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腊味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广东的腊味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王杰謀 出版时间:1973-12-01
    关键字: 腊味 品种 简介 地方美食

    时届冬令,粤省各大小都市中的食品店,腊味店和农村里的富农人家,纷纷屠猪杀鸭,忙碌地在制做腊肠、腊肉、腊鸭等,行销国内和港澳南洋各地,或留作家里过冬过年之用,兹分别介绍于后。腊肠—就是香肠,粤人则槪称为腊肠,以薄而靱,呈透明状之肠衣(用猪小肠肠外膜所制成,此项肠衣曾远销欧美,赚回外汇不少)。装入已用酱油,八角粉或茴香末,双料酒拌制过之碎糜肉类而成,分酱油肠、瘦肉肠、鸭润(鸭肝)肠多种,槪以小蔴绳䌸扎每节约十公分左右,挂于竹竿上晒亁后,剪成每串一孖(孖,粤念

  • 文章東安縣三臘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2期  作者:陳碩淵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特产 腊味 种类 制作过程

    东安县三腊,系「腊肉」、「腊鸡」、「腊鸭」之总称,又称之为「东安腊味」。其种类有:「薰腊」、「晒腊」、「风腊」、「烤腊」等四种。但由于篇幅有限,仅将薰腊一种介绍于后:薰腊之配料为:五香粉(花椒、桂枝、桂皮、茴香、八角等所磨成)、焦盐(炒过而无水分的食盐),上等米酒(或高梁酒)等。薰烟材料为:干黄金之芽叶、干枫球、乾花生壳、谷糠、干薪柴等五种。薰腊之制作:先将所需之猪肉(不少于十公斤)及所需之鸡鸭(不少于五只),予以洗净后,将猪肉切成长条形的块状,每块重约

  • 文章爸爸做的家鄕味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8期  作者:蕭立仁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湖南腊味 家乡特产

    作者为萧杨英豪之么女——编者 萧立仁我的爸爸妈妈都是湘乡人,据他俩说:两家距离仅有三华里,他俩都爱吃家乡味,连带我们这些小萝卜头,也爱吃湖南腊菜。小时候我家住在眷村,过年前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做年菜。醃制各式腊味,更是每家非常重要的项目,并且提前制作。眷村人员来自大陆各地区,每家腊味也各具特色。我家的湖南腊味制作,由爸爸一手包办,其余人只是杂役。爸爸会将小炭炉升上火,放进干净的大汽油桶内,火炉上洒满稻壳及晒干的甘蔗渣,等桶内烟雾弥漫时,即将稍微风干的醃肉醃鱼

  • 文章懷念溫州的吃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卷 第3期  作者:張志英 出版时间:1986-08-15
    关键字: 温州 鱼米之乡 蜜饯茶点 腊味 年节食物 饮食文化

    南下。飞霜降雪,霎时银装世界,最多三四天。雪停天晴,在朔风凛洌下,大家准备晒年货了。腊肉、香肠、醃好、泡好酱油的猪头、鸡鸭,在北风怒吼阳光普照下制成可以贮存很久的腊味。温州人最拿手的年货是鳗鲞,它是过年必需有的菜馔,晒干的鳗鲞,高明的厨师用锋利的菜刀,切成一片一片其薄如纸的鲞片,再夹着一片一片同面积的肥猪肉,蘸着上等酱油和醋,是下酒佳肴,吃起来其味无穷。晒鳗鲞可不简单,要靠「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是要连续出大太阳一礼拜;「地利」是有空间悬挂风吹

  • 文章思錦樓隨筆——旅遊港九住與吃

    来源期刊:《浦東》 第75期  作者:柯展人 出版时间:1994-03-25
    关键字: 旅游观光 香港 地理位置 历史变迁 饮食文化 腊味

    的,取其卵黄多而厚实,十月份要吃雄蟹,西风一起,雄蟹壳内一层湛厚油膏,入口一嚼,味道太好了。眞是「去年蟹季逢君别,今年蟹市又一年。」每年深秋,都是自然的想到牠。再说禾花雀,这是港九广东烧腊店的特产,禾花雀是从大陆广东东莞、肇庆一带运来,深秋季节,稻禾结穗,禾花雀就应运而生,农民捕捉到后,去毛除垢,运来港九,经过腊味店加工焙制,就成了可口的食物,一串一串吊挂在橱窗里堂食外卖,论打计算,每打约港币六十元,禾花雀的体积甚小,每只不过大姆指大,而牠左右两边胸肉及一颗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