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重庆精神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日机狂炸下之重庆精神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5期  作者:張其盷 出版时间:1965-07-01
    关键字: 重庆 抗日战争 轰炸情形 伤亡情况 重庆精神

    编者按:对日抗战期中,四川克尽其抗战根据地之使命,固有赖于其丰富之人力与物力;而川中同胞当时拥护国策,牺牲奋鬪之精神,尤为最后胜利之坚实保证。兹摘录张其盷先生在其所著「近六十年中国革命史」中述及在日机狂炸下之重庆情形一段,以见一般。重庆为战时行都,兰州南郑成都昆明等地,为我后方空军根据地,均被敌机轰炸多次。二十八年五月四日傍晚,重庆被炸,计死四千四百余人,伤三千一百余人,最为惨事。总裁称:「此次渝市轰炸,实为余有生以来第一次目不忍睹之惨事。昨夜为救护难民

  • 文章重庆精神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6期  作者:厚安 出版时间:1975-08-01
    关键字: 重庆精神 空防 新闻记者 警报

    因而高喊出「重庆精神」。我们曾以此而大家骄傲,仰知这种精神,是由一手一足,一点一滴造成。其中尤其是重庆大隧道,在街面之下数丈深的地方,四通八达,出口甚多,可以一次容下好几万人,这也是四川人一手一足之力所开辟成功的。看了这些工程,才会感觉到「重庆精神」的得来不易,却也当之无愧。指挥若定应付裕如日阀是蓄意把重庆炸垮的,所以先有「五三」「五四」的大轰炸,把重庆最繁华的市区,大梁子,小梁子,烧成平地。那一天我正南温泉家中,闻讯赶回报社,在海棠溪的对岸看重庆,几十个

  • 文章光大重庆精神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6期  作者:張羣 出版时间:1973-02-01
    关键字: 重庆精神 台北 同乡会 春节团拜

    在战时及战后于役蓉渝,与故鄕人士久共艰虞。二十余年来,复与此间同乡人士志业共同。兹值同鄕会春节团拜之期,囘溯前¬■,展望来轸,知八年对日抗战时所表见之「重庆精神」,必将继续光大,与大陆上之**力量相呼应,为国家创造中兴之机运也。敬缀数言,用资共勉。张羣。

  • 文章发扬重庆精神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3期  作者:華生 出版时间:1972-11-01
    关键字: 重庆精神 艺文志 简介 涵义 抗战

    自从九月二十九日日本和毛共勾结达成协议之后,当晚我外交部亦正式宣布与日本政府断绝外交关系。国人为发愤自强,抗御横逆,乃有「发扬重庆精神」口号的提出。其要义所在,不外提醒大家勿忘过去日本军阀侵华的事实,而今日大陆之沦入匪手,追原祸始,亦实为日本军阀侵华罪行所造成。我们惟有发扬重庆精神,早日光复大陆,幷予背信忘义的日本以膺惩,在南京等候日本来向我们作第三次的投降。但所谓重庆精神是甚么呢?十月号的「艺文志」上,载有应未迟先生:「重庆精神何处去」一文。他说

  • 文章缅怀抗日与重庆精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7期  作者:葛忍  出版时间:1986-07-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军旅生涯 重庆精神

    罗卓英将军任编练总监,办理各地靑年编组训练,今总统 蒋经国先生,任编练总监部总政治部主任,主持全军政训事宜,靑年军共编成九个师,番号由二〇一师到二〇九师,总人数超过十二万多人,靑年军成立,是在桂林柳州失陷,陪都震惊之时刻,在短短三个月,竟然动员十余万知识靑年,可算是奇蹟,主要是受先总统 蒋公精神感召(其时 蒋公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发挥靑年爱国情操,牺牲个人,不顾生死,不图名利的浩然正气,创下了历史新页,这就是当时社会和国内外人仕赞许的重庆精神。笔者当时

  • 文章怀念重庆精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3期  作者:洪炳爐 出版时间:1986-03-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战争生活 衣食住行 重庆精神

    拥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所谓「重庆精神」。人人过着艰苦的日子,不为己谋,一心一德求取战胜日寇,即在于艰苦到大家无所牵挂、无所祈求。大家所祈求的,就是祈求早日胜利。现在我追述当年军民在重庆精神:以衣、食、住、行、育、乐为例,其难与今日比拟,未去过大陆的本省同胞,可当作史料观。就是从大陆迁台的人士,未赏不宜重温当年生活的一课,如不健忘,则爱国之心必由然而生。一、衣的方面:抗日时期军民大后方,大家所穿的衣服,破旧寒伧,战区更苦,与今日相较,眞有天壤之别,男的一套

  • 文章抗战时期重庆之回忆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9期  作者:劉金嶺 出版时间:1993-01-23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重庆 精神堡垒 大后方

    抗战精神和坚定必胜信心。最后,终于打败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复兴关复兴关雄峙重庆,背山面水,地处峻峭,形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处。据老辈川胞述及,某代,此关由一将军据守。在一次混战中,糊涂失陷,成为「糊涂关」。后以此名欠雅,且该处有一佛塔,遂名「浮屠关」。抗战时期,蒋公改为「复兴关」。中央训练团设于关岩江心坡,占地甚广。蒋公自任团长,另由敎育长襄赞其事。下设各种训练班,采军事管理。团内上下朝气蓬勃,精神焕发。训练团敦聘海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讲学,轮调全国党政军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