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盂兰盆节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元的省思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8期  作者:胡鵬年 出版时间:2008-08-10
    关键字: 中元节 省思 民间信仰

    人间享受美食等良好待遇。贰、中元的由来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我国民间的重要节庆。在古代,民间在这一天以刚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而道教的「中元」及佛教的「盂兰盆节」也在同一天,又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在这个月当中间,「好兄弟」们都会来到人间受人祭拜,由以上种种由来融合成今日的「中元普度」。一、道教的说法「中元」原来是道教之说法,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是天官赐人升官、发财的赐福日;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是水官解厄日,解厄是什么?像车祸、生病、破财都是厄;解厄即成

  • 文章浅谈盂兰盆会眞义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8期  作者:丁丹 出版时间:1985-08-10
    关键字: 传统习俗 节日真义

    农历七月,民间称为「鬼月」,意指地藏王管辖的地狱门,开放一月。于是习俗中,为轸悼亡魂,都大施普渡拜拜。其实七月十五日,是佛敎的「盂兰盆会」,也是道敎的「中元」。由于世人误解佛法,以为盂兰盆会是普渡孤魂野鬼的节日,于是大杀牲畜,互争丰厚,除餍享无祀幽魂外,借此可宴邻里亲朋,舖张糜费,蔚成陋习。论理眞正佛敎徒擧行此法会时,仅是香花水果,素食斋供而已。盂兰盆,本是梵语「乌婆拏」原音转变,翻译华文是解救倒悬。当佛祖住世时,为其大弟子目莲僧,欲救母亲出离恶鬼

  • 文章慧民詩作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張慧民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文化传承 人物回忆

    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世称扬,独步全球万代昌;古圣先贤遗智慧,令人后学挹芬芳。郑音朱紫欺朝稷,大雅温淳化俗方;万勿自轻神岳秀,唯期我辈振纲常。盂兰盆盂兰敎孝世相沿,九品莲华独占先;为救母悬囚十地,设斋共诵梁皇篇。萱草忘忧五月萱花似彩霞,迎风绿萼满新芽;生儿育女持家务,已逝靑春不怨嗟。自古慈颜垂懿范,于今淑训显光华;孤灯伴我吟新赋,献与堂前福寿嘉。

  • 文章中元由来与启示

    来源期刊:《同安》 第73期  作者:吳品華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字: 中元节由来 启示 习俗简介 多元性节日 儒道释三教精髓

    中元,我国民间,俗传以农历七月为鬼月,又称七月十五日为鬼,佛教则称其为盂兰盆节。相传七月初一日开鬼门,七月卅日关鬼门。那些被禁在鬼门关内的亡魂,从六月三十日午夜起,冥府鬼门大开、孤魂就来到人间,接受丰盛的祭祀。道教以尧舜禹三帝有大功德于天地万民,尊奉为天地水三官大帝,称为三元。以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地官舜帝之诞辰,称为中元。舜出身寒微,但以仁孝著称,受尧帝之襌让而有天下,理政抚民,仁恕笃敬,孝感动天,万民归心,百兽驯服,人寿年丰,景象升平。我国古时

  • 文章故鄕习俗——盂兰盆会施放燄口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51期  出版时间:1990-09-20
    关键字: 中元节 放焰口 茄饼 饿鬼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地方人士醵资延僧作盂兰盆会,施放燄口,以荐先祖亡魂,凡祭祀者必取茄切细与肉拌和为饀做饼,名为茄饼,不知如何出典,无从稽考,上期鄕讯已有刋登。至于盂兰盆会,据说,盂兰盆经为西晋竺法护所译,此经之缘起,以目莲之母堕入饿鬼地狱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火,(所以平剧中演「目莲救母」老旦出场时,口中要衔著一火把。)目莲求救于佛,佛因说此经,教以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之。按盂兰为梵语,亦作乌娑拏,即倒悬之意,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会施放燄口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