统一精神在,夕阳红遍万重山。撰写上文的宋勤实先生,系贵州省金沙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他是少数民族—彝族的菁英分子,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学识渊博,对中国的传统教育和彝族文化,均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曾撰

  • 文章射陽河畔的壯舉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4期  作者:左其沛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顾怀祖 顾建东 顾怀祐 兴办家乡教育 建设明达大学

    我們小時生長在射陽河畔,射陽河水的甘甜和苦澀,都在幼小的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1990年春,表哥顧懷祖一家人回大陸探親,在大陸的兄弟姐妹也從江南塞北回來,歡聚在闊別四十多年的射陽河畔。家鄕的變化令人鼓舞,但也看到敎育滯后,人才緊缺,已成爲開發蘇北的一大障礙。以〞平民敎育家〞著稱的怀祖表哥,下了在故鄕興辦敎育的決心。籌辦未久,表哥不幸以心臟病猝發辭世。建東、懷祐二弟(均台灣敎育界、實業界著名人士)秉承大哥遺愿,捐資一千餘萬,在家鄕陸續辦八所中小學幼稚園。接著...

  • 文章憶往事二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2期  作者:王廣亞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教育建设 教育经费 家乡教育 海峡两岸

    一、教育之外一九九三年我决定在故乡河南郑州创办「升达大学」时,外面不断有传言说,我把台北育达所「赚」的钱,「搬」到大陆去发展;这种声音甚至在北育校园里也听闻得到。我不否认台北育达在经费上是有点结余,但每年结余都转入学校基金户头里,依规定动用基金得向台北市教育局报准方可。我一向不回应流言,即使和自己有切身关系的也一样不回应。一来我口才不好,耽心会愈描愈黑,二来我相信「谣言止于智者」,对那些性嗜「八卦」话题的人,多说无益,何况弘一大师李叔同说过,止谤的良方

  • 文章梓箴教學樓捐建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湯宜諧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同乡动态 海峡两岸 家乡教育 招商热潮 家乡旅游

    (注:筆者夫婦與湯溝鎮負责人在新建落成的「梓箴樓」前合影留念。)先父梓箴公,又名子貞(一八九四—一九七七),生長在淸末與民初兩個時代,旣未趕上淸廷的傳統科舉考試,也未能進入民國初年的新式學堂,畢生引爲憾事。因此,在進入社會,服務地方時,非常關懷鄕里子弟敎育問題,首先聯合族人將湯溝鎭上的火神廟改爲湯溝小學,又在湯圩自宅旁,與魁理家叔共有的土地上,創辦了湯圩小學,因此鄰近數里內,各族群的學童,幾乎全在此兩校接受基礎敎育,也有部份遠地親友的孩子來此寄讀者。對啓...

  • 文章功在教育流芳杏坛——王创办人广亚博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王广亚 教育家 家乡教育 教育建设 教育研究 人物生平

    王广亚先生,河南巩义巿人,一九二二年生,毕业于日本亚细亚大学经济系,美国联合大学荣誉教育学博士、韩国清州大学校名誉经营学博士。曾任中学校长、主任、兼任教授。奠定育达基础一九四七年来台,任职审计处佐理员。感于当时商业会计人才缺乏,一九四九年创设私立育达会计补习学校于台北巿,筚路蓝缕,几经困顿播迁,一九五三年觅得宁安街现址,兴建校舍,奠立初基,并改制为育达商业职业学校。扩展育达体系一九五五年设分部于桃园县平鎭巿,一九七六年分部奉准独立为桃园县

  • 文章嵊縣貴門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8期  作者:呂鈞 出版时间:2003-08-10
    关键字: 嵊州 家乡 经济发展 教育 人才

    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时期,我嵊州贵门山区,白昼土匪成群结队,这是我幼年亲见其事,古训所谓饥寒起盗心,衣食足知荣辱,这是天经地义一点也不错,我们也用不着讲古哲名言的大道理。最近接老家来信:今年茶叶出售后,各家各户可得万元以上。我山区人民生活较前大有改善,半数家庭有电话及各种电器设备,而且今日茶价比粮价高出一倍以上,农民又动脑筋,水田又改种茶叶,这是农村土地革命,希望能达到民富国强的境地。我贵门鄕虽属偏远鄕村,对整个嵊州市而言,文化教育不等落后,满清末年,科举未废止以前

  • 文章溫州華僑貢獻多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4、5期  作者:溫言青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温州 华侨 家乡建设 投资 教育 公益事业

    温州人移民海外,寄人篱下,受尽欺凌,急切希望祖国强大,使自己在海外的权益受到保护。因此,他们心系故土,热爱桑梓,为祖国家乡振兴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以及兴办其他社会公益事业,赈济灾民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爱鄕行俱在一、投资办企业。建国以来,瑞安华侨和归侨杨岩生、杨康银等人发动海外华侨、归侨兴建了瑞安陶瓷厂、啤酒厂、华侨制针厂等,解决了三百多华侨、归侨和侨眷子女的就业问题。一九八四年五月温州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以后,温州华侨华人纷至

  • 文章助學台胞鄧晴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2期  作者:黃萍 黃沼 出版时间:2013-08-15
    关键字: 邓晴文 青年教育 助学奖学金 回馈家乡

    編者按:黃沼是萍鄉市政協委員、台胞台屬聯誼會副會長。黃萍是台聯會優秀會員

  • 文章爲了故鄕的明天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6期  作者:崔麗麗 出版时间:2001-11-01
    关键字: 周仲超 人物事略 回馈家乡 捐资建设 教育事业

    南昌市台办 崔丽丽一头雪白的头发,一口纯正的鄕音,一身简朴的装束,一腔游子的赤诚,这就是我们今天故事中的主人公——新建籍旅台同胞周仲超先生。周仲超先生于一九二〇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昌邑鄕社林村,如今已是八十一岁的高龄了。他先后就读于陆军参谋大学、国防大学和美国军事学校。一九四九年随军去台,后弃军从商,并从事文化工作。曾任台湾《家庭教育》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天林出版社发行人兼社长,《江西文献》社长、《新建文献》社长。先后在台湾许多报刊杂志上发表爱国爱鄕

  • 文章鍾鳴鳳念念不忘故鄉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2期  作者:袁桂生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钟鸣凤 家乡事业 公益事业 同乡乡贤 教育交通

    分宜 袁桂生分宜籍台胞钟鸣凤先生,洋江鄕钟家村人,四九年前去了台湾。台湾大学毕业后,在大专学校任敎。分宜县旅台同鄕会,是钟先生亲自倡导成立,并被旅台鄕亲推选为同鄕会理事长,至今十余年了。钟先生十余年如一日,一心一意为旅台鄕亲服务。同时,不忘致力于家鄕的敎育和公益事业,受到台胞和家鄕人的赞誉。家乡敎育九一年清明节前夕,钟先生回到家鄕探亲访友。对亲属说:《离开家鄕四十余年,没给家鄕做点什么。现在决定从今年起,每年从积蓄中拿出些钱来奖励家鄕升学的学生,重点奖励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