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龙云共返回4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对《民国三十四年南省政府改组经过侧记》一文的几点补充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8期  作者:李文化  出版时间:1988-12-25
    关键字: 李宗黄 往事回忆

    的一些与当年南省政府改组前后的事实写出来,借贵刊一角以作补遗。因为胡以钦先生所写的是从家父李宗黄民国卅四年十月三日到达昆明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情况开始,至十月六日龙云离开昆明而结束。那么,家父往昆明之前及龙云离昆后那段时间的情况又是怎样呢?这便是我所要补充的。一九四五年十月一日晚,家父与我住在重庆浮屠关上鹅岭李家花园家中,也和往常一样十点钟已经就寝了。二日凌晨一点钟左右,听到有人叫门,勤务员问明来意后,将我叫起来,说是蒋委员长官邸的人送急信来。我到门口接过来

  • 文章廖角(廓)山之戰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3期  作者:胡以時 李晴霞  出版时间:2003-12-25
    关键字: 廖角山之战 军阀混战 二·六政变 六·一四政变

    一九二七年冬,滇军第二军军长胡若愚、第十军军长张汝骥和贵州周西成、四川省主席刘文辉内外勾结,与国民革命军第卅八军军长,前敌总司令胡瑛所部,在滇东北进行了南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内战,结果是以第卅八军的全胜而结束。由于此次战役的关键,南省主席龙云以此役为契机,在尔后省内的各次战争中,扫清异己,奠定了统治南长达十八年的基础。因为此战是在曲靖县境内的廖角山上,故当时的南人习惯地称之为「攻打廖角山」。起因廖角山之战,是南「二·六政变」和「六·一四政变

  • 文章民国三十四年南省政府改组经过侧记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8期  作者:胡以欽  出版时间:1988-12-25
    关键字: 胡瑛 云南往事 云南省政府 改组经过

    民国三十四年,我在以龙云为主任的昆明行营任参谋。当时,军政机关没有宿舍,我们下班后都住在家中。同年十月三日凌晨,密集的枪声把我从沉睡中惊醒。为了弄明情况,乃起床四处打电话询问。但昆明行营、滇黔绥靖公署、南省政府以及南所有的宪警机关都无法接通。当电话接通杜聿明的昆明防守司令部时,对方给我的答复是:「没有什么事情,不要惊慌。」我无奈,只得唤起家人照应门户,以防意外。天刚亮,一辆军用吉甫车开到西寺巷我家门口。门房来报:「有一位上校军官叩门求见。」我开门迎入

  • 文章一九四五:南省政改组 龙云离滇始末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4期  作者:李晴霞  出版时间:2004-12-25
    关键字: 1945年 云南省政改造 离滇始末 人物回忆

    一九四五年秋,国民党中央政府用武力强迫龙云交出南政权,我的外祖父胡瑛和舅父胡以钦亲身斡旋了这一事件并用他们的影响和努力促使龙云和平交权,防止了一场流血冲突。现根据他们的文稿整理成此文,披露这一事件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我的外祖父胡瑛(一八八九—一九六一),字蕴山,民国高级将领,与朱德、龙云同是南陆军讲武堂的同学(与朱德同一队),后与龙云结成金兰之交。胡瑛曾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历任护法靖国湘军第三路总司令、黔军总指挥、援桂联军第五路军总

  • 文章龙云主滇漫谈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7期  作者:后希鎧 出版时间:1987-12-25
    关键字: 人物生平 人物政绩 云南起义

    先谈谈南的「汉化」旧说「要到南半边天」——南不但是一个遥远的地方,而且是蛮烟瘴雨的所在。三国演义上说诸葛孔明,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泸水」有人说就是现在的金沙江,过了江便是南,也就是不毛之地。所以,内地人对边省——南,便有「蛮荒」的感觉。不错,南是一个「汉夷杂居」的地方,也是一个「不分汉夷」的省份。在南人中,你分不淸谁汉谁夷,你不敢在南某些达官要人之前,大谈汉夷的优劣。龙云就是一个例子——他出生在金沙江对岸(西康),成长在金沙江这边

  • 文章古寺幸迎佛教领袖星大法师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0期  作者:朱紅軍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盘龙古寺 星云法师

    台湾的八月是一年中最为怡人的季节之一。八月十二日,江苏省佛教协会理事、盐城市政协委员、盐城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阜宁县佛教协会会长、阜宁县盘古寺住持衍力大师为团长的「阜宁县佛教协会赴台交流团」一行,前往高雄佛光山拜见星大法师。大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与我们亲切的交谈,分别时还合影留念。德高望重的星大师平易近人,知识广博,眞是菩萨再世。大师的慈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我们提到阜宁时,他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回忆起过去盐阜地区的往事,说了很多有关阜宁的人

  • 文章温州铸造九鼎 安鎭台中碧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3期  作者:中藝  出版时间:1998-06-01
    关键字: 九龙鼎 碧云宫 鋳造法

    杭州、天台、普陀、故宫名刹各种实物宝鼎作观摩、研究。失蜡浇铸工艺相当复杂,从制模、蜡胚、陶范,再到浇结铸铜,每一工序都必须小心精密。厂长与技术人员为此经八个多月准备终于完成了电动控制装置的生产流水线。今年三月三日进行铜汁浇铸过程仅花四十秒钟,这件艺术珍品即告完成,经剥落外模脱胎而出,花纹细密清晰可与故宫明清古鼎工艺相媲美的继绝艺创新品的杰作。不久这件特大九戏珠宝鼎将渡海来台,安镇在台中的碧宫。

  • 文章一代完人周云龙先生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2期  作者:陶則先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周云龙 行述 纪念追思

    云龙先生,湖北省枣阳县人,世居璩湾鄕梁家集周家庄。父讳国瑞,母段孺人。历代务农,忠厚传家。周先生民国十六年农历二月十四日生。幼读诗书,聪明过人。民国三十四年春,正値全民对日抗战生死决战最后关头,亦是周先生英年少壮之期。斯时也,全国军民同胞敌忾同仇,人人为保卫国家民族生存殊死奋斗。蒋委员长振臂高呼「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呼吁全国青年投身抗战,用鲜血消灭强权,捍徫疆土。昭告所至,全民景从,地不分前方、后方,人无分男女、职业,风起涌,立即掀起

  • 文章探幽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吳中成 王迎生  出版时间:1995-09-01
    关键字: 灌云探幽 龙潭 伊芦山奇泉 名胜古迹

    一)云龙潭古传「云龙潭」奇迹,尙存石刻记念,位于灌县伊芦山西首的高峰,一块巨大的斜面平滑的岩石上,呈现约廿厘米直径的竖穴洞,洞内有水,长年不涸,题名「云龙潭」。传说,潭里卧条水,祈雨灵验。在古代,伊芦山地区每値大旱时候,社会各界人士带着雨具、供品及多种多样的象征性的东西,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集「云龙潭」四周,进行隆重的礼仪,烧香磕头,求神祷告。请恩出洞戏水,为民助雨,一求五谷丰登;二求国泰民安。「神岩」石刻遗存,字迹清晰端正,完美无缺

  • 文章艺苑珍奇在紫禁城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5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紫禁城 文物照片 云龙石雕 九龙壁

    中华民国八十九年,岁次庚辰。今在北京故宫太和殿之金漆蟠宝座与金漆雕围屏,代表帝王无上之尊贵。保和殿后之云龙大石雕,雄伟壮丽,皇极门内之九壁,金翻腾,栩栩如生。本刊特予辑印,以供清览(注:太和殿)(注:金漆蟠宝座)(注:太和殿内景)(注:云龙大石雕(石长16.57公尺·宽3.07公尺·厚1.7公尺) 清代雕造 清乾隆廿六年重雕)(注:乾清宫内景)(注:养心殿天花板正中蟠藻井)(注:九壁(部份))

共48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