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端砚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细说端砚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鄧澂濤 出版时间:1973-09-01
    关键字: 端砚 砚石 水岩洞 特点

    五、水巖各洞砚石之特点老坑——即水巖——洞之石,其石质特点,据高要县志(淸,道光八年刋——夏修恕等编纂:(按高要县现在有三部,一为道光八年夏修恕等编,二为民国十三年吴幼舫等编,三为民国二十七年梁赞燊等编)所载,有云:「昔人论端砚者,言人人殊,皆以耳为目,莫辨其赝,惟兆(兆,指高兆,作端砚考者)亲至端溪,其言颇为详确,然披山腹,割石髓,即生长斯土,非好事者,不能尽知,高氏之言,亦不免以耳为目,今于诸家所论,摭其合者「而列水巖于后,并以诸巖附焉」。是高氏所论

  • 文章细说端砚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鄧澂濤 出版时间:1973-06-01
    关键字: 端砚 产地 开采 档案资料

    一、从端砚小志说起民国六十年,国立史博物馆馆长王宇淸先生,以纪念开国周甲,发起寿国道动,征集文物,函得余幄奇将军捐赠高剑父高奇峯兄弟所绘塔、鹰巨画各一幅,及端州砚石一方,函送该馆,以供公众欣赏,藉为寿国之献。余公参加革命久在戎行,疆场奔驰,多无宁日,对我国文物,极少收藏,惟以端石,为故鄕之物,质理细腻,特志斑斓,以爱鄕而爱物之情,虽于历乱之中,故能保存勿失,于函送该石之际,并附端砚砚小志,其文云:「广东高要县,古称端州,所产砚石,以羚羊峡之砚坑为最,而坑

  • 文章端砚史话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林宗肯 出版时间:1987-12-30
    关键字: 高要县 历史沿革 特产端砚 端砚史话 相关诗词

    二千七百一十尺。为全县诸山之冠。西江南岸之山脉,或谓远自云南蒙自发源,与南岭平衡。其在西江南岸界内者,西以老三十三里,高三千一百六十尺。于县南诸山为最高。北与高峡山相峙,江流出其中,两山峡水为峡。相传高峡山有羊化石。因名羊峡。(或作灵羊,南越志作零羊,又称高要峡)烂柯山之西北,近羚羊峡口有二石巖。为产端砚之所。河流以西江为最大。谓之西江者,以水自粤西来也,始称西江,或又谓之端江者。以东经德庆,德庆有端溪,以端溪得名。既流入西江,因又以名端江也。兹将高要、端州的建置、沿革

  • 文章余汉谋将军捐献之国画及端砚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71-10-31
    关键字: 高剑父 高奇峰 画作 端砚 文物征集

    最近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王宇淸先生,以纪念开国周甲,发起寿人寿国运动,分函党国先进,社会贤达,征集文物,幄奇余汉谋将军,深表赞同,特以其仅有之高剑父、奇峯两先生所绘之巨画两幅(画见本期革命画人高剑父文内),端砚一方,赠该馆,作为寿国之献,高剑父、奇峯两先生之画、林故主席子超,誉之为画中之圣,蜚声艺坛,中外人士,同所钦仰,而端砚向为世重,惟其特点!尙未为一般人所能详悉,余将军特撰端砚小志一文,并送该馆陈列,以供大众之欣赏,兹将余将军致王馆长原函、及端砚小志

  • 文章硯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史延祚 出版时间:1994-10-01
    关键字: 砚台 史料 端砚 书法 松花石砚 蓝溪砚 砚石

    主任委员。包拯公正廉明「扬名岭南」二、广州端砚:产在广州端州,唐朝盛行,据说端砚玉肌腻理,发墨易,不损毫,所以为古今书法家喜爱。端砚有青花、鱼脑、天青、冰文冻、蕉白等多种,各有好坏不一。宋治平四年,宋英宗派太监到端州开采,不幸山崩倒塌,有数百人丧生之惨剧。且端州宫吏为讨好权贵,不惜大肆苛求,以孝敬顶层,博取升迁之路。庆历年间,包拯任知州,清廉正直,大公无私,誉博古今,他是按人入赏,向不多取,离任时,亦没有带走一块,当地士绅为崇拜他的清廉德政,临行时,将一块砚石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