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衰落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美的劫難與中國史的秘密初讀張乘健《楊貴妃秘史》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2期  作者:阮延陵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唐朝 杨贵妃 安史之乱 衰落 《杨贵妃秘史》

    中國的古代社會爲什麼由鼎盛趨向衰微?研究唐代開元天寶時代這一中國史上關鍵時期的史事,有助於解答這一問題。真的史實往往比人爲編造的戲劇更富於戲劇性。有唐一代的盛衰竟繫於一個女人。這個女人便是楊貴妃。楊貴妃的死象徵著美的劫難,而在楊貴妃死因的背景中隱藏著中國史的重大秘密。張乘健的《楊貴妃秘史》分別以話劇《楊玉環》與《開天史考論》來揭示歷史的秘密。使唐代由盛轉衰的關鍵事件是安史之亂。安史之亂使興盛百年的大唐的黃金時代毀於一場浩劫。後來的人們在追憶這段歷史的同時...

  • 文章晋國史乘三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6期  作者:邱文選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晋国历史变迁 晋国地位 衰落亡国

    晉國的歷史演變史籍記載:晉國的歷史是從公元前一〇六六年周武王克商,公元前一〇六三年武王崩,其子成王姬誦即位,公元前一〇五四年,即成王九年,封其弟叔虞於唐,稱唐叔虞開始。公元前一〇五三年,成王十年叔虞「嘉禾」於成王,成王將「嘉禾」轉贈其叔父兼國相周公旦,並舉行盛大慶賀儀式,慶祝叔虞治理唐地的功績和宣布周王朝「以藩屛周」政策的勝利。從此周王朝正式承認叔虞開創的新政權,並正式命叔虞爲唐侯。大約又過了三十六年,即公元前一〇一七年,周康王九年,時叔虞已逝世,其子燮...

  • 文章父親節談孝道乾坤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莊政  出版时间:1992-09-01
    关键字: 父亲节 源头由来 传统孝道 衰落原因 发扬办法

    中国文化的精髓,然而晚近以还,父道式微,孝道衰落,原因甚多:其一是社会结构的演变:工商业化的社会代替了农业社会、都市化代替了鄕村。由过去数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变成小家庭(由夫妇及子女构成的「核心家庭」)。除了少数的例外,夫妇两人但为家计,都要外出去做事,将全天最精华的时间用于工作之上,早出晚归,不免劳累,而家事却永远也做不完;剩下来的时间很有限,不仅对老年人难以侍奉、照顾周全;对少年人的扶助与敎导也有力不从心之感。是以少年犯罪激增,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了。再则是西方

  • 文章煙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滄桑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鄭恒萃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创办经过 坏境设备 产品设备 衰落过程

    该公司建有小型花园洋房多座,为工程师及高级职员之住宅,更将原有之东、西马路,连成一气,名曰:张裕路,沿路建筑楼房百余栋,供职员住宿,并有剩余房舍出租;且职员食宿均由公司供应;倘因特殊原因,不便居住公司宿舍者,可由公司给费另租。较之今日世界先进工业国家,工商企业机构,亦不易办到,而其重视劳工福利,已超前一世纪矣。四、北伐抗战而趋于衰落△公司总经理张成卿,精明干练,才气纵横,对外肆应,亦低昂中节,山东烟台地区之中外知名人士,无不以能结交为荣,惜乎英年不永,竟于

  • 文章文化衰落与如何复兴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70期  作者:張经邦  出版时间:1991-04-10
    关键字: 文化衰落 文化复兴 中华文化 三民主义 伦理文化

    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由于历代圣贤的继志承烈,献可替否,以维系我中华民族垂五千余年之久,可是,这种博厚悠久的文化,为什么会衰落的?推其原因,实系于内在的突变与外在的袭击的双重影响。由于伦理文化的根源,出于理性的自觉,如果理性模糊了,便为物欲所蔽,则流为小人,甚至流为禽兽,所谓「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所以我们先圣先哲,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劳神苦思,三致其意,诸如「仁宅、礼门、善路」的阐述,与「礼法」、「刑政」、「制度」的倡作,都是具有启导与防范作用的!可是

  • 文章歸來重拾兒時夢——記湖南藍田、國師李園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1期  作者:李忠熙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国立师范学院的筹建 国立师范学院的搬迁 李园的衰落 社会使命 怀念故乡

    李园右侧,再加盖了图书馆及另一大批教室,称之为「国师二院」。四一年又增设了体育及音乐师资训练班。这时全院的教职员人数已逾一百六十三人,其中教授三十五位,副教授十六位,其余则为讲师助教或职员。学生人数院本科已增至七百七十余人,附中四百余人,附小两百余人,加上五所民众教育馆八百余人,学生总人数已超过二千一百人,可算是一所小具规模的综合学府。[2]这时候,院本部的教学及授课,已迁至「九思堂」及「国师二院」,只将行政人员与教授研究室及附小留在李园。一九四二年秋,当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