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翰林制度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三笑姻緣中華鴻山的考證(二六)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98期  作者:浦士英  出版时间:1977-12-20
    关键字: 庶吉士 翰林院 翰林制度 明代

    ㈢屠应埈,字文升,平湖人,做过刑部主事,礼部员外郞,翰林院修撰,升侍读,进春坊右谕德,著有兰晖堂集。㈣赵时春,字景仁,平凉人,做过兵部主事,翰林院编修,上疏放归,会边警起,领民兵,自副使超拜右佥都御史,山西巡抚。㈤张鏊,字济甫,南昌人,累官至南京兵部尙书。㈥王格,字汝化,京山人,知永新县,刑部主事,户部郞中,河南佥事,太仆寺少卿。㈦李元阳,字仁甫,大理人,任户部主事,擢江西道御史,出知荆州府。翰林院公署,唐朝,翰林院设在银台之北,后复建东翰林院于金銮殿之

  • 文章三笑姻緣中華鴻山的考證(二四)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96期  作者:浦士英  出版时间:1977-10-20
    关键字: 华鸿山 明朝 翰林院 翰林制度

    才济济云。稗官野史,所载不尽眞实,但是李太白在唐时任职翰林学士,却是不虚,非特有正史可据,而且唐明皇和杨贵妃夜宴沉香亭赏牡丹时,宣召李太白扶醉赋了三首淸平调,其中一首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羣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流传千古,至今很多小学生,也能随口背出呢。宋代翰林制度,和唐代大体相同;元代明代,则把国史院倂入了翰林院,翰林院兼掌制诰文翰史册之事,也就是把魏晋以来的著作郞,唐宋的学士院及馆阁官等职,全部倂入了翰林院,范园更广。现在抄录一段

  • 文章三笑姻緣中華鴻山的考證(二五)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97期  作者:浦士英  出版时间:1977-11-20
    关键字: 翰林院 翰林制度 明代 华鸿山 庶吉士

    学士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天子顾问,凡经筵日讲,纂修实录玉牒史志诸书,编纂六曹章奏,皆奉勅而统承之;诰勅以学士一人兼领;大政事,大典礼,集诸臣会议,则与诸司参决其可否;车驾幸太学听讲,凡郊祀庆成诸宴,则学士侍坐于四品京卿上。侍读侍讲掌讲读经史;五经博士初置五人,各掌专经讲义,继以优给圣贤先儒后裔世袭,不治院事。史官掌修国史,凡天文地理,宗潢礼乐兵刑诸大政,及诏勅书檄批答王言,皆籍而记之,以备实录,国家有纂修著作之书,则分掌考辑撰述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