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黃土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龍年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鄒豹君 出版时间:1988-03-20
    关键字: 黃土 龍年

    黄土黄土,这是黄龙脱下来的屑肤黄河一条线是这龙的长长身躯泰山一座丘是这龙的高高角须龙涎充满了渤黄两个海盂龙尾巴横扫昆仑山的隅左有台恒,右有华嵩,四只龙脚爬哟,爬哟,爬进世界文化通衢这通衢起自齐鲁;这文化来自唐虞龙年内海外侨民安享祖国之风和煦

  • 文章黄土高原上的土堡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37期  出版时间:1991-09-01
    关键字: 黄土高原 土堡 王韶堡 地理沿革

    黄土地上的人啊!在天灾、人祸的苦难中度过千万年于是用自己的双手还有那取之不尽的黄土在大地上筑起高墙围绕的城堡离开渭源的前一天傍晚,我们一行悠闲地登上县城北面的土岭,踏进那远近闻名的王韶堡。经过近千年风雨侵蚀,古堡的高墙虽有残损但依然高耸,参差不齐的顶端长满了野枸杞和酸枣刺。堡内约有半个足球场大,浓绿的春麦随着地势起伏。当年营造的中军大殿和兵舍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堆堆断砖残瓦。这就是北宋名将王韶驱逐入侵羌狄的前沿司令部之一。攀上堡墙朝四下望去,远近的土岭

  • 文章黄帝与陕北黄土高原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7、28期  作者:張豈之  出版时间:1991-12-01
    关键字: 黄帝 黄土高原 历史传说 史料

    人们常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其实这还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如果用审愼的历史眼光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溯本求源的话,则应该说:陕北黄土高原才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我们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出生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族主要活动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逝世后安葬于今黄陵县桥山,此后,历代缅怀先祖创业之功,多到黄帝陵进行祭奠。因此,在论述陕北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时,就以黄帝为中心谈几点看法。一、黄帝出生于陕北黄土高原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优美

  • 文章黄帝与陜北黄土高原——论陕北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90期  作者:張豈之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黄帝 黄土高原 中华民族 历史文化 考古

    人们常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其实这还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如果用审愼的历史眼光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溯本求源的话,则应该说:陕北黄土高原才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我们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出生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族主要活动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逝世后安葬于今黄陵县桥山,此后,历代缅怀先祖创业之功,多到黄帝陵进行祭奠。因此,在论述陕北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时,就以黄帝为中心谈几点看法。第一、黄帝出生于陕北黄土高原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

  • 文章哦,大西北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2期  作者:遲聘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迟骋 安塞腰鼓 民族精神 黄土高原

    而是怀着创业者的激情,用原始的砍土镘、开山镐。打开大西北凝固了的历史,抒写崭新凝重的主题。大西北是贫瘠的,但没有丝毫绝望,有的,只是期望的渴盼。大西北是荒凉的,但没有无力的悲怨,有的,只是沉甸甸的汗滴。为了报答拓荒者的深情,它献出了油田,献出了绿州,献出了新一代的边塞诗人!六哦,大西北,崛起的西部中国!安塞腰鼓一铺天盖地而来的,是你那铿锵的节奏。舞得满天黄尘的,是你那骠悍的雄姿。黄河决堤般奔腾的,是你那汹涌的巨流。冬冬如雷炸响的羊皮腰鼓。将黄土的沉默、高原

  • 文章东京与黄土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作者:林東生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东京 黄土地 陕北地区 城市印象

    这十多年来浪游四海,从近在咫尺到远在天边,雪泥鸿爪,足迹处处。然游历的地方太多,新鲜感和好奇心逐渐减少,即使面对名山大川,亦觉不外如是,有时甚至流于镜花水月,印象模糊。偶然有朋友问我:甚么地方最难忘?我竟不知如何回答。去年秋天,我第四次赴东京摄影创作,逗留了一个月。东京人口超过一千万,这芸芸众生正是我拍摄的对象,以前,我对东京的印象很好,因为东京人文明而有礼。但这次摄影归来,我竟惆怅万千,茫然若有所失。东京使我失望,我开始怀念那偏远的陕北黄土地,因为那里

  • 文章隧道建設創奇跡——水庫底部七十厘米建隧道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5期  作者:陳殿升·陳孟陽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隧道建设 黄土岭水库 “眼镜法”

    在浙江宁、台、温高速公路三标段内,使两条并行的隧道从水库底部成功通过,创造了中国隧道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精心设计这支建筑队伍是铁道部十九局第二工程处,他们承担的三标段有一段要从黄土岭水库底下穿过。黄土岭水库是一个汇流面积七·四平方公里、库容为三十万立方的泄洪水库。由于水库地势不是很高,隧道顶部离水库底部最薄处只有七十多厘米,而按照标准要求,类似隧道顶部必须有三十米厚岩石层。凭借多年隧道施工经验,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邀请浙江大学、西南交大及铁道部专家云集

  • 文章念故鄉談地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7期  作者:貟貞心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平陆简介 窑洞概述 黄土高原

    吾县平陆,为三晋屛障,尧舜禹时为甸服之地,商为虞国,春秋战国属晋魏。历代或为侯国,或为列郡,代出贤人,如风后、虞王、傅说、许由、巢父、宫子奇、百里奚、孟明、二闲君、周仓等,帝王候宰,为后人所景仰。是乃县有八仙八景之胜史,为鄕人所称道,尤以禹凿三门,古时漕运,中流砥柱,素为国人相砥励。乃其星应觜参,地昆秦豫川岳之流峙,景物之瑰奇,风俗之变迁,形势之险要,盖有不能徧观而尽览者焉。县地属黄土高原地带,北界中条山,南临黄河,东西长二百三十里,南北宽七十三里,县内

  • 文章漫谈「四黄」——从黄土说到黄河、黄海、黄帝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8期  作者:劉大衛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黄土 黄河 黄海 黄帝 传统文化

    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成就。他出生于黄土地区——黄淮平原北部、山东省曲阜县。「有土德[1]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见《史记·索隐》)先前的神农,也很有才,他「作耒耜、兴农业,尝百草,治疾病。」所以称为神农。因「有圣德,以火德王[2],故号炎帝。」(同上)炎帝虽打了败仗,但能体恤民情,不争权位,与黄帝联盟,服从领导。从此广土众民,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经过长期繁衍,形成了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华夏族——汉族。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英明领袖的丰功伟绩,常用「炎黄」代表

  • 文章黄土文化(散文诗)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3期  作者:遲聘  出版时间:1997-10-30
    关键字: 黄土文化 散文诗 陕北 民俗风情 民间艺术

    是火辣辣的。发表于《陕西日报》89.9.25;其中《唢呐》一章并作家照片、小传、简折在《少年文史报》91.3.28头版头条《当代散文诗画家》样目内介绍;陕西人民广播电台92年6月2日22∶00和6月4日9∶00在《黄土地文苑》节目中配乐播出;《新潮散文诗赏析》(香港天鸟版)一并收入。黄土文化(二章)陕北这就是陕北,这就是陕北那片深沉的黄土地。山丹丹在窑脑红艳艳地开。羊群在沟畔信天价地游。阳坡上,牧羊老汉一面晒著红格丹丹的日头,一面随心所欲地仰躺在那里吹着不离手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