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上古之時,以有易無,無所謂貨幣也。及至漁獵時代,則以貝殼石刀爲貨幣,耕種時代,則以農器爲貨幣,嗣後交易日繁,漸感不便,人類智識,逐漸進化,發明金屬,故以金屬製爲貝形刀形鏟形,作爲交易之媒介,是爲貝殼石刀農器而進爲金屬貨幣時代,此卽金屬貨幣之濫觴也。殷周之世,又變其形式爲空首、方足、尖足、圓足,其時封建制度,鑄幣之權,在於列國,諸候各自爲政,故所鑄之幣,其形式輕重,大小各有不同:有紀地者,如湼金、安陽、山陽等;有紀値者,如虞一金貨、二金貨、安邑一金貨、二金...
万银元以上。如此之多的钱主聚集在河口,是依托铅山制茶业、造纸业在地区间的领先地位及河口镇商业贸易的繁荣。铅山河口位于赣、皖、浙、闽交结点上,各省的生活日用品在此交流转输。清代人称:「铅山南控八闽,东连吴越,岩旧壑流,土壤沃衍,民人富庶,物产蕃滋。」[1]「地届吴越之交,山川脉络于闽,野市物产稻、苎、竹、纸,足为四方之利赖。」[2]丰富的物产,发达的手工业,便利的交通,为铅山县与河口镇商业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特质基础。以下数则事例,可见一斑。县志载:道光
十九世紀末期,英、法、荷,在南洋各地大量種植橡膠,開採錫礦,需要大批廉價的勞工。於是掀起了一次閩粵沿海居民,大規模向南洋移民的風潮。因此,提到南洋華僑,就連想到,閩粵的先期移民。但是,民國初年,吾魯亦有一次較具規模的南洋移民,則鮮爲人知。目前他們居住在馬來西亞沙巴(北婆羅洲)的山東村。民國七十年初,我在東馬砂朥越服務。入境問俗:到圖書館涉獵有關該國人文、社會、經濟地理文獻。在一本討論:人口、農業、都市聚落與區域發展的,砂汶沙(北婆三邦)地理論文集的第廿頁...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71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