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九江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九江人笑声特别甜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1期  作者:傅勉文 出版时间:2008-05-01
    关键字: 九江 九江七奇 笑声甜

    九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是别的地方所不具有的,这独具一格的天地,唯我独有之处,便奇特,物以稀为贵,为贵便值钱,便有价值,便能致富。人富有了,便觉得活着的趣味,活着的轻松幸福,便有特别甜蜜的笑声。曹雪芹发现具有「小才微善」「几个异样女子」,写了一部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我为九江独具的「奇土」(海会白土),奇石(傅家山茅岭的水晶石),奇竹(威家方竹庵方竹),奇山(毛泽东名句「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奇泉(苏州虎丘有憨泉,庐山

  • 文章「京九」鐵路禮讚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5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京九铁路 江西省 九江 交通枢纽

    四条「龙」,曰长江、曰黄河、曰长城、曰陇海。您—京九啊,是新兴崛起的第五条「龙」。「您起自京都,直奔天津,一口气走出了河北。迤迤逦逦进入山东,而河南。就在豫之南鲁之西,一跃飞越黄河,来到湖北和安徽。再鼓雄风,在淮滨廿里处又一跃飞过淮水。这一脚两步,足足跨出了一万零二六一公里宽。马不停蹄出了安徽、湖北,来至在长江边岸。——九江。这里是江西、安徽、湖北的临界点上。古称浔阳,只因江宽水急,害苦了众多行商。如今你一跃而过,留下钢铁长虹,横卧江波。长江南京大桥原数第一

  • 文章九江名名優物產——豆豉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4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06-05-01
    关键字: 九江 地方特产 豆豉 黄家酱菜店

    与姑塘隔油湖相望的湖口、都昌盛产黑石,个大粒圆,营养丰富,是加工豆豉的良好原料。清初,当地一姓黄酱菜作坊,将黑豆买来,经过细心挑选、漂洗、蒸煮,盖上稻草,让豆于发霉,约莫十来天,将发了霉的豆子取出,用清水慢慢冲洗干净,然后放在晒筐或芦席上翻晒,再装进木盆盖好约十来天,豆豉便加工完毕。黄家精工制作的豆豉,色泽黑亮,香味浓郁,美味可口。庐山、星子、九江等地百姓、餐馆都喜欢用这种豆豉烹饪「豆鼓烧肉」、「家鄕豆腐」等菜肴。经过逐年发展,当年在姑塘鎭制作豆豉的作坊

  • 文章江西勝景八日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8卷 第3期  作者:唐秀政 出版时间:2010-07-31
    关键字: 江西 游记 南昌 庐山 九江 景德镇 三清山 悬棺

    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匾额,亭内有叙述当年抗日战争之壮烈事蹟石碑。回程往「牯岭镇」市街浏览,因此地有一座状似牯牛仰天长啸的山岭,故名牯岭;又因庐山多云雾,故有「云中山镇」之称,每当云雾袭来,隐现在茫茫云海中的牯岭,犹如仙山琼楼,充满诗情画意。四、九江揽胜第三天:我们前往庐山的东南「含鄱口」,它以壑谷正对鄱阳湖,似口含湖水而得名;含鄱岭海拔一千二百一十一米,远眺左侧五老峰,右侧太乙峰,东南汉阳峰,岭上古松盘结,登上「望鄱亭」可远眺鄱阳湖,尽可浏览中国第二大

  • 文章岳飞 九江 满江红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高雙印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岳飞 人物研究 思想交流 九江 满江红 纪念大会 戏剧演出

    今年农历二月十五日(阳历三月十一日)为民族英雄岳飞九〇六诞辰,大陆岳飞思想研究会选择在江西省九江市举行纪念活动。九江背负庐山面临长江,上达武汉下接南昌,自古便是东西航运的中心,也是南北陆路的枢纽,如今高速公路开通。国际航线无论从武汉或南昌下飞机,均可于二个小时内抵达,交通十分方便。岳飞在三十九年的短暂生命里,于率军进驻九江后始安家落户,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所以笔者有称九江为岳飞的第二故乡乃实至名归。岳飞在九江留下的事蹟很多,最重要的如传诵千古的「满江红

  • 文章寶島鄉親思故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常道林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九江名贤 胡荣彬 九江古今名人传》 人物简介 旅居台湾

    九江 常道林祖国宝岛台湾,是人才荟萃的地方。在台湾的许多著名人物中,有不少是江西九江籍鄕亲。江西九江县政协(原县档案局)干部胡荣彬同志,十余年来坚持业余收藏、宣传海内外九江籍名人资料,尤其是在收藏旅居台湾的九江籍名人资料中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十余年来,由于胡荣彬无数次地泡书店,考遗址,钻废纸堆,访知情人,写鄕情信,登求购广告等多种方式,收藏到二十多位旅台九江籍名人的四〇〇多本(份)著作资料,如著名作家墨人(张万熙)、汤为伯、罗德湛、凤兮

  • 文章悠悠故廠情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6期  作者:沈家保 出版时间:2001-11-01
    关键字: 裕生火柴厂 故乡工厂 九江火柴厂 发展经历 辛亥革命时期

    九江 沈家保若问七十岁以上的九江人,都会如实吿诉你,在九江新坝上老马渡口,三十年代初有个裕生火柴厂,它同九兴纱厂支撑著当时九江的工业。近年上海长兄写信吿知笔者,父亲生前系宁波人,由于家庭负担沉重,他到九江是由于旅长沈良驷当时出任九江裕生火柴厂厂长,荐他担任厂里排版部主任。到一九三七年抗战时,厂被迫暂解散,父亲逃难返鄕。次年底,他先到上海大中华公司,后受公司之委托,再到九江管厂。一九三八年以后,九江裕生火柴厂经日军长期占用,厂房、机器大部分损坏,一直未

  • 文章九江各地古八景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6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09-08-01
    关键字: 九江古八景 江州八景 瑞昌八景 豫宁八景 都昌八景

    自宋苏轼《虔州八境图》说之后,各地争相命名和沿用八景,加之名人逸士、韵客作家好游奇山异水,又多为其谱词题诗,因而八景、十景之风流传全国。古时九江各邑亦有八景。十景风光,且入典入诗,记录了一时一地之盛,成为当地的徽记,给游人增添无穷的逸兴和遐想。江州古称柴桑、浔阳、德化,是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山水秀蔚,文人荟萃,「乃天下江山眉目之地」。明、清之际,九江刻印的几种地方志上,都载有「江州十景」:匡庐叠翠、庾楼明月、栗里苍松、濂溪古树、湓浦龙渊、虎渡波光、清风

  • 文章談中國旅行社發行之潯牯旅行便利券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7期  作者:丁張弓良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浔牯 九江 地理地貌 历史沿革 旅行社 便利券

    雩都 丁张弓良「浔牯」之「浔」为代表「九江」的简称,「牯」就是「牯岭」。牯岭在江西省九江县,星子县西北,庐山北面。浔阳记云:「山高二千三百六十丈,周围五百里,叠嶂九层,川流九派……」。传殷周之间,有匡俗兄弟七人皆有道术,结庐居山上,故又名匡庐。牯岭俗称「牯牛岭」,有大崖石好似牯牛而得名,风景优美,四面云海,也是游客观云景的中心所在。牯岭自清光緖十一年,有英、美、法国传敎士租地建敎堂、医院、学校、商店、别墅等,而成为国际人士避暑的胜地。当春夏之交,是庐山

  • 文章九江桂花茶饼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4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06-05-01
    关键字: 九江 桂花茶饼 地方特产 制作工艺 客商

    九江姑塘地处长江与鄱阳湖的会合处,为天然鱼港和避风良港,宋时江洲的茶叶、大米等物资,大都从这里进出,「四方高旅毕集,日夜接踵而至。」当时,有一姓陈的南康(今星子)人,求鎭上开茶馆,为了招揽茶客,他用面粉、茶油、饴糖、桂花、芝麻等原料制成一种香甜酥脆、入口松爽的小饼作茶点,很受茶客欢迎,这就是最初的茶饼。相传苏东坡路过江洲,曾尝过姑塘茶饼,并吟咏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明、清时期,随着商贾贸易的日益繁荣,陈家茶馆又增开了糕点作坊,对茶饼作专门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