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说书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鼓词与说书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8期  作者:宋八四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单弦 大鼓 说书 杂耍

    与同学玩伴外出游玩,率多至南市场,特称为逛市场。尤以在相声、说书、单弦牌子曲园场,每每留连不去,以雅俗共赏,老幼咸宜,荤素孱陈,极具兴味。某些事物,迄今犹不能自记忆中抹去丝毫。玆仅就题列各项,举以助谈:一、单弦单弦就是所谓八角鼓,而所用的弦子,虽名「单弦」,但并非只有一根,只是在拨弄时,一指到底,而使其发出复音而已,再配以唱吟者手中的八角鼓,就更见悦耳。所唱的唱词,也都是典雅的乐府成词,非卑俚之可比。但也有唱些轻松笑闹的,如「五圣朝天」一曲,内容是假拟了

  • 文章柳敬亭師事雲間儒者莫光後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2期  作者:南窗 出版时间:1971-07-01
    关键字: 柳敬亭 莫光俊 说书

    提起说书大家柳敬亭,大槪一般人不会感到太陌生,柳敬亭当时确实是名重一时,有关他的出神入化的说书技艺,以及公忠志节的人格品德,散见于名人雅士的著述中者很多,黄宗羲吴梅村且为其作传,无不赞誉备至,推重有加,足见绝非仅是迎合低级趣味的普通说书人所可比拟。柳敬亭的成为说书大家,其经过更为离奇,他是明末淸初人,出生于扬州府属泰县鄕间,本姓曹,十五岁时,因犷悍无赖,犯法当死,于是随同其他的一批无赖,渡江流亡,过江后,止息于一株大柳树下,攀条泫然雨生感触,抚树顾同行

  • 文章揚州的敎場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4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扬州 教场 热闹 梨膏糖 说书

    说书、唱曲、打拳、魔术应有尽有,蔚为大观。囘忆在民国十一、二年童年时,对敎扬特别向往,只要一进腊月门在书房里即数着距离新年的日子,打算如何玩个痛快,好容易挨到过年,乘姨兄来拜年,两人穿着簇新的衣服,口袋里装满著一大把压岁钱,吃了午饭,即从旧城步行,经小虹桥到益仁巷,在益仁巷里即听到敎场里的锣鼓和人声吵杂之音由于巷狭人众,俗称「一人巷」,人推着人,一直到了敎场。首先是看到卖梨膏糖的,一面拉着手风琴,一面唱着:「大姑娘吃了我的梨膏糖,新年一定嫁个状元郞。癞痢头

  • 文章忆江南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48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70-12-10
    关键字:说书 制酱菜 扬州酱菜

    九十七、听说书说书为民间艺术之一,多藉茶坊作场所,亦有专设之书场,时间为午后或晚间,约两小时,扬城咸在教场附近,四鄕如仙女庙、邵伯、瓜洲、大桥等鎭亦有,场主延聘说书先生,若戏院之聘演员,名角需半年前即约期预聘,所说多为旧小说,近代如康国华及其子又华之三国演义、载显章之西汉及西游记、郎照星、照明之绿牡丹、张少夫、幼夫之絃词,均甚著名,尤以王少堂之水浒、驰誉大江南北。闲消遣,半日坐书场,两部双西羣说戴,独家三国世传康,水浒首推王。九十八、制酱菜扬州酱菜,驰名

  • 文章芳茂山芙蓉圩忆旧(二五)故鄕民间娱乐谈之二「说书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8期  作者:孔柱中  出版时间:1972-09-15
    关键字: 故乡 民间娱乐 说书 宋朝

    说书本官名(宋史)仁宗时,孙奭荐贾昌朝等为崇政殿说书,藉增君臣历史之见闻。(夷坚志)吕德卿偕其友出嘉会门外,入茶肆中坐,见幅纸用绯帖其尾云,今晚讲说汉书,因知宋时即有说书之风。近代江湖贸食之徒,于城坊鄕鎭间之神庙茶肆说故事者,亦谓之说书。此种说书之风,在大江南北,一直盛行不衰。余于幼时每见村里茶肆,搭一台,台上设一桌一椅,说书者大多长袍宽袖,头戴西瓜皮帽子,手持折扇,桌上置静木一方、茶壶、茶杯、毛巾各一,说书者大都均为北方人,噪流利之国语,台前连接长桌

  • 文章《西廂》成書 寧波人一趣説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6期  作者:張雄琴 出版时间:2004-06-10
    关键字: 童年往事 说书 《西厢记》

    現在回想起來,我幼時住過的寧波西門郎官殿倒是個最世面,不低檔的區所。那三進軒昂的連體大屋,住戶也是穿長衫的多,著短打的少;那毗鄰的便是詩禮簪纓的張家大廳上族;一河之隔的天一閣范家,更是國中天下四大閣藏書樓。耳濡目染,盡是文籍浸浸矣!寧波古明州,原也是物阜民富的繁華之邦。早有人考證說,《金瓶梅》作者原是屠隆,也是寧波人氏。看書中的描述及作者口吻,似也有些彷彿。那汗牛充棟的天一閣,我們感到最神,聽得最多的,乃是什麼大賊屠鵲橋受日本人之命,攜了乾糧從天而降躲到...

  • 文章忆「说书」(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12期  作者:李裕寛  出版时间:1983-12-30
    关键字: 评书 回忆 说书 牛长福

    不知是王县长没有把事说明,同乐会中有冯总司令要参加欣赏,抑或他本人只是用了县太爷的权威提征,却被这牛脾气的崛劲来了个断然拒绝,这样一来,可把原来欢欢乐乐的气氛砸了,试想在当年西北军军势赫赫之下,王县长竟吃了这下九流说书的[2]一记钉子,岂不天大笑话!如何向老冯交差?可是当时所需求的是要听听牛的说书,不是把牛宰了就可解决事体,若是眞的把牛宰了,岂不更无书可听吗?军中幕僚首长,想来想去,谁也没有善法,不得已,只有禀告老冯,拟将节目说书更换,老冯询明为何改变

  • 文章方城民间说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2期  作者:武建華·馮金聲·郭如月 出版时间:1997-04-01
    关键字: 说书 民间习俗 历史考究

    村人嗜戏,方城民风。沧桑易变,爱好难改。豫西南的方城人爱看戏,如同文人之爱书,醉痴成癖,已有悠久的历史。过去,古集庙会,祈神求雨,皆有唱戏还愿的习惯,台上淘淘,台下攘攘,蔚为大观。富裕之家,遇有丰季节日,婚嫁迎娶,老人祝寿,新生儿满月之类的喜庆之事,也要请戏班唱几天大戏以示庆贺。平常小户人家即使唱不起大戏,也要请上一班说书戏热闹一番。说书戏在方城民间颇具地方特色,一般指的是群众喜闻乐见的鼓儿词、三弦书、河南坠子之类而言的。早些年,忙于劳作的庄稼人,尤其是

  • 文章間情逸緻

    来源期刊:《浦東》 第8期  作者:載天 出版时间:1977-04-15
    关键字: 故乡回忆 茶馆 说书 踢球 打麻将 斗蟋蟀

    有的一元二角(二角是小账),有的二元四角,有的四元八角,看你经济状况及出手豪爽与否而定,自然平时的招待也有关。茶馆老板为招徕顾客,常常请了说书先生来茶馆说书,封神榜、西游记、三国志、天宝图……都是他的拿手,背得滚瓜烂熟,那时茶馆中准挤得座无虚席,说书的先生,没有薪水,茶馆老板只供伙食,说完一节书后,向听众凑钱,钱随便给,不给也不硬要,每天下午三节书,计算起来也可凑一元左右,足够拿囘家养活家小。茶馆也有雅座,大都在内进,专供喜欢来上八圈的朋友而设,是茶馆老板眞

  • 文章杭州的民間藝術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7期  作者:姚石如 出版时间:1982-07-06
    关键字: 艺术 小调儿 隔壁戏 弹词 滩簧 曲艺 武林班 说书

    的玻璃灯,可以招之即来,于是一面闻荷香,受凉风、吃糖果,嗑瓜子,一面听歌说笑,则其乐也,虽南面王不易矣。六、说书说书分两种,一是「大书」,一是「小书」,大书单说不唱,又名「评话」,「小书」除表白外,则拉胡琴唱曲。说大书的道具,只有一块「惊堂木」请说小书的在家中大厅上唱,邻居们纷纷,说书者坐在用两张方桌拼合的台上,上设一半桌,一木椅。专说列国志、三国志、水浒传、七侠五义、施公案、彭公案、荡寇志等等。说大书神气活现,劲头十足,表演身段架势,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加之他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