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语言特色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客家諺語集錦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阿秀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客家人 谚语 语言特色 例举

    谚语是从日常生活、社会现象和自然景物的普遍联想中总结出来的。揭示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概括了立身处世的道理,扬善弃恶,是非分明。不但语言纯朴,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而且形式简单,深含义理,富有韵味,既继承了汉民族俗语的风格,又有民系思想交流中独有的特色,形式上很粗野、士气、质朴,每当独自吟诵,又感到平易、亲切、感到它有一种天真的劲头呢,很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勤俭谚:食不穷,穿不穷,无划无算一世穷。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早起三秋当一冬。大吃大喝眼前香

  • 文章活色生香寧波話(十六)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69期  作者:周時奮 出版时间:2008-04-10
    关键字: 宁波 方言 地方特色 地方语言特色

    方敦敦 方而穩重。敦,敦實。例:「方敦敦介一張面孔。」癢嗖嗖 有些癢的感覺。嗖,如風吹過。例:「背脊癢嗖嗖,搭我搔搔其。」痛稀稀 有些痛。稀,依稀。例:「牙齒有眼痛稀稀。」壽得得 言行不得體,傻乎乎地惹人討厭。得得,得意的樣子。例:「人莫做嚦壽得得。」惹得得 有些異樣出格,惹人厭煩。得,自以為得意的樣子。例:「別人都勿響嚦,其還惹得得介來咚講。」呆性性 傻乎乎,或笨重。性,本性。例:「這張桌子做嚦呆性性嗬。」蔫糟糟 色澤陳舊,不新鮮。蔫,音「厭」;糟,酒...

  • 文章鄉諺脞談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1期  作者:湯强 出版时间:1969-06-01
    关键字: 谚语 方言 风土习俗 地方语言特色

    騎牛碰着親家公牛馬騾驢,均可用以代步,不過騎牛的人,除農夫以外,不多而已。談到騎牛,也不算坍臺的事。像老子騎靑牛出函谷,詩聖杜甫,曾有「東來紫氣滿函關。」之句,千古傳誦。阿拉家鄕有句俗話,「騎牛碰着親家公。」其用處是針對,含有隱秘,齊巧被人撞見,致而拆穿西洋鏡的人而發。親家公,兒女親家也。昔日婚姻,全由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而定,爲兒女者,根本不知道對方的家庭環境,才貌性情,即雙方家長,也不十分探聽淸楚,憑媒人之花言巧語,略知梗槪,馬馬虎虎,遽訂鴛盟。此種肓...

  • 文章鄉諺脞談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4期  作者:湯強 出版时间:1969-10-31
    关键字: 谚语 方言 地方语言特色 风土习俗

    羊癲病也要學三分羊癇風又名羊癎病,為癲癎一類之疾病。西醫視為神經系統受阻,中醫認作痰濕二物作崇。發作時,卒然倒地,人事不省,全身痙攣,口吐白沫,作羊叫之聲。(有作猪叫之聲者,名猪癲病。)昏迷時間,最多不會超過二十分鐘。之後,熟睡一、二小時,便霍然而愈。迨淸醒神識恢復正常後,問他病發時,有何感覺?則瞠目不知所答,並且不復記憶,此症雖然不致喪生,然根治極難。「做到老,學到老。」此話是說,人生在世,凡百學問知識,絕對不能一一學全的,不過這是對於有益方面的學識而...

  • 文章鄉諺脞談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9期  作者:湯強 出版时间:1971-12-01
    关键字: 方言 谚语 地方语言特色 风土习俗

    放餵鴿鴿,俗呼鵓鴿,屬鳩鴿類。體色不一,大多數均是灰黑色,頸胸部呈暗紅色,喜羣飛,生殖力强,記憶力更强。有野鴿家鴿之分,野鴿經訓練後,便成為家鴿,可携至遙遠地方放囘,牠能辨別方向,飛歸原地,不會中途迷失,故可傳遞書信,所以文名信鴿。借款與人,到期收不歸,鄕諺名為「放鵓鴿」。推其用意,據筆者愚見,大槪是我國自五口通商以後,墨西哥銀圓流入中華,全國通行,滿淸政府所鑄的大淸龍洋,反要去水,强賓奪主,此亦弱國應有之現象,可嘆也!淸社旣屋,民國肇造,袁總統及國父肖...

  • 文章鄉諺脞談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7期  作者:湯强  出版时间:1971-10-01
    关键字: 谚语 方言 地方语言特色 社会风气

    福建香糕寧波有一種茶食,名曰「香糕」。係米粉和白糖加香料調製,先用糕板,印成長方形,長二寸許,見方約五六分的潮糕,然後在爐上焙乾。外面微黃,內部雪白,雖屬低級食品,但香甜鬆脆,味頗可口。還有滲入椒鹽者,叫做「椒鹽香糕」,另有滋味。寧波鼓樓前大同南貨號,及鎭海西大街方一美南貨號的出品,最享盛名。兩家應市的香糕,除具備上述優點外,入口卽化,不粘齒牙,為他號所不及者。香糕形狀,完全是棺材的縮影,所以鄕俗對於人死睏進棺材,就用吃「福建香糕」這句話來比喻。有人發問...

  • 文章鄉諺脞談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8期  作者:湯强 出版时间:1971-10-31
    关键字: 谚语 方言 地方语言特色 风土习俗

    舖陳阿拉寧波風尚,女兒出嫁前之二三天,先把粧奩送到亁宅,俗稱「發嫁時衣」。全部陪嫁的東西,不論粗的細的,貴的賤的,一古腦兒統統搬去,決不遺留一件。惟獨棉被和枕頭,則在迎娶之日,放於槓箱之上,二人一槓,肩抬跟隨花轎而行,鄕諺叫做「舖陳」。這個名詞,題得極文雅而又得體,蓋衾兒枕兒原屬床舖上陳設用的。槓箱裝被,大多數每槓四條,上面加放枕頭兩對,被枕的花樣顏色,事前要仔細配搭,力求美觀。豪富門第,六槓八槓,不足為奇;中下家庭,四槓二槓,貧寒者一槓也有。行列經過之...

  • 文章鄉諺脞談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9期  作者:湯強 出版时间:1966-04-01
    关键字: 谚语 方言 地方习俗 地方语言特色

    各地方都有俗諺,本地人聽到「哇宰羊」,外地人聽到當然「哇嘸宰羊」。俗諺之形成,不外乎像形、會意、諧音等等,始發明者,多少有些歪才也。筆者籍貫鎭海,拉雜寫些本邑常用俗諺,以供同鄕們之消遣。超武火輪鎭海口外五山頭(舟山、穿山、岱山、象山、衢山)的海面,魚產豐富,漁舟雲集,惜海盜猖獗,漁民苦之。省府為保衞漁民起見,特在鎭海設置「浙江外海水上警察廳」,以資鎭懾,轄有「超武」「新寶順」二艘淺水巡艦,輪流出海巡弋,兩艦噸位雖然不大,但對付海盜,固屬遊刃有餘,故海盜一...

  • 文章略谈四川客家人的居住与语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作者:羅盛康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四川客家人 民居 语言 建筑特色 历史文化

    四川是中国人口众多的大省,十多个中国人就有一个四川人,而构成四川人的汉族群中有一支不可小视的群体——客家人(正宗四川人俗称其为「土老广」)约占四川汉族群体人口的百分之三左右,其中保留客家语言的人口比例约占百分之二左右,他们正在越来越引起社会学等专家和报刊研究、关注和重视,为社会所瞩目。自从三百多年前的明末清初,湘、粤、闽等客家移民以来,他们相对稳定地以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形式,代代相传地繁衍拼斗开发四川三十多个市县,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特有的勤劳勇敢

  • 文章张训强新著—《好不斋文集》的特色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9期  作者:劉冰凌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张训强 《好不齐文集》 文笔特色 语言使用 俚言俗语

    梅州市作协历年来出版诗集不少,文集却不多。最近出版了张训强老师的著作《好不斋文集》,人们一接触版面,装帧已觉耳目一新,不同凡响。展读下去,无论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均令人不禁击节叫好,文学基本构成是语言,文集正是通过语言这一载体与读者进行沟通的。本人认为这个文集在语言使用上,最具有特色。现扼要略抒管见。一、连编自贬,欲抑反扬自贬语具有反语的性质,但不同于反语。反语是故意把正说成反,把是说成非。对人对事都可以使用。自贬语是自己有意识贬损自己,责备自己,自伤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