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宗族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從故鄉人口遷移 看大陸社會的今昔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91期  作者:王亞哲 出版时间:1989-04-10
    关键字: 宗族 海峡两岸 安土重迁 人口迁移

    之变:一、一族一村的观念打破、宗族团结力量瓦解——我中华民族,宗族观念向来特别浓厚,宗族集结而居,不论宗族大小、每每形成自然个体,往昔常见两大庄(族)之间发生械斗,在族长指挥下、常能奋不顾身,这一宗族团结力该是如何惊人,现在,将宗族群居的观念打破,当然宗族的传统凝聚力随之瓦解,我硏究过,这一因素的造成,和社会主义的所有土地国有制有关,张三李四,公家分配那块土地,你便居在那块土地,没有自由选择余地,例如:我儿子自幼扫地出门,后随其母氏改字他人而「拖油瓶

  • 文章福建人開發台灣紀略補遺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第5卷 第1、2期  作者:李漢青  出版时间:1972-06-30
    关键字: 台湾开发 宗室宗族 台湾建设 两岸情深

    臺灣今稱自由寶島,乃中華民族復興基地。三百餘年前吾閩豪客顏思齊一度進駐,旋爲荷蘭人侵佔;而由鄭成功率隊東來規取之。在滿淸時代,又爲日本人所佔據,而由我國以八年對日抗戰勝利而收復之。在鄭氏復臺之前後,我福建先民,陸續東來從事拓荒,項背相望。筆者曾於本刋第六、七、八各期,著「福建人開發臺灣紀略,敍述延平經營臺灣之經過,亦曾記述閩人各姓來臺開拓蕃衍之史實,以見閩臺一家,信而有徵。第其中尚有遺漏闕略之處亟待補正。茲據所得資料,補述如左:賴氏臺灣賴氏據其族譜所載,...

  • 文章建祠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3期  作者:鄭伯誠 出版时间:2003-08-01
    关键字: 兴建宗祠 两岸开放 宗族观念 孝亲文化

    上饒 鄭伯誠杜公明生贛南崇仁縣相山鎭杜家村人,鄕人多務農,風氣閉塞,公居鄕時,見族人先祖神位,陰暗蒙塵,凌亂散置,心甚哀戚,嘗謂我必建祠以安之。大陸易守,飄泊香港,轉赴金門,後來台灣,去軍職,自力謀生。喜交友,善言談,頭腦精細,不論勞力工作,小本經營,均能獲利,以故家道小康。迨至兩岸開放,遂得逞願。爰商諸族人,獻金建祠,並邀請宗親渭鈞先生,主持祠務,辛勞備至,績效卓著。祠經建成,並修村道多徑,以利鄕人行走;挖塘兩口,以供灌漑養魚。澤及鄕里,義舉流芳。嗟夫...

  • 文章海峽兩岸的姊妹學校記台胞顧氏家族大陸、台灣興學辦教事跡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8期  作者:王曉晴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两岸姊妹学校 台胞顾氏宗族 教育兴学事迹

    阜寧縣政協:王曉晴先鄉賢台胞顧懷祖先生和他的胞弟顧建東、顧懷祐以及其子顧大寧、大義先生在台灣辦了醒吾高級中學、醒吾商業專科學校;在大陸鹽城市先後創辦明達幼兒園、完全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大學,還有「雙語小學」一共有十二所,悉以「明達」爲校名。這麼多「醒吾」和「明達」學校創辦的資金來源全是顧氏家族獨資和捐資所辦,顧氏在海峽兩岸興學義譽,已成了美談。所以台灣的「醒吾商業專科學校」和大陸「射陽明達大學」很自然的結成了姊妹學校。顧懷祖先生,原屬老阜寧縣人,他...

  • 文章遂叔大陸探親記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汪能華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诗歌 两岸交往 故乡风貌 宗族联谊

    祭祖三月桃花始正開,遂叔探親回家來,焦山掃了雙親墓,又到北山去祭拜。躬遷祖墳四五座,爲祖立碑十餘塊,積善之家孝子多,笑向期頤情滿懷。宴會一年一度探親歸,汪氏宗親大聚會,侄男侄女齊相敬,親叔兄弟杯碰杯。鄕鄰同窗話當年,時光歲月如逝水,但願年年有今朝,百年之內歲歲回。築路故園自古路坎坷,天陰雨濕沒奈何,爲使鄕親走好路,慷慨解囊把路鋪。水泥路面寬又平,載重汽車照樣過,遊子千里猶念家,父老鄕親唱贊歌。修譜爲修族譜下灌南,海峽兩岸勤周旋,資助美金五百整,修譜工作奠...

  • 文章修譜——我們這一代的大事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3期  作者:朱培昌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宗族修谱 中国姓氏研究报告 两岸开放交流 朱氏紫阳堂宗谱

    宗亲陆续迁台,遍布全省,现为台湾第廿五大姓,人口约卅万。国家修史,县乡修志,宗族修谱,古有明训,两岸开放交流后,各宗裔两岸子孙,莫不飮水思源,纷纷寻根,倡议修谱,以尊祖敬宗。我朱氏由苏州迁到阜宁六佰余年来,绵延廿四代,三次重修宗谱,自光绪廿年(一八九五)第三次续修以后,百年来人丁繁衍快速,目前长幼九世共存,大都向外发展,遍布沿海各市县,侨居海外及内陆各省市也不少。四家兄培良,舍侄天浩,鉴于宗谱已近百年未修,历经内战外患,变迁太大,虽然困难重重,但现在应是修谱

  • 文章源遠流長話祠堂

    来源期刊:《同安》 第55期  作者:顏立水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祠堂 渊源 宗族文化结晶 弘扬文化基地 祭拜祖宗圣地

    芦山堂,也就成为由此分支播迁异地苏氏的大宗祠堂。而分流各地苏氏,又有自立家庙、祖厝;所以祠堂繁多,各村皆有。有的杂姓同村,一个村子好几座祠堂,有的同村一姓,由于人口众多,分成「角头」,同一派系的不同「柱」、「房」,也另盖祠堂(小宗),形成同村同姓多祠堂。祠堂是中国宗族(族群)社会血缘文化的结晶,由于法出祠堂,施敎于家庙的族权统治,它在历史上成为地方安定的主力。但亦曾沦为村夫迷信、宗族械斗的组织场所和指挥中心。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文明进步,许多「根」在大陆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