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童年生活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媽媽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8期  作者:瀑布 出版时间:1985-08-10
    关键字: 童年生活 怀念母亲

    昌化故鄕,靑山綠疇,溪澗縱橫,木橋處處,流水悠悠。童年時代,上學、上街、上車都要從那座,天字橋脚,川字橋面,鐵鍊橋纜的木橋上經過。那時,年幼無知無識,不會欣賞小橋瘦影,游魚垂柳的雅景。或抒懷小橋流水,鄕下人家的感觸、感槪、和感想。當心的,只怕失足落水,遭禍喪命。每逢風、霜、雨、雪,或橋下水漲時。媽媽準會吿訴我一則:時間、地點、人物、內容完全相同,而敎我聽厭、聽煩的,老故事。「桃桃,媽媽昨晚做一個夢。「夢見你過橋不小心,跌落在溪木裏。「我雖遠在家中,還是聽...

  • 文章回憶舊居松木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8期  作者:鄭競  出版时间:1995-08-10
    关键字: 故乡怀念 松木场旧居 童年生活

    小姪女筱鳳要請我吃一頓夜飯,瑞林陪我一同去了天目山路小巷裏的她家。姪女之子在做功課,問他「讀何校?」得知他讀的保俶路小學是松木場小學改的,而我是松木場小學畢業,就要他帶舅公去參觀一下保俶路小學(大陸的小學都以路命名)。天目山路是該校的後門,暑假期在大興土木,無人照管比較零亂,但以整個校舍衡量,比我讀書時期要大得多了。那時的松木場小學只四個班,四年級還要借廟舍上課;現在廟已拆了,歸併爲校地建舍。約有二、三十班,聽姪外甥孫說是「杭州最大的小學」。小時候住在松...

  • 文章鄒海老幼年未入私塾前的生活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期  作者:曾定一 出版时间:1965-08-15
    关键字: 邹海滨 童年生活 性格培养 趣闻

    如果說全中國的縣城衙門坐南向北的,只有大埔縣一縣是獨特的話,我也可以說大埔縣城裡,在中國歷史上也曾出過一位很獨特的人!他在中學沒有錢讀書時,自己來辦一間中學去半工半讀,在高等教育時期,沒有錢入大學,自己來辦一間專門學校去半工半讀。從毫無憑藉的家族,得著很多憑藉。從足不出廣東一步的二十歲靑年,能跑到北京國會會裡,做起議員,操國語滔滔汨汨發表最大黨的政見,周旋於全國賢達間,建立極大的功業。這些出乎常人意想的奇蹟,却在如夢似的,用身體力行變成歷史上不折不扣的事...

  • 文章林下憶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7期  作者:傳公滿 出版时间:1979-12-01
    关键字: 人生回忆 童年生活 水难遭遇

    一、前言人生百年,誰能無過,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若能做到此功夫,有幾人哉?余自民國五十七年,退歸林下,日以詩棊自娛,一恍十年,趣事固有,而感慨爲多。思已往離合奔波尤多巧遇,爰將犖犖大者,筆之於此,以自省焉。釋氏有言,有因必有果,所謂過者,所謂遭困境者,應先知其因,若有過,必先愼其始;若遇困厄,待人來救,則已晚矣。余一生自省,幸無大過,偶逢橫逆,亦能化解,一生所守,以愼目勵,晚境尙佳,吾其勉夫!余生於淸光緒卅一年乙巳,迄民國五十七年春退休,實際年齡未...

  • 文章家鄕的野食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89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11-09-25
    关键字: 家乡 常州 野食 荤素 童年生活

    大的,连䱗鲦也不见。气温常在零下十几度,竹竿拉出水,一捋一把水,手会冻「死血」。鱼虾带回家,放点醃菜一锅煮,滋味还是很鲜的。家在江南,处处河滨,上述野食都与水有关,这些好吃的和好玩的,丰富了我的童年生活。现在河水污染了!鱼虾已不能吃。田里用农药,不知还有田螺、泥鳅否?鄕下孩子或许过得比以前好,但是不是还有我当年那些乐趣呢?(转载自龙城春秋)

  • 文章追懷史堅如烈士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王紹通 出版时间:1980-12-31
    关键字: 史坚如 童年生活 兴中会 谋炸巡抚 慷慨就义

    民国十五年,笔者就读广州敎忠师范,校中有一位英文老师史泽民先生,是史坚如烈士的姪子。他的家庭,在满淸光緖年间由广州迁居澳门,民国成立后迁回广州。他说:他是明末抗敌殉国的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后裔,其先世居江苏溧阳,后迁于浙江山阴。到五世前,先祖因游幕于粤,遂在番禺落籍。他常谈及他叔父坚如的童年生活,少年时加入兴中会认识 国父,曁他父亲古愚先生与他叔父坚如烈士谋炸粤督德寿经过,玆槪述如后:一、童年生活史坚如,名久纬,字经如,后改坚如,民国纪元前三十三年(淸光緖

  • 文章晩淸詩界革命家黃遵憲的童年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5期  作者:盧明瑜  出版时间:1991-02-24
    关键字: 黄遵宪 童年生活 人物传记 历史资料

    黃遵憲十歲起步學詩塾,師以梅州神童蔡蒙吉的名句「一路春鳩啼落花」命題,對以「春從何處去,鳩亦盡情啼」,老師不覺大驚。又以「一覽衆山小」考他,破題便道「天下猶爲小,何論眼底山?」老師大爲讚嘆,遵憲的聲名也傳遍了鄉里。文學作品的風格手法,經常反映作者的性格與才情,而內容主題,則呈現其關懷事物的層面。生於變亂紛乘之中的淸末詩人黃遵憲,幼年屢遭劫匪肆虐,成年後,列強於中國點燃之戰火益熾,眼見內憂外患,紛至沓來,終其一生憂時憤世,故作品多以淺近白描手法,敘寫民間疾...

  • 文章哲先回憶錄(二)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臧啓芳 出版时间:1972-02-01
    关键字: 童年生活 人物回忆 求学经历

    二、我的童年生活我生于民国纪元前十八年,即前淸光緖二十年,公历一八九四年,农历生日是四月初一,阳历是五月五日。熊岳城虽是我的故鄕,我出生并不在城内,而在城内一个鄕村叫作小石棚,距城有十华里远近。当我七岁时候是光緖二十六年,北平天津一带拳匪作乱,延及东北,惹起了欧美八国联军攻打平津,俄国乘机由西伯利亚向东北进兵,那时候所谓东淸铁道由满洲里到大连早已通车,我家鄕小石棚因正在铁道旁边,为避兵祸,全家迁到东山五道河村的亲戚家里,转年战事停止,始由五道河迁至熊岳城

  • 文章童年瑣憶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83期  作者:吳崇炎 出版时间:1983-10-01
    关键字: 童年生活 炊烟 蚊帐网 礼尚往来 拆字先生

    炊烟小學生背着書包,叔伯們趕着老牛,在這傍晚時分,紛紛囘家,遠望村中炊煙嬝嬝上升,這又是一天的完了。如遇雨天,囘家後可見母親的額上,臉上都是一塊塊的黑煤,眼睛紅紅地還淌着淚水,何也!吹火筒之故也,煙從煙囱裏冒不出去,又被風雨倒灌下來,好不容易吹着了的火又熄滅了,何況下雨天的柴草也是有些發潮,爲了燒一頓飯,也就够累了。「吹火筒」約二尺長,如兒臂粗細,火種與易燃物放在一起卽可由吹火筒引火燒飯了。每家的灶裏頭多少有些燼火,然後用黃色粗泥捲,點火後,口吹卽燃,(...

  • 文章似水流年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86期  作者:陳亞芳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人物回忆 陈亚芳 家世背景 童年生活

    編者按:本文作者陳亞芳女士,為故陸軍上將張諝行(春笙)烈士之未亡人,浙江定海縣人,現為本會會員。張將軍為一不可多得之戰略人才,於民國二十八年三月在天水行營副參謀長任内壯烈殉職,國府明令追贈上將,壯志未酬,英年早逝,固為國家之莫大損失,而遺下如花美眷,隻身飄泊異鄉,尤為人間悲劇。作者以二十四歲花信年華,矢志守節,其對張將軍之情愛,生死不渝,歷久彌堅。並為紀念春笙將軍,獻身國家,輾轉萬里,從事社會教育及救濟工作;其嗣後數十年遭遇之奇之險,尤出一般想像之外,近...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