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九江人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九江人笑声特别甜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1期  作者:傅勉文 出版时间:2008-05-01
    关键字: 九江 九江七奇 笑声甜

    为幸。九江人笑声特别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句俗话流传几千年,几千年,茫茫然,「靠山吃山」不著边,「靠水吃水」无内涵。解放日子不堪提,茅屋漏雨,受苦农民犹如落汤鸡,娃娃小子饿得哭啼啼;改革开放春风吹拂大地,海会镇农民高楼平地起,山叠泉滴滴泉水放声高歌,滴滴泉水飞流急,飞流急,幻术似地一一变为民币,往日做财主奴婢的,而今仗着山叠泉的歌声,第一回扬眉吐气,扬眉吐气,你听听那阳家湾农妇的笑声,何等得意,何等甜蜜!九江人笑声特别甜,海会的白土意缠绵,意

  • 文章寶島鄉親思故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常道林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九江名贤 胡荣彬 九江古今名人传》 人物简介 旅居台湾

    九江 常道林祖国宝岛台湾,是才荟萃的地方。在台湾的许多著名物中,有不少是江西九江籍鄕亲。江西九江县政协(原县档案局)干部胡荣彬同志,十余年来坚持业余收藏、宣传海内外九江籍名资料,尤其是在收藏旅居台湾的九江籍名资料中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十余年来,由于胡荣彬无数次地泡书店,考遗址,钻废纸堆,访知情,写鄕情信,登求购广告等多种方式,收藏到二十多位旅台九江籍名的四〇〇多本(份)著作资料,如著名作家墨(张万熙)、汤为伯、罗德湛、凤兮

  • 文章岳飞 九江 满江红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高雙印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岳飞 人物研究 思想交流 九江 满江红 纪念大会 戏剧演出

    ,便是身在九江心怀中原,触景生情,由感而发所创作出的旷世绝唱,「凭栏处潇潇而歇」不正是草长莺啼,细雨纷发,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吗?但「靖康耻,犹未雪」,岳飞那有心情去欣赏?只有化悲愤为力量,期有朝一日「从头收拾旧山河」,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遗恨绵绵「莫须有」!九江也是岳母姚太夫,岳妻李夫长眠之地,与庐山竞秀,并日月争辉。今年的纪念岳飞诞辰活动,已由区域性、全国性,发展到国际性,活动内容也不仅纪念仪式而已,包括专题演讲、学术座谈、书画展览、戏剧演出、岳飞史蹟

  • 文章往昔九江码头各行业处境艰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6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14-08-15
    关键字: 工人组织 旱码头 封建把头 办事章程八条 船户揽载 牙行牙 拦截勒索 九江码头难靠

    本文所指九江「码头」有二种含义。一种是指工在港口进行装卸和搬运的组织;一种是码头工一词中的「码头」,则指在港口从事装卸和搬运劳动的九江码头及其工,产生于清朝咸丰年间(19世纪50年代),当时,清政府经常向商号征民夫搬运皇粮和课银,而商号为了减少麻烦,便雇用专进行搬运,并按地段组成九华门、大巷口、张官巷、四码头、大码头等五个「码头」。由于他们既从事港口装卸,又从事港口内的陆地搬运,而以陆地搬运为主,故又称之为「旱码头」。旧时,在九江流传着这样

  • 文章九江码头文化的变迁演进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7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14-11-15
    关键字: 沿江产业发展 水运经济发展 交通重要性 走出九江 外地人安居 经商传统 商业文化 精神文化 社会形态 经验教训 动态开放 黄金水道 黄金效益

    作为经济建设的「先行要务」而破关夺隘,以交通线为生命线去拉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路通则兴,(水)路塞则衰。我们应当深刻体会九江码头文化的真谛。码头与九江对外开放联动发展。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随着长江航运业的发展和九江码头文化形成过程的演进,一方面们的思想观念在潜移默化发生变化,长期生活在当时这个相对封闭式小城镇的九江人,开始走出九江,去领略外部世界,感受类文明,走向文明。另一方面,更多的外地纷至沓来,驻足安居,或务工,或经商,促使浔阳江畔渐次热闹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