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巍巍壯麗大中華,江河浩瀚氣勢佳,崇山峻嶺鍾靈秀,名勝星羅實足誇,物華天寶相映應,代有偉人建國家!二、古聖先賢居斯土,龍的傳人紮下根,胝手胼足開展拓,薪盡火傳一脈承,東方文化發祥地,我武維揚大國風!三、天佑中華生國父,締造新民進大同,總統蔣公承偉志,北伐剿匪竟全功,八年抗戰獲勝利,民主憲政業績宏!四、建設台澎與金馬,復興基地正繁榮,政通人和大團結,秣馬厲兵士氣雄,全國上下同敵愾,掃蕩妖魔指顧中!五、靑天白日旗高擧,光被四海與八荒,大好山河歸一統,雄偉壯...
-
十月十日是中華民國國慶日,回想百年之前,國父秉持三民主義主權在民的理想,領導萬千先進志士,外抗強權侵略,內爭民主人權,前仆後繼,百折不撓,終能創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且在經國先生勵精圖治,全民團結奮起,以無比的勇氣與決心,終能創造舉世稱奇的臺灣經濟奇蹟。回顧迄三年多來,民眾給了民進黨許多機會,不僅讓民進黨取得執政權,還讓民進黨成為國會最大黨。然而,民進黨回報民眾的卻是慘不忍睹的施政成績單,甚至讓中華民國面臨空前的危機;從八掌溪事件、核四停建、農漁會整頓...
-
「我自去(卅八)年一月下野以後,到年底為止,為時不滿一年,大陸各省已經全部淪陷。今天我們實已到了亡國的境地了!但是今天到臺灣來的人,無論文武幹部,好像並無亡國之痛的感覺……。如果長此下去,連最後的基地臺灣,亦都不能確保了!所以我今天特別提醒大家,我們的中華民國到去年年終,就隨大陸淪陷而已經滅亡了!我們今天都已成了亡國之民,而還不自覺,豈可不痛?」這是中國國民黨蔣總裁,在民國卅九年二月,講《復職的使命與目的》時,提出來的沉痛話語。話的內容,實際是要提醒「文...
-
十月十日,今天是中華民國國慶日。過去到了這一天,國人會感到興奮、驕傲;如今到了這一天,凡愛中華民國的人,卻不免感到傷心。中華民國的國號猶在,但有些人竟視之為「外衣」,即所謂「借殼上市」;打開「外衣」,見不到青天白日滿地紅,而是「綠油油」一片。尤有甚者,還有人連口頭都不願承認,言必稱「臺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甚至有人製造「臺灣護照」,,公開招售,形成「國中有國」,而政府居然視若無睹。「本土化」的無限上綱,其所包藏的「去中國化」,也相對越來越濃。國民黨主席...
-
中央日報91.10.10今天是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慶,我們撫今追昔,感念國事之艱辛,思及國家之前途,心情其實是沉重的。我們想到國父孫中山先生,以及先烈羅福星先生。後者曾經和林覺民等先生一樣,投身廣州起義,結果受傷未死,走避南洋。民國元年十一月,他奉國父之命,來臺發展組織,於苗栗密組支部,復擴分部於全臺各地,不經年,已有黨員十二萬,其愛黨之誠由此可見。民國三年三月三日,羅先生不幸被日本殖民當局加害於臺北。就義前夕,他在獄中寫下「祝我民國詞」:中土如斯更富強,華封共祝...
-
中央日報 九0、八、三十泛國民黨要團結,這是中國國民黨、親民黨和新黨的共識,也是許多選民的呼聲。究竟如何團結?由於必須兼顧理想與現實,因此衆說紛紜,似難周全。在此,我們想起一件往事。蔣經國先生初任總統時,以其聲望之高,政壇仍有一些雜音,尤其是立法院,老委員中臥虎藏龍,並非人人皆爲乖乖牌,即使同屬國民黨,在政策上也未必完全配合。經國先生有鑑於此,特召開會議,並請大老上座,張群先生和何應欽先生,分別坐在他的左右,有如兩大護法。兩位大老與蔣公同輩,他們爲經國先生...
-
一、政府違法搞正名,已失六成人民心。耗費鉅額納稅錢,騙取選票民夢醒。二、改名中正紀念堂,還要跟著拆圍牆。蘇揆認爲帝王象,民生社會不妥當。三、觀光景點中正堂,中外人士頗嚮往。大陸同胞更殷切,盼能親睹莊嚴象。四、獨派分子無心肝,蔣公銅像遭劫難。拆除摧毀不忍看,鞭屍行爲手段殘。五、急躁正名反矮化,美已預見鬧笑話。台灣郵政降爲省,自取其辱不怪牠。六、大選在即去中化,藉此理由騙大家。花點小錢算什麼,正名動作文化差。
-
文·牟科港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已屆一甲子,在幾千年華人歷史中,只有台灣的民主走得如此遙遠,大陸常以西方民主不適合全然移植中國爲由抵制西方人權民主改革要求,相對台灣人民已經四度直接民選國家元首,及兩度政黨輪替,確如杭廷頓所言,台灣已經邁入眞正民主國家行列,此次大選全球矚目,甚至香港及中國開放電視直播開票報導,不僅對仍舊無法直選特首的香港及只開放到村長選舉的中國兩地居民有直接衝擊及垂範作用,也讓大陸年輕人反思在經濟改革後大陸的政治體制改革是否能加快腳步。台獨教父...
-
《江湖夜雨十年燈》,算來,是我從一九七二(民國六十一)年,自媒體工作崗位,再改行到「黎明文化事業公司」作出版事業後,連編著、編註在内,前後出版的第十本書。本書名爲《江湖夜雨十年燈》,是出自宋時黃山谷寄黃幾復七律,全詩見本書首頁。
-
兩岸中國自一九四九年分治以來,台灣與大陸在發展型態上即有著迥然不同的選擇,大體而言,大陸是政治掛帥,台灣則是經濟掛帥,也正因爲所掛之帥不同,到一九七八年爲止的三十年時間裡,两岸的政治發展呈現了截然不同的面貌。在台灣,一開始即揭槊了追求經濟成長的大旗,在威權的政治體制與經濟部門大體尊重市場機能的架搆下,有效動員了一切可以動員的資源,包括土地、勞力、资金,傾全力爲擺脫後進䦕發的階段而放手一搏。在此一期間中,技術官僚一直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舉凡經濟計畫的擘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