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良渚文化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越』文化的底層當是『甌』文化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3期  作者:胡牧  出版时间:1996-06-01
    关键字: 古籍 考古 马桥文化 良渚文化

    大约距今四二〇〇年前,良渚文化突然在太湖地区消失,经过四、五百年,在相当于中原的商代时,在良渚文化分布区的范围内,又突然出现了一种马桥文化。马桥文化基本上是继承良渚文化而发展起来的,但有突变现象:出现了几何印纹陶和青铜器这两大新的文化因素。越史专家董楚平先生把马桥文化的出现,作为越文化诞生的标志。这马桥文化的创造者是谁?未见专门研究和讨论。据笔者的初步探讨,认为其当为瓯人之一支,其证据是:一、商周时期,自鲁南至闽北沿海,长江下游两岸和太湖流域,先后出现

  • 文章中國文明的曙光從良渚升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4期  作者:牛半農 出版时间:1995-04-10
    关键字: 浙江考古 良渚文化 文明发源

    饰、冠状饰、杖端饰、柱形器等饰物。」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江、浙、沪又陆续发现一大批良渚文化的玉器。从此,玉器成为良渚文化的重要内涵。良渚遗址不仅证明长江流城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而且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年。中国的文化发源史,进入了硏究的新领域,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泉源论点,而予以重新认识。一九六〇年,考古专家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槪念,确认良渚文化是独立的史前时期文化,并且早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七十年代,经过考古工作者进行一系列

  • 文章常熟发现良渚文化早期遗址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6期  作者:常博 出版时间:1993-11-01
    关键字: 良渚文化早期遗址 科学发掘 墓内随葬器物 罗墩遗址

    常熟练塘鎭罗墩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早期遗址。今年四月,常熟市博物馆和苏州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对遗址进行科学发掘。专家认为,这一遗址对揭示常熟古代人类历史和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发展序列,乃至硏究华夏文明起源皆有重要意义。这一遗址位于练塘鎭东北约三里处,残高五公尺,现存面积八百多平方公尺。此次发掘,共发现距今五千年左右的墓葬十座,人骨架四具,玉、石、陶器等珍贵文物二百余件。在墓葬中,各墓间排列有序,墓向一致,墓框平面呈梯形或长方形状。墓内塡以黄灰色土,含

  • 文章錢塘自古繁華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4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8-04-10
    关键字: 杭州 西湖 史料研究 城市发展 历史沿革 良渚文化 名胜古迹

    钱塘自古繁华」,诗人柳永千古绝唱《望海潮》的首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反复传颂。那么,「自古」究竟有多古?人们追溯到这座古都的文化起源—五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近年又发现八千年前的「跨湖桥文化」),还有西湖的生成。从浩瀚的历史长卷中,从烟若繁星的历史文物中,对「自古繁华」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民间传说: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这是《西湖民间说》里的神话故事。科学家说:西湖是大海赐予人类的礼物,她是海水消退后留下的「泻湖」。竺可桢的考证是西湖生成约一

  • 文章奉賢發現新石器時代古文物

    来源期刊:《浦東》 第89期  作者:心銘 出版时间:1997-09-30
    关键字: 文物考古 历史资料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锥形器。遗址中还出土有斑鹿、麋鹿、猪、獐等动物骨骼。出土文物揭露的面积有一百多平方米。在十一个坑中,其中有一个坑内发现良渚文化茔墓一座,墓的遗体经鉴定为男性。随葬物中有一只黑色陶器杯和一把穿孔石斧,这葬品是迄今发现的奉贤县最早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和古海堤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上海、浦东地区的成陆年代和良渚文化时期古人类生活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考古学家、上海市文物管委会、博物馆副馆长黄宣佩先生勘察研究后确认,这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的良渚文化遗址,也是上海地区近二十年

  • 文章北宋時代的科學家——杭州沈括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7期  作者:孫尚志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沈括 良渚文化 安溪遗址 浙江历史文化 梦溪笔谈 古代科学

    去年因欲了解杭州市郊的良渚文化——代表新石器时代,曾多次经过良渚鎭,始知附近正兴建有规模的良渚文化博物馆,并访问其分布最广的安溪鄕,参观了数处出土的遗址。良渚、安溪皆原属杭县,南宋时代的水陆交通要道,同时获悉北宋时的科学家沈括墓就在安溪鄕。中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宗儒家以来,学术思想一本格物、格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贯大道,学优则仕,读书人就热滚滚的投入政治,以宦途的发展为人生最大目标,对于科学毫不重视,致使沈括于科学上的重大成就

  • 文章家鄕发掘古代故墓距今已有四千余年为新石器时代春期「良渚文化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71期  出版时间:1982-12-15
    关键字: 古代故墓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中华民族文明史 出土文物

    根据大陆消息报导: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最近在江苏省武进县寺墩遗址,发掘出一座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墓葬。在这座墓葬中,出土了三十一件大小不一的玉琮和三十余件玉璧、以及玉器、陶器等大批随葬物。考古专家鉴定,该墓葬距今已有四千余年,可能是原始社会末期民族首领的墓地。一座墓里集中出土这么多玉琮和玉璧,这在中国考古发掘史上是一次罕见的重大发现。这批极为珍贵的文物,对于硏究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渊源和私有制的产生,提供了十分寳贵的实物资料。它说明长江下游

  • 文章罕見史前玉琮在武進縣出土還發現石斧石箭等文物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75期  出版时间:1983-05-01
    关键字: 史前玉琮 出土文物 武进 良渚文化墓地 长江下游地区古代文化

    据香港星岛日报四月九日新闻报导:一件极为罕见的史前玉琮最近在江苏省武进县出土,同时出土的还有玉璧、玉管、穿孔石斧、石箭头等数十件文物。这是「南京博物院」在对一处良渚文化墓地的再度发掘中发现的,其年代距今有四千多年。新出土的玉琮,为扁方柱体,外方内圆,高七㸃二公分,宽八㸃四公分,它用整块的透闪石(软玉)制成,通体乳白晶莹,隐现翠绿和赭色斑纹,玉琮分两节,共琢有八组兽面纹,圆目,宽鼻,大嘴,形象威严庄重,兽面四周刻有古雅细致的饰带,其花纹纤细如发丝。据专家称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