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养蚕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防城的蔴績及蠶業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林茂 出版时间:1973-12-01
    关键字: 防城 麻业 蚕业 养蚕过程 缫丝

    黄帝画传文中有云:「古代之衣服,都用兽皮鱼皮或蔴皮等物质,来作制衣原料,棉花是后来由印度传入中国的。惟丝之发明最早,黄帝正妃嫘祖,为西陵氏之女,知养蚕的道理,乃敎民养蚕缫丝织锦,并采取花汁作为各种颜色,故衣裳五光十彩,益增美丽!」由此可见,中国人在四千多年前,即着丝质衣裳,在黄帝时服制已完备!至于所说的蔴皮,是一种一年生草本的植物,从古到今,在广东防城一带的农村很多,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拥有两个蔴园。一个是专门种植大蔴,高达八、九尺,叶对生,有锯齿,茎皮

  • 文章谈无锡蚕桑的发达与农村妇女养蚕的辛苦经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期  作者:郊農 出版时间:1969-06-20
    关键字: 桑蚕业 养蚕经验 养殖技术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这是古人的蚕妇吟,描写养蚕的妇女,不眠不休,随时注意蚕把桑叶吃完,再予添喂,备极辛苦的情形,子规一名杜鹃,俗称催忙鸟,在养蚕季节,到处是牠啼叫的声音,夜间尤其啼得厉害,一到快要天明,才休息一刻。自从蚕丝出口,政府奖励养蚕,且加以改良后,故鄕无锡的蚕桑事业,极其发达,列为农村主要副产,并且一年要养春秋二季,尤其在鄕鎭方面,既不经商,又无田地可耕种的人家,一年的生计,全靠养蚕的收获,因而致富

  • 文章豫省山蠶瑣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嶽峯 出版时间:1970-03-01
    关键字: 山蚕 养蚕 河南省 林业

    六月二十四日,各报刋载「花莲讯」:「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在东部泰莱、东河两地农场种桑养蚕事业所获显著成就,已透露出建立东部蚕桑事业的光明远景……在种桑育苗方面,上半年度,东部山地雨量较少,春种桑工作稍受影响。今年秋季内继续种桑六十九公顷,育苗四十五万株,以达到今年种桑一百公顷,育苗一百万株的目标。」从这则新闻,可知养蚕事业,已在辅导会有计划,有目标的努力下展露光明的前途;像台湾这样的气候,在东部的山坡地上养蚕,应属大有可为!由此我联想到家鄕河南

  • 文章淸末無錫一位好縣令——裴大中洋商罔顧信義用大稱收買鮮繭裴令深悉民隱校準漕砝為四碼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11期  作者:軍嶂山樵  出版时间:1987-05-20
    关键字: 无锡县令 裴大中 养蚕行业 蚕丝买卖

    吾邑四鄕农民除耕种稻麦外,多靠种桑养蚕为一大副产收获,甚至全靠种桑养蚕为生者,亦大有其人,春蚕,夏蚕,秋蚕,几乎一年到头在忙着养蚕,养得好,要比耕种稻麦,获利倍蓰,如果不好,蚕儿中途出了毛病,蚀了大本的亦复不少,所以江苏省政府在无锡西门外龙山稍设有蚕桑试验场,附设育蚕指导所,派员到各蚕户去指导,并在蚕子孵化时合作在一起饲养,到了二眠时期,再由各户分囘家去饲养,这样就可靠了。吾邑在淸朝乾,嘉以前,农民很少养蚕,祇有南门外开化,扬名,新安等鄕,地滨太湖,与

  • 文章养蚕琐谈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10期  作者:丁仲涵  出版时间:1987-04-20
    关键字: 养蚕经验 农家产业 养育技术

    丁园园丁丁仲涵吾邑——无锡——山明水秀、物产丰饶,号称鱼米之鄕,而养蚕一项,亦为农家每年大宗收入之一,赖以维持补助一家全年生计,故每家大都养蚕,或多或少,视其自种桑树之多少以及场地,工具之是否足够,人力之是否完备而定,每年以春蚕为主,亦有养夏蚕及秋蚕(俗称桂花蚕)者,近年来亦甚多以蚕字简写作「蚕」,分析之为天虫二字,天生丽质,娇小柔弱,终身仅以桑叶裹腹,在短短三四十天内,度其一生,吐丝万丈,囘馈人类,实为造物奇蹟,娟娟此豸,益虫也。其养育之法,为一种学问

  • 文章蠶與蜂特展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7期  作者:丁仲涵  出版时间:1992-01-20
    关键字: 蚕蜂业改良场 台省立博物馆 养蚕 养蜂

    新竹、台中各地区学校经常组团至台湾省蚕蜂业改良场参观,使小朋友们知道养蚕、养蜂、栽桑等知识。我无锡鄕间农人,以养蚕为第一副业,对于此项展览,必感兴趣,为特将报端(台湾时报十一月廿日及十二月六日两次)所载摘要抄录如上,希望同鄕在台亲友、结伴就近在台北先行参观,如对「人工改导,不让蚕再作茧而使蚕平面吐丝,作成平面茧」有兴趣者,请阅本刋二六五期鄕讯,作进一步之研究,并可函「土银池上蚕丝场黄场长灿琪接洽,约期组团前去参观,更进一步可作认养家蚕之准备,一举数得,幸勿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