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立秋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三伏禁忌

    来源期刊:《闽聲》 第13期  作者:漁父 出版时间:1967-07-01
    关键字: 初伏 立秋 末伏 春季

    夏有三伏,謂初伏,中伏,末伏。考陰陽書候:「夏至後第三庚爲初伏,第四庚爲中伏;立秋後第一庚爲末伏。」今年七月十五日(陰曆六月初八日)爲初伏,七月廿五日爲中伏。八月十四日(陰曆七月初九日)爲末伏。正義云:「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爲之,故爲初伏。伏者,隱伏避暑也。」舊俗於此炎暑,應深居簡出,節慾進補,故有伏羊,伏鷄等食補。習拳練武者,則際此外表盛暑,而陰氣伏藏之期,乃鍜鍊體魄之時,故有「冷練三九,熱練三伏」之宗法。四時篡曰:「三伏日,不可嫁娶,傷夫婦,不吉。...

  • 文章秋感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06期  作者:駱駝橋人 出版时间:1985-09-01
    关键字: 立秋 童年回忆 人物感怀

    今年夏日炎炎之季,台北地区的气温出现在摄氏三十六度的,尙属不多,而转眼秋讯即来,爸爸节的前一天就是立秋。比立秋来得更早的秋讯,是八月一日出版的本刊二〇五期会刊里有一篇「秋风送爽」还谈及「鬪鸡」事,使徙居此地的阿拉重返童年旧忆里,叹光阴似飞箭,犹然闻秋虫骤鸣,愈感今年夏短!不过亚热带的夏,无论如何总比温带区江南之夏要持续久长些;家鄕有句话说:热,热交秋;冷,冷三九。又有:「秋老虎、秋后伏」的说法。大自然让人敬爱不渝,是祂能使此生彼灭的生命,有生生不息继续

  • 文章观赏《立秋》来台演出有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席涵靜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立秋 赴台演出 内容介绍 晋商文化

    由山西省话剧院在大陆各地连续演出二百多场的名剧《立秋》,承新晋商郭台铭先生主持之「永龄基金会」邀请来台,假台北国父纪念馆演出六场,本人有幸在台北首演即获机会观赏,现将观赏后的零碎感触写在下面。《立秋》此剧开宗明义,就是说明山西票号因受时代的变迁等影响,因而江河日下,终至结束倒闭。也正藉著此剧反映出清康熙、乾隆以至民初,山西先辈们在中国商场上的一段辉煌历史。也就是将晋商二百多年的刻苦勤奋、诚实守信的精神贯注在全剧中,与在台播映多时的《乔家大院》剧集可谓

  • 文章二十四節氣雜記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8期  作者:劉金嶺 出版时间:1992-02-04
    关键字: 二十四节气 小暑 大暑 立秋春分 农作物

    最佳。昔时文人雅士,每于大暑前后,荡舟碧池,绿房翠盖,凉飚乍起,荷香清鲜,同采新莲,兼传羽杯,清歌数阕,至为隽永,诚岁月中不可多得之韵事也。江苏各地,夏日有赏荷之举,产荷著名之处,游艇甚盛。河北雄县,河南罗山则于六月六日起赏荷,仲秋始已。北平十刹海之荷亦盛,大暑前后,游踪不绝,长夏无聊,为此胜游,俗虑亦得为之一消矣。大暑,农历六月中,阳历七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十三、立秋立秋—斗指西南维为立秋,周天一三五度。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禾,谷熟矣,故名。七十二候

  • 文章上海的老風俗

    来源期刊:《浦東》 第19期  作者:默鳳 出版时间:1980-01-15
    关键字: 地方风俗 农业人口 佛教 棺材 婚嫁之礼 立秋 重阳节

    。芒种后,逢壬为黄梅,人家多储雨水烹茶,叫「梅水茶」。是日晴则种棉,雨则揷秧。端午日于中午时,贴和尙送的黄表纸佛像,或贴道士送的朱墨符箓,能辟邪祟,门上揷蒲艾,室内爆苍术香芷,能驱毒虫,是日吃角黍,石首鱼,飮雄黄酒,并划龙船,六月六日叫「斗洗浴」,是日吃馄饨,洗涤油腻物,并晒衣服。立秋吃西瓜。七月初七,以糖和面,制成花菓形,用油煎熟,名叫「巧果」。小儿女月下穿针,叫「乞巧」,捣凤仙花染红指甲,说是能使人不抽筋。十五日叫做「七月半」祀祖先。卅日为地藏王生日,刻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