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京剧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甘肃京剧团访台 演出西部京剧「夏王悲歌」「原野」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8、49期  作者:李玉成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甘肃京剧团访台 《夏王悲歌》 《原野》 京剧介绍

    各大传媒竞相报导,佳评如潮;专家学者口碑称赞,造成轰动新闻甘肃京剧团应中正文化中心邀请,于九六年五月,来台演出。五月九日至十二日,一连四天,在国家剧院演出新编历史剧「夏王悲歌」,五月十三、十四两天,演出京剧现代剧「原野」,颇受观众赞赏,虽然卖座并未爆满,但却引起台北戏剧界的热烈讨论,和传媒的重视报导,一时顿成轰动宝岛的文艺活动要闻。有「西部京剧」之称的「夏王悲歌」,曾获一九九四年大陆「文华奖」新剧目等四项奖,是当年大陆最受瞩目的创新京剧作品,描述西夏王

  • 文章我對國劇的迷戀與期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劉鳳桐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京剧爱好 振兴国剧 剧团建设 京剧表演

    (注:→圖爲筆者在一集會中清唱時的神情。)古早年代,家鄕海州有兩種戲劇,一爲大戲,即京戲;一爲小戲,即地方戲劇。我自幼即愛大戲——國劇。但海州無戲院,僅靠迎神賽會時,在廟院的戲台演出,演來演去,就是那幾齣,像大回朝、軒門斬子、獨木關等,演員也都是城內那幾位票友。每逢開場鑼鼓響起,聲震全城,各街道角落,扶老攜幼,自帶板凳,聚集而來,搶佔好的位置;我總是攀登廟院中的大鼎(即高約三公尺的大香爐)兩側突出的支臂,旣不要自備板凳,又能居高臨下,暢觀台上表演。稍長,...

  • 文章我的父親杜月笙先生

    来源期刊:《浦東》 第50期  作者:杜維藩 出版时间:1987-10-15
    关键字: 杜月笙 金融 赌博 帮会势力 京剧票友

    先父 月笙先生,崛起闤闠,交及公卿,一生行誼,幽微與顯達兼賅。先父對國家社會是否有何貢獻,自有史家評定,不敢妄議;惟世以傳奇人物目先父,記述傳聞,容或有誇張失實之處。茲値先父百齡冥誕,敬述先父立身處世瑣屑,爲世所未知或曾誤傳者數端,藉寄孺慕。先父在民國三十年十二月初,由香港飛重慶;數日以後,太平洋戰爭爆發,自此在川定居。經四川財政廳長劉航琛先生的介紹,與康氏三兄弟相識,公餘盤桓,常常同桌「消遣」,曾有傳說,康氏昆仲曾以所經營的銀行作孤注一擲,先父在贏得鉅...

  • 文章京剧的守望者——习志淦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曹康林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京剧 徐九经升官记 襄阳米颠 母亲抚养 京剧团 现代戏创作 药王庙传奇 剧团到台湾 京剧阿Q 剧本创作

    二十三年前,以编创《徐九经升官记》在京剧界初露头角的习志淦,如今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他创作的京剧《襄阳米顚》在中国第四届京剧艺术节中获得优秀编剧奖,与此同时,他与人合作的京剧《膏药章》也最后入选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剧目,这也是从「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开始评选以来,湖北唯一入选的作品。到目前为止,习志淦创作上演的京剧大戏共有十四部,其中有六部获得全国大奖。在京剧市场日益萎缩的今天,不少京剧的创作者,改的改行,封的封笔,而习志淦却

  • 文章烟台今昔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李能宏  出版时间:2001-06-20
    关键字: 烟台市 交通 食物 娱乐 京剧

    他附属设施,一切设备完成后,将成为烟台市的一个设备完善的旅游胜地。五、烟台京剧团烟台市京剧团,设在烟台市区胜利路一幢新楼样房里,这幢楼房,原来是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丹桂戏院。原来专演京剧,四十年代电影兴起,为了适应环境,改为既演电影也演京剧的多功能戏院,如今虽外貌改为新式楼房,但原有舞台和观众席仍保留一些旧的遗迹。最突出的,是原丹桂戏院的圆形藻井,约三层楼高,仍完好如初,原来的池座曾改为丹桂京剧茶座。因生意清淡而倒闭,现已改为餐厅了。笔者曾多次回烟台扫墓探亲,也

  • 文章颍滨中学看京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佚名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颍滨中学 京剧演出 戏剧欣赏 往事回忆

    京剧时下被捧为国粹,我的看法则不同。中国之大并非只有京、沪两地,广大的农村及偏僻的小县城,对京剧就不是那么了解,或者不够热爱我们的「国粹」。我本人是京剧的「粉丝」。我喜欢它富丽华贵的服饰,柔美抑扬的唱腔,尤其欣赏富含诗意的唱词常令我赞叹不止。较之于豪放粗犷的地方剧种(如河南梆子、西北秦腔)的确有玉璞之分。除地域所限外,观众的文化素养、审美观念也决定了他的趣味或爱好。我的家乡虽是小县城,在我的记忆中,从我离家(一九五六)远赴新疆之前就没有京剧班子光临过

  • 文章京剧在台发展概述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9期  作者:郭光啓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京剧 戏馆变迁史 名角介绍 经典剧目介绍

    两年后,才相继出现了「浪花座」、「台北座」、「十字座」、「荣座」等戏馆。因为统统设在城内,城外民众不便前往观赏。宣统元年(一九〇九)。总督又下令在大稻埕,建了一座「淡水戏馆」。以上这些戏馆,都是日本人经营。清代末叶,京剧多从福建渡海传入台湾,当时内地人到台湾,大多数都是从台南安平港或是中部的鹿港登岸。两地遂形成台湾省早期京戏的摇篮。然后传播到台北、台中、彰化、高雄各地。这些地方的京剧票房活动,颇为兴盛。当时台南有教师赵芝山、陈得禄,台北有炎脯仙,均很有

  • 文章鍾榮率子弟兵九月來臺公演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4卷 第1、2期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钟荣 江苏京剧学院 人物介绍 台湾公演

    程派青衣钟荣女士率多名弟子,将于九月八日随「江苏京剧学院」来台与「国光京剧团」合作演出经典剧目,盛况可期。享誉两岸菊坛的钟荣女士,系前本刊社长辛子方鄕长之挚友。十七年前的一九九五年六月十六日,她与荀派花旦宋长荣,曾随「江苏京剧团」来台,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公演七天九埸,轰动一时。当时,本刊故发行人夏荷生鄕长、社长辛子方鄕长,为表达欢迎之意,曾联袂前往该团下榻之第一大饭店拜访,分别致赠她与宋长荣鲜花各一盆,另就近在其饭店餐厅备妥接风筵席,并以纪念银盾各一

  • 文章學友聚會歡迎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方明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京剧文化 同乡联谊 两岸交往

    编者按:陈岐兴鄕长于今年五月间组团返鄕探亲,并与幼年同寅方明(原名方文烺)等聚会,会中方明特仿京剧「珠帘寨」唱段,唱出了故鄕童友对旅台返鄕者的欢迎与思念情怀。据陈鄕长指称,方明对京剧深有硏究,自童年至今,始终未断,每天早晨都在沭城公园京剧社清唱,此次返鄕聚首,方以仿「珠帘寨」的唱腔代替致「欢迎词」,由于词正腔圆,大家深受感动,陈鄕长特将该动人唱词寄交本刊发表,以飨鄕亲读者,该唱词曰:西皮导板:盛世相逢重聚首,原板:学友们欣会乐悠悠。当年家鄕来分手,各自

  • 文章(參、兩岸交流)八、山東省濟南市雜技團一行五十二人來台表演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12期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杂技团赴台演出 文化旅游周 京剧意象杂技剧 宴请交流

    2009年12月1日至8日济南市文化局局长邹卫平先生率济南市杂技团一行52年来台举办「济南市文化旅游周」活动,在台北县新庄体育馆演出三场大型京剧意象杂技剧《齐风鲁韵·粉墨》。邀请山东同乡联谊总会和各县市的同乡会众乡长前往,一睹杂技秀独特风采,并拜会本会。本会安排2日下午16时30分在国民党接待室见面并参观国民党党史馆,晚间与中华齐鲁文经协会假三军军官俱乐部联合宴请交流团代表。来台交流团人员与本会餐叙人员如下:本会与济南市旅游文化交流团合影本会与山东济南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