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渊源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獨一無二的盧溝橋——略述盧溝橋的科學、藝術性與歷史價値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8期  作者:王希文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卢沟桥 历史渊源 今非昔比

    在北京廣安門外西南二十多公里處,回憶當年的情景,出廣安門,觸目所及即爲廣大的田野,沿路溪流委曲,楊柳低垂,有說不出的柔婉雅致。就這樣一路淙淙水聲來到永定河畔,而盧溝河上「臥虹千尺」漢白玉的白石長橋,就橫跨在河上。中世紀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經爲其美麗的造型而傾倒,並在「馬可波羅行記」一書中讚美它是「……河上有一美麗的石橋,各處橋梁之美,鮮有及之者……建材、建築技術甚佳,純用極美之大理石爲之,堪稱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這就是著名的盧溝橋。盧溝亦名...

  • 文章台灣與大陸的一體關係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3期  出版时间:1986-03-01
    关键字: 海峡两岸 文化 历史渊源 地缘

    一部台湾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汉民族在台湾的开拓、经营和移民史。为了政治和经济的种种原因,先民们冒险渡海来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胼手胝足,流血流汗,「以拓殖斯土」,历经数世纪的辛勤经营,终于缔造出一个内地化的社会,建设成一个美丽而富庶的宝岛。「血浓于水」,这是台湾与大陆一体关系的最佳写照。台湾与大陆的一体关系,可以从四方面来看。一、历史渊源台湾历史之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由来已久。尙书禹贡篇将当时的中国区分为九州,扬州居其中之一,其领域北至淮河,东南

  • 文章閩北與臺灣人員交流交往源遠流長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2  作者:羅小平 出版时间:1998-12-31
    关键字: 闽北地区 台湾 人员交流交往 历史渊源

    作者:南平市人、文史作家

  • 文章中原世第與台灣同胞血縁関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79-04-25
    关键字: 中原世第 台湾同胞 血缘关系 两岸关系 历史渊源

    姓氏之別起於商周。中原爲漢族文化發源之區,殷商之都位於黃河兩岸;周初平定天下之後,封姫姓於魯、晉、蔡、曹、鄭、吳、魏等國。除少數在今山東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外,其餘均在河南省。今就地名與姓氏相對,則知河南一百一十一個縣名之中,除民權、博愛,經扶於民國以後設治之外,餘則大都與姓氏有關。地名是歷史中的化石,不論空間和時間,均有其不變的價値。例如:三皇伏羲氏建於陳(今淮陽縣),黃帝都於有熊(今新鄭縣),大禹誕生於崇山(卽嵩山),湯都於亳(今商邱縣),盤庚遷於殷(...

  • 文章崛起中的思茅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8期  作者:施毅  出版时间:1998-12-25
    关键字: 思茅 历史渊源 资源状况 区位优势 人杰地灵

    思茅地區是一塊神奇、美麗、豐鐃的熱土。面積四萬五千平方公里,爲雲南省最大的地州。全區人口二百四十萬,有漢、傣、彝、佤、拉祜、哈尼等二十四種民族。行政區劃九縣一市(其中,九縣均爲民族自治縣),地區首府駐地爲思茅市。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多民族地區。一、歷史悠久,淵源流長遠在三千年前,瀾滄江畔小橄欖壩一帶就有思普先民居住;商、周時期,始入獻方物(象齒和矩狗),思茅地區已和中原相通,中原地區先進的文化爲本地人民所接受,同時,保留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滇文化。當時稱產里(...

  • 文章臺灣為什麼不能獨立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6期  作者:燕夫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台湾 历史渊源 民族文化传承 国防安全 独立

    一)台湾系中国东南边陲的岛屿,它是固有疆域的屏障,亦是中国人海洋作战的踏板。(二)中国人自元朝即陆续进入台湾开拓,有其历史渊源及民族文化传承纪录。(三)十六世纪郑成功率其大军驱走荷兰人,聚集闽南族及客家落居,形成中国人生存领域。(四)甲午战争日本侵据台湾,五十多年经营及皇民教育塑造,并未改变岛民中华文化传承与生活习俗。(五)二战结束,台湾回归祖国,中华民国播迁台湾,倡行华夏教育,岛内各族群皆以国语沟通,生活习俗一致。(六)中共已然崛起,消除弱国积弊

  • 文章从赴温州投资谈起——读「温州历史渊源」的启示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3卷 第3期  作者:林宏  出版时间:2007-06-01
    关键字: 同乡会 《温州历史渊源 团结乡邦 建设乡邦

    我的好友陈君欲赴温州投资,向我探询温州情况,我当时想起年初参加同乡会开大会时赠送的「温州历史渊源」一书,正好派上用场,我国有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为了「知己」,首先要了解温州的历史沿革经济文化等等,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兴趣,先来阅读「温州历史渊源」,才能了解温州情况,当我读完这本有系统、有内涵的全书之后,我才彻悟到最后一篇是同乡会理事蔡桂炜所写的感言中,曾有「人手一册,茶余饭后,翻阅细读,深思赏析,对振奋人心,团结乡亲,建设乡邦,不无微效」这几

  • 文章河洛文化在台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1期  作者:謝魁源、馬永濤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河洛文化 殷墟故地 甲骨文 匈奴 历史渊源

    前言台灣話是閩南話,台灣人卻稱之爲「河洛話」,意謂台灣話,就是「古漢語」,就是古代「河南洛陽」地區漢人使用的語言,是漢字所紀錄的「最純古漢語」;與「五胡亂華」後所形成的「近代漢語——普通話」相較。台灣話依舊保有——平、上、去、入分陰陽——「四聲八調」的「漢語基因」,依然保存「前位移音」——「連讀變音轉調」的「漢語特色」。現在台灣地區所謂的國語也就是大陸地區的普通話,則喪失了「陰入」、「陽上」、「陽去」、「陽入」四聲,語言溝通雖無問題,但對「河洛漢文化」的...

  • 文章蜀布是雲南所產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7期  作者:段榮昌  出版时间:1997-12-25
    关键字: 蜀布 云南 历史渊源 学者论述 地方物产

    讀漢史,漢武帝於元狩元年(前一二二年)派博望候張騫使西域,遠到大食,再往其西至海,本擬繼行到大秦,因海濱人云:「夏秋巨浪,船不能行,冬日寒冷,支不住寒風刮削,仍不能渡,只有春季可去,船至海中,又多事故,船中人多想家,故春日行者,多中途而返。是以我地之人及外來客,極少敢去」。張騫聽此言,即止步不行。張騫在大食,見蜀布、邛竹杖,問所從來,當地人答:「吾國人往市之身毒。」又問:「身毒在何處?」其國人答:「在東南數千里,此去蜀,不遠矣。」張騫得此消息,已不遠,不...

  • 文章三七的由來與其造福人類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8期  作者:嚴餘昌  出版时间:1998-12-25
    关键字: 三七 历史渊源 医药功效 经济效益 地方特产

    三七姑孃的傳説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一對孿生姊妹,不僅天生麗質,而且宅心仁厚。當她們看到人間洪水泛濫、房舍田園盡被呑沒、老弱婦孺啼饑號寒時,雙雙潸然淚下,彼此同心,甘冒天庭大不韙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於是便趁南天門天兵天將酣睡之際,悄悄遁出天門,雙雙降落人間,兩姊妹約定一到東北,一到西南,待收服妖孽後,再於此相會同返天堂領罪,別後,姐姐趕赴東北,妹妹奔往西南邊陲—今日雲南的文山州一帶,她們與興風作浪的孽龍幾番鬥法較量,最後兩敗倶亡,洪水退去,姊妹雙雙卻將...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