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典故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沭城之形成與發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区域发展 历史典故 城市建设

    沭陽,昔無城。明正德六年(公元一五〇六年)流寇入境,正德七年(公元一五〇七年),知縣易瓚築土城防禦,周圍八百九十四丈四尺,高二丈二尺,城壕一丈九尺深。淮安知府薛請於朝復修而未果。嘉靖年間,沭河決口,東城湮沒,戴家巷、東門弔橋均為水沖毀。隆慶五年(公元一五七二年)河復決,東城小南門一帶半湮沒於水。因而城北徙。萬曆二年(公元一五七五年)沭河決口,井李巷城西角復潰。萬曆二十年(公元一五九三年)知縣徐可達議以磚,復修城墙,仰省察官唐胤等丈量,周長八百五十丈,高二...

  • 文章宜良烤鴨香飄千里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8期  作者:徐增樹  出版时间:1998-12-25
    关键字: 宜良 烤鸭 历史典故 经济效益 地方特产

    色、香、味倶佳的宜良烤鴨(舊稱燒鴨),享譽省內外已將近百年。傳說,清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年),岑毓英在宜良花橋「順河樓」與友人何秀林、蔡標等誓盟結拜,叫酒館老板想法把整隻鴨子燒吃,由於口味感覺不錯,以後該酒館就開始整隻燒烤售賣。後岑毓英當雲貴總督,縣人就把這鴨子稱爲「宮保燒鴨」。綪光緒二十七年(一九〇一年),宜良舉人許秋田赴北京會考,雇狗街西村人劉文陪侍。劉在京無事之時,便細心觀摹住所隔壁烤鴨店的烤鴨技藝,回到宜良後,便在狗街火車站開設一個烤鴨店,取名「質...

  • 文章兩岸情思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張學武  出版时间:2003-06-01
    关键字: 海峡两岸 怀念故乡 同根同源 历史典故 两岸统一 感怀诗文

    一、回思曲徑分離後,冷落門庭滿綠苔;稽首中秋香案下,舉盃祈儔望君來。二、人生無限傷心事,粉淡香殘燕子樓;憂鬱嫦娥沉碧海,望穿孤島淚飛流。三、咱家不是孟姜女,爲啥偏生萬喜良;金玉良緣成一夢,豈如雙蝶任飛翔。四、時光呑沒相夫夢,惟有夕陽雅又柔;萬事皆休情未了,鏡花水月幾春霄。五、多少情思多少淚,誰能曉示誰能知;知之惟我鍾情女,幾度春秋仰屋思。六、婦容婦德閨門女,少伴孤燈白髮蒼;若去黃泉無一憾,鬼門關下盼成雙。七、鴛鴦隔海難相戲,靑鳥無書望斷腸;雖惜當初花燭夜...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