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建设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民國時期山西的西北實業公司(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0期  作者:景占魁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西北实业 发展历程 地方建设

    一、造產救國、應時而生—西北實業公司的成立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加緊了對中國侵略的步伐。爲了挽救危亡,一九三二年二月廿七日正式出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主持山西、綏遠兩省軍政的閻錫山,於一九三二年三月一日向國民黨中央四屆二中全會提交了一個《請政府及時確定十年自強計劃案》,在此案中首先提出了「自強救國」的主張,闡述了制定「十年自強計劃案」的必要性。其時,還在閻錫山於一九三〇年的中原大戰失敗後避居大連期間,就對中國如何「圖強自存」這個問題進行過思考。後...

  • 文章黃金走廊經濟旺盛力無限的南寧市桂台經貿黃金走廊篇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1期  作者:陳大英 出版时间:2008-07-10
    关键字: 黄金走廊 地方建设 经济面貌

    空间及发挥的效应将十分惊人。中日两国专家不约而同都将一廊九城视为未来极富潜质的经济区块。2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取得国务院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公文,这也意味着广西沿海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区来统筹开放。对中国与东南亚带来的经济变貌为了亲眼观察一廊九城的崭新风貌,2007年12月初,《全球商业》联合台湾《商业周刊》组成联合采访团,决定从一廊九城的最东城市香港出发,在12天裏行程5800公里,抵达南宁、河内、岘港与胡志明市,再往西至金边与曼谷,为两

  • 文章胡宗南將軍在天水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19期  作者:蘇鑑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驻防天水 地方建设 干部培养 军官训练班

    蔣公詠三千子弟兵民國十四年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革命軍統帥黃埔軍校校長蔣公介石,在長平東站吟詩一首云:「親率三千子弟兵,鴟鸮未靖此長征,艱難革命成孤憤,揮劍長空涕淚橫」。詩中所稱「三千子弟兵」就是指參加東征的校軍敎導第一、二兩團官兵而言,因爲這兩個團的幹部及士兵,全係黃埔軍校的師生所組成,所以叫做校軍,也稱黨軍。第一團團長爲何敬公(應欽)將軍,第二團團長爲王茂如(柏齡)將軍,繼任爲錢慕尹(大鈞)將軍。以後這兩個團隨著革命情勢的進展與需要編組成第一旅,陸軍...

  • 文章大陸西南窮人的希望——南昆鐵路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85期  作者:王玉燕 出版时间:1999-07-10
    关键字: 南昆铁路 贫困地区 风景名胜 地方建设

    前言大陸西南地區雲南、貴州兩省以及廣西自治區,是大陸腹地最深廣、資源最富庶的地區,也是少數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區。惟交通不便、山多平地少,這裡一向是大陸貧困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中共中央誓言,到本世紀末,基本解決大陸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一九九八年將解決一千多萬人的溫飽;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三十日,大陸最大的扶貧工程—南昆鐵路全線貫通,並開始試營運。途經縣市都是貧困山區南昆鐵路東起廣西南寧,經雲貴高原,西到雲南昆明,北接盤西鐵路至貴州紅果,全長八百九十八公里,途...

  • 文章對廣西故鄉的懷念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6期  作者:韋鼎峙 出版时间:2007-04-10
    关键字: 怀念故乡 人物事迹 教育历程 地方建设

    一、我生長的地方近年來,知道下一代孩子們,發現一個很不合「邏輯」的事,就是常聽到他們在說:我們生長的地方,不是我們的故鄉,我們的故鄉,不是我們生長的地方。這是事實,誰又能奈何呢?我的生長故鄉,是廣西融縣,(今分爲兩個縣,一是融水縣設舊址,一是融安縣設昔日的長安鎭。)我生長的故鄉,屬於融安縣,北區永安鄉(現爲板欖鎭)泗意村。幼被匪劫,家貧如洗。父早見背,全賴長兄,尊奉母命,主持家務,將我弟妹五人,教養長大。幼讀板欖小學,及融縣初中。嗣考南寧軍校童訓班,其後...

  • 文章經國先生與新贛南建設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0期  作者:鍾禮杰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蒋经国 赣南 地方建设 工作进度 行政专员

    三二九人。⒎其他学校:共一二所,学生三、四二〇人。二、农业方面:⒈设立农场:原定五九五所,完成六五七所。2开垦荒地:原定一八、二五八亩,完成七九、四〇二亩。⒊种植树木:原定一、四七〇、〇〇〇株,完成九、九七九、二三七株。三、水利方面:⒈建造蓄水库:原定三一四座,完成二八八座。⒉建造水陂:原定二九二座,完成一、八八四座。⒊挖保塘:原定五、四二八口,完成七、二六八口。四、交通方面:⒈修路:二二、三四二公里。⒉修建桥梁:五、三八五座。五、商业方面:⒈成立合作社:一

  • 文章探親觀感(一)

    来源期刊:《浦東》 第53期  作者:鐘立鶴 出版时间:1988-07-15
    关键字: 返乡探亲 旅行证明 公寓大厦 农民收入 地方建设

    離開故鄕已經四十年,不通音訊也有四十年,時常在想着,假如一旦回去,那裏的人、事、地、物還能認識多少?自從開放探親以後,就申請台灣的出入境證、香港的兩次入境許可證,和大陸的台灣同胞旅行證明。等到證件齊全,就同妻束裝離台,經過香港,到大陸探親去了。香港中國旅行社的人問我有否和故鄕的親人連絡,我說無從連絡,他們就說不一定能找到我的親人。我說生長的地方終可認識,找到了生長的地方,就可問出親人的下落,他們又說不一定。當時我覺得他們未免言過其實,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情離...

  • 文章中共開發浦東計劃

    来源期刊:《浦東》 第53期  作者:陳文全 出版时间:1988-07-15
    关键字: 黄浦江 地方建设 经济开发 工厂 考察研究

    來自上海的消息指出,上海市政當局爲緩和浦西人口過分擁擠,已着手開發浦東的計劃。未來的浦東新區將有港口、金融中心、外貿中心、國際博覽會等籌建項目。黃埔江把上海市分爲浦東及浦西,一百多年來,浦東一直是農業區,上海人總認爲它是鄕下地方,寧願在浦西搭一張床,也不住浦東一間房。不過,最近一兩年來,上海居民紛紛從浦西移居浦東,僅今年初就有三萬人之多。據悉,浦東這幾年的建設進展相當迅速。目前,該區擁有兩百多家工廠,二十萬名員工。浦西的許多名店如老介福綢緞店、鶴嗚鞋店、...

  • 文章灌雲無處不風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張兆雄  出版时间:1999-09-01
    关键字: 地方建设 灌云 楼房 电话 改革开放 格律诗

    一、地覆天翻入正流,開放改革事事優。前賢創業伊山美,後嗣興邦灌水悠。經濟已乘千里馬,文明更上一層樓。灌雲崛起春潮涌,奮發圖強爭上游。二、灌雲無處不風光,水秀山青奏樂章。彤蟹對蝦鹽產富,銀棉三麥菜花香。城鄉處處樓房起,村組家家電話裝。改革開放前程遠,齊心四化更輝煌。

  • 文章敬悼何前理事長尙時先生

    来源期刊:《浦東》 第60期  作者:王伯音 出版时间:1990-04-15
    关键字: 何尚时 因病去世 北伐军 抗战胜利 地方建设 同乡会 寿园

    没有任何痛苦。他享年九十有三,眞是寿终正寝,福寿全归。尙时先生,奉贤县邬家桥人,靑年时代,响应国民革命军北伐,贡献良多;抗战期间,从事敌后工作,出钱出力,出生入死,冒险犯难,与敌伪作殊死战,厥功甚伟;抗战胜利后,参加浦东地方建设,不遗余力;于三十七年,众望所归,当选奉贤县国民大会代表,三十八年追随政府来台,在四十年之国大代表岗位上支持政府,响应国策,克尽厥职;唯此次国民大会第八次会议,竟先一日逝世而未能投入选擧总统之神圣一票,不无遗憾耳。我在大陆求学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