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国际贸易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泛論美國國際貿易赤字與其他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卷 第4期  作者:楚弓 出版时间:1985-11-15
    关键字: 国际贸易 关税壁垒 贸易赤字 美国

    美國國內產業爲自保起見,向國會提案,用提高關稅等方式,限制外國製品進口,目前計達二百件以上。其中有關紡織品與鞋類二案,直接影響我國之大宗出口,為其先驅第一批,前途如何演化,最值得注意。美國國會,直接反映民意,傾向於保護主義。而白宮執政當局,鑒於一九三〇年代胡佛總統當政時,通過所史摩特—哈萊關稅法案,提高進口稅高至五十%,引起貿易伙伴廿五國之報復,出口總值在二年內劇減至三分之二,國內股市慘跌,接着是經濟大蕭條。直至羅斯福上任,方始扭轉。此項慘痛,記憶猶新。...

  • 文章溫州綠肥“滿江紅”——降低水稻生產成本並可提高產量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1卷 第4期  作者:林秉東  出版时间:1995-08-01
    关键字: 绿肥 水稻 农业生产 国际贸易

    满江红作肥料之外,可以抑制稻田杂草,节省除草费用(小部分杂草不能抑制);但是增加蓄养「满江红」的费用,以上增减稻作生产成本及增加稻之收获?必须经大规模实验,取得数据。显见认为吾们于入关之调适期内,做吾人自已的大规模实验及示范种植;同时参考吾国已有的古法,指导台湾稻农们利用『满江红』的技术,来日,如发生国际贸易冲击,将有助于稻农们之应变能力。

  • 文章論明清廣東國際貿易與近代中泰之關係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梁嘉彬 出版时间:1977-06-30
    关键字: 明清时期 中泰关系 广东贸易 国际贸易

    一泰国原称暹罗。明淸两代,中、暹关系之密,通使之频,远非前朝可比;而其枢纽则在广州之国际贸易。查明代自太祖洪武三年(西元一三七〇年),命吕宗俊等赍诏谕暹罗斛,其后暹罗斛于五年间凡十五贡,自洪武十年遣使赐王印并改其国号为暹罗后,暹罗比年一贡,或一年两贡,或数年一贡。有明一代,当其国「大城Ayudhaya前朝」及「大城后朝[1]」,明使往暹者二十余次,暹使来朝者多至八十七次,世子亦有亲自入朝者,其关系不可谓不密矣,而其封贡通市,盖莫不经由广州之道[2]。案

  • 文章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之十大神話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2期  作者:眉山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美国 国际贸易 竞争 制造业 劳动力 赤字

    美國爲我國的第一號貿易夥伴,近年與我同受貿易保護政策之害。其用以誤導公衆的十大神話。更是誤盡蒼生,美國「自由人」雜誌專文論列破解,頗多卓見,特爲擇要譯載。

  • 文章南祥高速公路通車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1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1-01-10
    关键字: 南祥高速公路 中越边境 自然风光 国际贸易

    中國時報十月十二日報導,廣西省會南寧至憑祥的高速公路,已於日前開放通車,往後前往中越邊界優游蒲寨、弄堯邊貿交易,德天瀑布、明仕田園風光和少數民族風情的台灣遊客,將更方便,詳洽:〇〇二—八六—七七一—二八三七〇七〇。

  • 文章東北大豆之馳名及展望(三)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7卷 第4期  作者:曹樹鈞 出版时间:1977-05-01
    关键字: 东北大豆 世界大豆的产量 大豆国际市场 国际贸易 展望

    Statis ties 1966)一九六四年(民国五十三年)全世界大豆产量为三、一九四万吨,美国生产一、九一〇万吨占否分之五九·八一,我国大陆生产一、〇七七万吨占百分之三三·七二,其次为巴西、印尼、澳洲、日本等国。一九六五年,美国大豆产量,更创高峰,达二、三三〇万吨。最近美国农业部硏究报吿,美国一九七七年(民国六十六年)大豆产量估计为三、六七〇万吨。(注:28)就大豆国际贸易言,美国现为最大输出国。一九六四—六五年期,每年平均输出一八三、〇〇〇、〇〇〇斛(又名蒲式耳

  • 文章東北大豆之馳名及展望(四)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曹樹鈞 出版时间:1977-08-01
    关键字: 东北大豆 松辽平原 黑土 大豆输出 国际贸易

    自有必要。由于东北大豆品质优良,日本习用已久,且就近购运,费用节省,故如将来东北大豆增产,能对日本充分供应,则掌握其市埸,决无问题。⑷香港及东南亚各地香港及东南亚各地,如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亚及新加坡输入大豆,为求节省运费,购买我国大豆,较为合算,与日本同,其数量现虽不得而知,估计应在数十万吨以上。八、东北大豆输出对于平衡国际贸易的效用1.东北大豆年有可供外销的数量东北已往大豆产量,虽仅为关内各主要生产大豆省份所产大豆总数的三分之二,例如:民国三十六年,四川

  • 文章我師·我友·我夫——魯傳鼎敎授去矣!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9期  作者:趙淑敏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鲁传鼎 商学院长 经济 国际贸易 《中国贸易史》

    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赖贷金完成大学教育。敦品励学,颇得其意,故日后虽获机会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匹兹堡大学诸名校进修硏究,终把中大当做知识的母亲,四十余载,未改孺慕。民国三十五年,应朱师国璋命返沪协助上海商学院复校招生。三十八年来台,初任教于省立师范学院,四十三年受知于尹仲容先生,进入工业委员会参与经济计划工作,前后三年有半。然觉志业仍在教学与硏究,乃于改组之际应聘省立法商学院。四十九年自美返国遂任教于国立政治大学国际贸易系,迄于因病退休。曾任国际贸易系主任

  • 文章二〇〇七中国(常州)国际贸易高峰论坛在常州科教城举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58期  出版时间:2007-07-30
    关键字: 常州 科教城 国际贸易高峰论坛 工业经济 贸易

    上月廿八日下午,由武进区政府主办、中国贸促会武进支会和常州世贸中心承办的二〇〇七中国(常州)国际贸易高峰论坛在常州科教城举行。此次论坛旨在拓宽企业家的视野,认识世贸中心组织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常州强大的工业经济发展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来自中国世贸中心联会、印度孟买、韩国首尔、中国台北、澳门、北京、上海、重庆等各世贸中心的嘉宾,以及来自上海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的专家们,在论坛上各抒己见、传经说教,为与会企业如何更好地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成功出谋划策

  • 文章另一條絲綢古道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1期  作者:劉春明 出版时间:1991-12-25
    关键字: 南方丝绸古道 早期国际贸易 腾冲 中印公路 历史发展

    缅甸、印度、阿富汗等国的商道早于西汉之前就已逐步形成。汉以后,这里已不是原始的互市和短途贩运,取而代之的是双方的商贾从事早期的国际贸易。货商以人肩马驮将大宗的生丝及黄铜、石磺、水银、朱砂、铁锅、铜器、锡、铅、明矾、金、银、丝绸、天鹅绒、酒精、果干、纸张、扇子、衣鞋、药材等一百多种商品由各地运往腾冲,再由腾冲冲分运至缅北的密支那、八莫一带。一些西洋商人又将来自中国的商品转运到仰光及加尔各答再销往南亚及欧洲各国。货商运入中国的商品除以棉花为大宗外(每年约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