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乡事共返回3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澄緒伯的祖地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丘玉輝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杨澄绪 人物事略 创业 家乡公益 捐资家乡

    起全家生活。后母亦病故,临终前,叮嘱其几兄弟,母与大哥在唐山时得其枫朗王兰村外婆、舅父帮助,常以米谷杂粮接济,日后如有好日子,要知恩图报。澄绪先生一谈到这里,老泪纵横,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足见他们母子情深。母亲去世后,澄绪先生在其兄庇护下,昆仲致力于工商业,创办「杨泰隆私人有限公司」,并使该公司逐步发展为新加坡五金行业中的翘楚。澄绪先生虽出生在新加坡,但在其父母教育和兄长影响下,对家乡情深意重,多次回乡探亲,捐资兴办、文化教育卫生福利等多项公益业;他早年曾通过

  • 文章胡小蘋捐款建橋簡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2期  作者:先紀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胡小苹 捐款建桥 家乡建设 同乡事略

    菊英曾在村中修路,鄕里称善。其父胡一帆,亦在数年前捐款修排山桥,对农村建设尽一分心力,村中父老颇多赞赏。胡小苹,台湾大学外语系毕业,国立政治大学外硏所曁美国佛莱契尔外交学院硕士,是苑前鄕目前在澳大利亚唯一侨民。其夫是澳大利亚英裔后代,在外商银行服务,曾游美、日、韩、新加坡、荷兰、法、英等国。这件小只是她抛石引玉的工作。期望有力量的人,人人做好,以造福桑梓。

  • 文章世紀之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5期  作者:張楓林 出版时间:2004-05-10
    关键字: 古樟树 童年往事 家乡新貌

    树下,尽情地嬉戏玩耍。夏天,艳阳高照,樟树好比一只大自然的空调,给人们挡雨遮阳。白天,酷热难当,我跟着大哥哥去树上捉知了;晚上,月高风清,无论大人、小孩都喜欢围着樟树乘凉,老人们坐在摇椅上聊天,小孩则喜欢听大人讲故,有时也在一起做游戏。秋天,秋高气爽,樟树上结满了种子,起先是绿又像颗颗黑珍珠,带着一股清香。成熟了,种子就会从树上落下来,我们常常去树下捡种子,用它作相互打仗的子弹。有时,月亮从樟树后的山坡上爬上来,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常常端著饭,一边吃,一边

  • 文章回顧與感念(平陸·台北)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文孫管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怀念家乡 台北生活

    遥念路坪:一九九二年五月偕内子钟荣宙,由客居地台北市返乡探亲,回到离别了五十多年的平陆县路坪故乡,夜宿祁家河庙坪村晚餐后,诸多乡亲谈到本乡经济情况,提及路坪村民生活环境较差,此次装设电灯,村民缴不出装灯配合款,所以住户就无法装电灯。我当时问路坪是何许之地。他们说:路坪就是你们山上的老家。当时我甚感愧憾,之后我问胞弟文福盛及贤侄女婿黄保龙等告知:路坪地名很早就有的,只是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已忘记了。我十岁以前出生及成长于斯地,那时只称为前沟、后沟住户地名

  • 文章返鄉吟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9期  作者:王力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回乡探亲 家乡风貌 往事回眸

    王力(守惠)盼得春回燕返來,荒煙不見舊樓台。繁華過眼隨風逝,猶爲兒孫話三槐。註:「三槐」爲王氏堂號,家族每隨時代動亂而衰頹,代有族譜可溯。民國擾攘,天翻地覆,開放後族人已完成修譜。

  • 文章今日孝都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81期  作者:朱蓮芳  出版时间:2000-07-15
    关键字: 武进 孝都 工业 经济 文化事业

    明显,交通便利,一〇一省道贯穿本鄕,距常州市火车站、飞机场、沪宁高速公路一五公里,距德胜港仅一公里。社会业发达,基础设施良好,邮电通讯发展快捷,传眞、程控电话直通世界各地,文化业蓬勃发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荣获常州市文化先进鄕称号,教育、卫生、金融、商业等机构设施完备,社会秩序安定,生活环境优美,集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正在兴建中的长江大堤初见雏形,漫步江堤,水天一色,江水浩淼,成为该鄕一条新的风景线。改革开放中的孝都,在快速高效的良性循环上

  • 文章今日坊前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70期  作者:蔣兆平  出版时间:1999-08-15
    关键字: 坊前 农业 水产 工业 社会事业 地理

    位于武进市南部的坊前鄕,西濒滆湖,是太滆湖区平原腹地之一,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典型的「鱼米之鄕」。全鄕总面积一八·一四平方公里,人口一〇二八〇人。坊前人民素有「勤耕善渔」之美称。改革开放以来,坊前人民更是意气奋发,开拓求进,经济建设社会业得到全面发展,农业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万亩良田全面实现机械化操作,粮食稳产、高产,为坊前经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是「常州市农业十强鄕鎭」之一。坊前鄕凭借滆湖水网地域优势,淡水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经过近

  • 文章溫州華僑貢獻多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4、5期  作者:溫言青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温州 华侨 家乡建设 投资 教育 公益事业

    温州人移民海外,寄人篱下,受尽欺凌,急切希望祖国强大,使自己在海外的权益受到保护。因此,他们心系故土,热爱桑梓,为祖国家振兴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以及兴办其他社会公益业,赈济灾民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爱鄕行俱在一、投资办企业。建国以来,瑞安华侨和归侨杨岩生、杨康银等人发动海外华侨、归侨兴建了瑞安陶瓷厂、啤酒厂、华侨制针厂等,解决了三百多华侨、归侨和侨眷子女的就业问题。一九八四年五月温州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以后,温州华侨华人纷至

  • 文章身在异 情牵故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2期  作者:黎明華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同乡事略 家乡公益 建设捐资 兴修设施 旅台同乡

    在今年汎期来临之前,由大庾籍台胞邓永飞捐资八万多元人民币修筑的池江鎭长江村洋口护河堤,正式交付使用。这是大庾县旅台同鄕热心家鄕公益业建设的又一力作。据统计,至今年四月底,全县已有一百多名旅台同鄕捐款一二五万元人民币,用于筑堤修路、建校兴医,文化厅室等建设达二十多件。近几年来,该县每年有近两百名台胞返鄕探亲访友。趁此契机,县里每年在重大传统节日期间,都要组织他们召开座谈会、联谊会,向他们介绍县里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业的发展情况,还安排他们参观重点工程

  • 文章博望散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武建華 向克 張紅陽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博望 童年往事 历史沿革 家乡小吃 今昔发展

    的说法不吻合,也没人追究,博望这里流传的是「诸葛亮火烧博望屯」,来到博望盘坐可闻。至今,博望老街东西长1300米,南北宽400米,面积52万平方米的土层下还残留1-7米的灰烬文化层。当地人管这些谷物灰烬叫「硝土」。一时间,这里四里八的人们都到这拉硝土做肥料,虽然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文化层,但这些灰烬做博望及附近的老百姓多少年来受益无穷,直到出现了化肥。元末明初,出了个大才子罗贯中,写了一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书中云:将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火烧博望,把博望烧得

共34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